“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01题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中新月体的细胞是
A.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C.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
D.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E.肾小球系膜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新月体是由壁层上皮细胞和单核细胞构成的。
第402题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包括
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
B.肾小球壁层细胞和系膜细胞
C.肾小球脏层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肾小球各种细胞均有较明显增生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E
解析: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特点是肾小球基膜增厚,肾小球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
第403题 IgA肾病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A.系膜区IgA和C3沉积
B.复发性血尿
C.弥漫性系膜增生
D.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
E.呈膜性肾炎病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病理类型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最突出的特点是免疫荧光显示系膜区有lgA沉积,并同时并有 C3,lgG和IgM较少,电镜观察证实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第404题 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IgA肾病
B.膜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免疫荧光呈线形的肾炎是:
A.IgA肾病:系膜区有IgA的沉积,常伴有C3和备解素。
B.膜性肾炎:颗粒状荧光。
C.轻微病变性肾炎:无免疫球蛋白或补体沉积。
D.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型,免疫荧光呈线形。II型则呈颗粒状。III型为阴性。
E.膜性增生性肾炎:颗粒状或大块沉积。
第406题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特征性病变是
A.系膜细胞增生
B.系膜内见致密沉积物
C.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融合
D.肾小球基底膜增厚
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上皮细胞下见致密沉积物
参考答案:C
解析:
轻微肾小球病变病理特点是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电镜下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临床特点是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变化:光镜下肾小球无病变或仅见局灶节段性轻度异常。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脂滴空泡,故又称脂性肾病,免疫荧光 肾小球内无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
电镜: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无显著变化,肾小球内无电子致密沉积物,主要变化是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故有人称之为足突病(foot process disease)。
所以选C。
第408题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9大肾小球疾病【TANG】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
弥漫性新月体性
膜性
系膜增生性
膜增生性
微小病变性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肾病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重要小结!】引起肾病综合征的肾炎(TANG)
1.膜性(成人):基膜增厚
2.系膜增生性:系膜增生
3.膜增生性:1+2(双轨征)
4.微小病变性(儿童):仅足细胞突起消失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剥脱
第409题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
B.肾小球毛细血管呈节段性坏死
C.局灶性肾小球内毛细血管呈节段性硬化
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节段性系膜基质增多
E.肾小球局灶性新月体形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只有部分肾小球受累,且限于肾小球的部分小叶或毛细血管袢。病变特点是肾小球硬化,呈局灶性和节段性分布。局灶性肾小球肾炎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
病理改变:
1)光镜下:病变灶性分布,早期仅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球受累,其他肾小球无病变或病变很轻微。病变肾小球内部分小叶和毛细血管内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增宽、硬化、玻璃样变。系膜内和毛细血管内常有脂滴和玻璃样物质沉积。有时可见吞噬脂类的泡沫细胞聚集。以后逐渐波及皮质全层,病变持续发展可引起肾小球硬化,并出现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晚期,大量肾小球可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2)电镜下除系膜基质增加外,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塌陷,足细胞突消失,并有明显的上皮细胞内肾小球基底膜脱落。
3)免疫荧光:显示受累部位有IgM和补体沉积。
临床病理联系: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同时伴有血尿和高血压,对激素效果不好,病变呈进行性,多继续发展为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成人预后比儿童差。
第410题 下列有关肾盂肾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男性发病率较高
B.多由细菌感染引起
C.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常见
D.表现为化脓性间质性肾炎
E.可分为上行性感染和血源性感染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盂肾炎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
第411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主要是
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B.壁层上皮细胞
C.脏层上皮细胞
D.系膜细胞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
选A.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称“蚤咬肾”。镜下,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间质细胞浸润;部分毛细血管变性坏死;肾小球上皮玻璃样变性;间质充血。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主要是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
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选C 。
第412题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
A.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细胞
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D.肾小球内皮细胞
E.肾小球系膜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第413题 慢性肾盂肾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双肾弥漫受累
B.间质化脓性炎
C.肾周围组织不受累
D.不引起肾功能不全
E.血源性感染占多数
参考答案:B
解析: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严重时肾周围组织受累,可经上行和下行性感染而来,以上行性感染多见,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第414题 血中直接调节胰岛素分泌而且经常起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A.游离脂肪酸
B.血糖浓度
C.肾上腺素
D.胃肠道激素
E.血酮体浓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受代谢性、神经内分泌性调节以及药物等影响,其中最及时和最主要的是血糖水平的变化。
第415题 男,30岁。颈部包块6个月。查体:甲状腺右叶可触及直径2cm质硬结节。B超检查示:甲状腺右叶下极实性结节,2cm×1.5cm,边界不规则,内可见细小钙化。行穿刺活检,最可能的病理类型是
A.鳞癌
B.滤泡状癌
C.未分化癌
D.乳头状癌
E.髓样癌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类甲状腺癌,多数为单发肿物,病理可见分化良好的柱状上皮呈乳头状突起,核清晰伴嗜酸性细胞浆,常可见同心圆的钙盐沉积。与本病例相符,选D。
第416题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
A.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
B.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C.甲亢
D.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E.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D
解析:
桥本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是甲状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男女之比为1:3,多见于30~60岁,但儿童少年亦可发生。
第417题 以下不符合胰岛细胞瘤的是
A.肿瘤多为单个
B.境界清楚,包膜完整或不完整
C.质硬,质地不均
D.可继发钙化
E.瘤细胞形似胰岛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岛细胞瘤病理检查应该是质软、均质。 所以选项C错误。
第418题 甲状腺功能低下
A.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减少而出现的综合征
B.根据性别不同可表现为克汀病或粘液水肿
C.呆小症主要由于儿童期获得甲状腺素不足
D.婴儿组织间质出现大量类粘液积聚,出现粘液水肿
E.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状腺功能低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幼年黏液性水肿的临床表现根据起病的年龄不同而不同。若系幼儿发病者,和呆小病相似,只是体格发育和面容的改变没有呆小病显著。儿童和青春期发病一般与成人黏液性水肿类似。呆小病多于出生后数周出现症状。
呆小症,其发病原因是小儿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发生于甲状腺肿流行的地区,胚胎期缺乏碘引起的呆小症,称地方性呆小症。
黏液水肿系以皮肤内散在或弥漫性黏蛋白沉积和显微镜下胶原破碎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第419题 胰岛细胞瘤最好发的部位是
A.胰头
B.胰体
C.胰尾
D.异位胰腺
E.胰前1/3部位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岛细胞瘤好发部位依次为胰尾、体、头部。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或癌。
所以,胰岛细胞瘤是胰腺癌的一种。
第420题 甲亢发病机制,除外
A.自身免疫性疾病
B.遗传因素
C.精神创伤
D.血中存在与TRH受体结合的抗体
E.存在多种抗甲状腺的自身抗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亢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甲亢中最常见的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约占甲亢的60~70%以上。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表了一种复杂的免疫相互作用的异常。其突出特征是血清中存在与甲状腺组织反应(抑制或刺激作用)的自身抗体。TSH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种,位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膜上。以TSH受体为自身抗原,机体产生抗TSH受体抗体(TRAb)。精神刺激是甲亢的一种诱发因素,有动物实验观察到精神应激可以扰乱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增加易感性,从而促进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甲亢多有家族史及遗传倾向,HLA抗原系统对发病也有影响。
D.血中存在与TRH受体结合的抗体不对,应是血中存在与TSH受体结合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