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病理学题库(526题)


第361题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是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由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使系膜区增宽,增生的系膜组织逐渐向周围毛细血管伸展,侵入毛细血管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银染色示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


第362题 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呈颗粒性固缩肾

B.肾间质充血,水肿,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C.肾小球纤维化

D.肾小动脉壁常有纤维素样坏死

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


参考答案:E


解析:

题中问“主要病变特点是?”,考虑为E。
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盂肾炎的双侧肾脏病变不对称。肾体积缩小、表面凸凹不平;肾皮质和肾髓质变薄,肾盂变大、畸形;肾皮质和肾乳头斑痕形成引起肾盂变形;严重者肾实质广泛萎缩形成固缩肾。 


第363题 弥漫性膜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病变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
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基底膜表面,上皮细胞下,有多数细小的小丘状沉积物。基底膜表面形成许多钉状突起插入小丘状沉积物之间。银染色基底膜及钉状突起呈黑色。钉状突起与基底膜垂直相连形如梳齿。免疫荧光法证实沉积物内含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多为IgG和C3,沿基底膜表面呈颗粒状荧光。早期沉积物和基底膜钉状突起少而细小,以后逐渐增多、增大,基底膜增厚,钉状突起伸向沉积物表面将沉积物包围,最后大量沉积物被埋藏在增厚的基底膜内,基底膜高度增厚)。沉积物在增厚的基底膜内逐渐溶解,使基底膜呈虫蚀状。以后这些空隙由基底膜物质充填。由于基底膜高度增厚,故毛细血管腔狭小,甚至阻塞。系膜硬化,最后整个肾小球被玻璃样变。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镜下,肾小球系膜细胞明显增生并产生大量基质。增生的系膜组织不断向毛细血管基底膜内侧伸延,致使血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也使血管丛呈分叶状。用银染色见基底膜呈双层或车轨状,晚期因毛细血管壁高度增厚,管腔阻塞,以致肾小球纤维化、硬化,所属肾小管也萎缩。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多见于青少年,我国及东方国家比西方国家多见。本病可为原发性,也可在一些全身性疾病时发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有些迁延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变持续不退,可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临床可表现为肉眼或镜下血尿或蛋白尿,或两者兼有。少数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系膜区增宽。 


第364题 急性肾盂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肾盂肾炎, 镜下检查 40%~60%患者有镜下血尿,多数患者红细胞2~10个/HPF,少数见镜下多量红细胞,常见白细胞尿(即脓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5个/HPF,急性期常呈白细胞满视野,若见到白细胞管型则为肾盂肾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第365题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慢性弥漫性硬化性肾炎, 临床病理联系:
(1)尿的变化:质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较轻。
量变: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2)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毒性代谢产物抑制骨髓造血。
(3)高血压:肾脏缺血致肾素分泌增加。
(4)氮质血症:肾组织滤过面积减少,血中尿素,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物质不能排出而蓄积,可致尿毒症。 


第366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病理临床联系
(1)少尿: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使管腔狭窄,滤过率降低,而肾小管的重吸收相对正常,导致球-管失衡而引起少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
(2)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小球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所致。
(3)水肿:主要原因为少尿引起钠水潴留。
(4)高血压:主要由于钠水潴留引起血容量增多所致。 


第367题 新月体性肾炎的主要病变是


A.血管内皮细胞坏死

B.毛细血管纤维素样坏死

C.中性粒细胞的渗出

D.单核细胞的渗出

E.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E


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的组织学特征是大多数肾小球囊内有新月体形成,新月体主要由新增生的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可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这些成分附着于球囊壁层,在毛细血管球外侧形成新月体形或环形结构。 


第368题 基底膜呈虫蚀状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
电镜下观察,以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和电子致密物之间新生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为特征,不同时期表现不同,可分为4期:Ⅰ期:上皮下可见散在小型电子致密物,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基底膜无明显变化。Ⅱ期:上皮下电子致密物较Ⅰ期增多,分布均匀,致密物之间出现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并形成钉状突起,分隔致密物,基底膜增厚。Ⅲ期:基底膜内可见电子致密物,基底膜样物质进一步增多,包绕电子致密物,基底膜进一步增厚。 Ⅳ期:上述各期的电子致密物部分溶解消失,不规则增厚的基底膜呈虫蚀状。有的患者同时可见两期病变特点,以其中一期病变占优势。 


第369题 基底膜正常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变特点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 


第370题 基底膜有钉状突起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简称膜性肾炎,又称膜性肾病,光镜下弥漫性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用Masson染色呈红色),免疫复合物之间新生的基底膜样物质形成钉状突起(镀银染色呈黑色)。初期毛细血管管腔无显著变化,后期基底膜显著增厚,毛细血管管腔变狭窄。 


第371题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月体性肾炎,电镜下,可见肾小球基底膜呈不规则增厚,常有裂孔或缺损,肾小球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可见纤维性条索,毛细血管基底膜有裂孔和缺损。免疫荧光法显示肾小球内的颗粒状荧光或线形荧光。 


第372题 慢性肾盂肾炎时,肾小管内特征性的管型是


A.胶样管型

B.透明管型

C.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色素管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慢性肾盂肾炎时,有些肾小管腔扩张,腔内有均匀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胶样管型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征性管型。 


第373题 成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银染色见肾小球基底膜呈车轨状。最大可能是


A.膜性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炎

C.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D.系膜增生性肾炎

E.慢性硬化性肾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其病变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并伴有毛细血管壁增厚为特点。


第374题 成年男尸,双肾明显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质硬,切面皮质明显变薄。病理诊断最大可能是


A.慢性肾盂肾炎

B.膜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慢性硬化性肾炎

E.IgA肾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病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375题 急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肾炎是肾脏的急性免疫反应,外观可有充血。故而选C。慢性硬化性肾炎:是各种肾炎的终末阶段,肾小球硬化,广泛纤维化,故而D。慢性肾盂肾炎,是感染性疾病,反复感染,容易引起肾脏疤痕。 


第376题 慢性硬化性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第377题 慢性肾盂肾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378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的肉眼病变是


A.大红肾

B.大白肾

C.多囊肾

D.固缩肾

E.分叶状肾


参考答案:A


解析:

选A。肾间质内常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和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第379题 成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液检查,血清补体降低,考虑其光镜改变最大可能是


A.肾小球无明显改变

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

C.增生的系膜组织向周围毛细血管延伸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E.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memsangiocapillaryglomerulonephritis)又称膜增生性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好发于青年,为有特定的病理形态及免疫学表现的症候群。临床上往往以肾病综合征与肾炎综合征同时存在和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肾小球常呈分叶状,又称分叶性肾炎。选C是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的病理表现。故选C。 


第380题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属于


A.新月体性肾炎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肾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
  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一,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但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