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病理学题库(526题)


第381题 男性,35岁,两周来明显少尿、血尿、高血压,一个月后发生肾功能衰竭。考虑此种肾炎做免疫荧光检查时,其结果是


A.基底膜致密层内免疫复合物沉积

B.基底膜呈线形荧光

C.系膜间免疫复合物沉积

D.系膜与毛细血管区呈颗粒状荧光

E.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呈颗粒状荧光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中患者考虑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呈线样沉积。 


第382题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


A.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

B.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D.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E.肾小球周围纤维细胞和系膜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畸形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和内皮——驼峰——大红/蚤咬肾——儿童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第383题 男性,43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为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其电镜检查最大可能是


A.基底膜与脏层上皮细胞问的沉积物内见基底膜的钉状突起

B.脏层上皮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

C.内皮细胞与基底膜间致密沉积物

D.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

E.系膜内有电子致密沉积物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选A。考虑其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欧美国家成人常见的肾病综合征的类型,在我国并不常见。其电镜特点是:基底膜上皮下或基底膜内有分散或规则分布的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第384题 与免疫复合物无关的肾小球肾炎是


A.膜性肾炎

B.新月体性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炎(脂性肾病)

D.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中,肾小球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注:本题依据此点而选C)。
了解内容:
  但很多证据表明本病与免疫机制有关:发病与呼吸道和预防性免疫接种有关;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与湿疹和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有关;具有遗传易感染性;Hodgkin病患者发病率增高;该病患者具有T细胞介导的免疫缺陷;已有在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引起蛋白尿的因子的报导。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假说认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 


第385题 患儿6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穿刺活检见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此肾炎属于


A.IgA肾病

B.系膜增生性肾炎

C.新月体性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炎

E.膜性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选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其病变特点是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消失,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但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大量脂质沉积,所以又有脂性肾病之称。是小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成人患者少。本病对皮质激素敏感,治疗效果好,病变可完全恢复。
  病理变化:
  1)肉眼观:肾脏肿胀,色苍白,切面肾皮质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着而出现黄白色条纹。
  2)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或仅有轻度节段性系膜增生,主要改变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质。
  3)电镜下: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胞体扁平,可见空泡和微绒毛,细胞内高尔基器和内质网增多,并可见脂滴。足突消失不仅见于脂性肾病,也常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经过治疗或蛋白尿等症状缓解后,脏层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恢复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脂类沉积,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脂蛋白通过肾小球滤出,而在肾小管被重吸收所致。肾小管腔内可有透明管型。这种变化常与蛋白尿的程度平行。
  临床病理联系: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为高选择性,蛋白成分主要为小分子的白蛋白,因为肾小球病变轻微,所以一般无血尿和高血压。 


第386题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改变为


A.颗粒性固缩肾

B.大瘢痕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E.大红肾


参考答案:A


解析:

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大量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原始的病变类型已不能辨认。病理变化:
两侧肾对称性萎缩变小,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有时可有散在的小囊肿形成。肾不而质硬,故称颗粒性固缩肾。切面见肾皮质萎缩变薄,纹理模糊不清,皮髓质分界不明显。肾盂周围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壁增厚,变硬,口哆开。 


第387题 不符合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


A.75%的肾小球发生球性硬化

B.残存肾单位代偿肥大

C.颗粒性萎缩肾

D.肾实质萎缩

E.肾间质纤维化伴多量慢性炎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E


解析: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是75%的肾小球发生球性硬化,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肉眼检查,肾脏呈颗粒性萎缩肾,肾实质萎缩。肾间质纤维化伴多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点。 


第388题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为


A.毛细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

B.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血栓形成

C.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肾球囊上皮细胞增生

D.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

E.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及基底膜增厚


参考答案:D


解析:

肉眼观,早期变化不明显,以后肾轻度或中度肿大、充血、包膜紧张、表面光滑、色较红,故称“大红肾”。若肾小球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肾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小出血点,称“蚤咬肾”。镜下,肾小球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多,系膜细胞增多;基底膜通透性增加,间质细胞浸润;部分毛细血管变性坏死;肾小球上皮玻璃样变性;间质充血。电镜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与脏层上皮之间有驼峰样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检查显示,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表面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主要是IgG和C3),呈颗粒状荧光。 


第389题 患儿5岁,半年来全身逐渐浮肿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呕吐,化验:尿蛋白+++,尿少,血浆蛋白减少为15g/L,血胆固醇升高为l3mmol/L。此病例临床表现属于


A.急性肾炎综合征

B.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

C.肾病综合征

D.慢性肾炎综合征

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依题干所述,考虑肾病综合征。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 5.7mmol/L)、低白蛋白血症(<30g/L)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 


第390题 晚期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改变是


A.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肾小球萎缩

C.肾小球节段性玻璃样变

D.肾小球肥大

E.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参考答案:A


解析:

病理学教材中有如下描述: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的终未阶段。病变特点是大量肾小球发生玻璃样变和硬化,又称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肉眼观,双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不清。肾盂周围脂肪增多。慢性肾炎的大体病变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391题 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纤维瘢痕组织

B.纤维化肾小球

C.酒精性肝病

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

E.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


参考答案:D


解析:

圆形均质红染物质提示为“细胞玻璃样变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水肿、玻璃样变和脂肪变等。 


第392题 肉眼观察肾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表面有大的不规则瘢痕凹陷,最可能的诊断为


A.良性高血压病引起的萎缩肾

B.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C.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D.晚期肾小球肾炎

E.慢性肾盂肾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慢性肾盂肾炎的特点是肾小管和肾间质活动性炎症,肾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肾盂和肾盏变形。
镜下,病变呈片状或灶状分布。
1.多数肾小管和肾小球萎缩、坏死,由纤维组织代替。
2.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部分代偿性扩张的肾小管腔内充满均质红染的胶样管型,形似甲状腺滤泡。
上皮细胞受压而扁平。有的肾小管内可见中性粒细胞。肾小球多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
3.肾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肉眼观,病变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肾体积缩小,两侧肾大小不等,外形不规则,质硬,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凹陷性瘢痕,并与肾被膜粘连。切面皮、髓质界线不清,肾盂、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肾盂粘膜增厚、粗糙。 


第393题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A.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B.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突形成

C.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及分层

D.肾小球局灶性硬化

E.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参考答案:B


解析: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并有钉突形成。 


第394题 患儿,一个月前患急性扁桃体炎治愈,近来颜面浮肿,尿量减少,尿检查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血压轻度增高,治疗2个月后痊愈,考虑是哪型肾炎及少尿的机制是


A.快速进行性肾炎,大量新月体阻塞肾球囊引起少尿

B.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挤压毛细血管引起少尿

C.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亢进引起少尿

D.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系膜和内皮及上皮细胞增生引起少尿

E.IgA肾病,由于肾小球系膜增生引起少尿


参考答案:B


解析:

这道题选B。
患者有急性扁桃体炎这个诱因,而且疾病发病经过主要表现为少尿,蛋白尿,血尿,血压高,没有明显的肾功能减退,这是典型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而它的病理是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血流流过肾毛细血管,通过滤过膜滤出形成尿液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挤压毛细血管挤压毛细血管滤过面积减小可以少尿。 


第395题 女性,56岁,患高血压病,冠心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尸检发现两肾大小不等,右侧肾稍大,表面光滑,切面皮髓质分界清楚。左肾明显缩小,表面高低不平,有不规则的凹陷性瘢痕,切面皮髓界限不清,有的肾乳头萎缩,肾盂变形,粘膜粗糙。此肾的病变属于何种疾病


A.高血压固缩肾

B.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C.动脉栓塞后肾硬化

D.慢性肾盂肾炎

E.左肾先天发育不全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中所述符合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表现:肾脏切面皮髓质界限不清,肾乳头萎缩,肾盏和肾盂因瘢痕而变形,肾盂粘膜粗糙。肾脏瘢痕数量多少不等,多见于肾的上、下极,皆因该处容易发生肾内反流。 


第396题 肉眼形态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是


A.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它是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大体标本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第397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肾脏病理类型是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病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微小病变型肾病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年龄偏小,考虑微小病变性肾病可能性最大。 


第398题 如果经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无效。其病理类型最可能是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肾病

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E.微小病变型肾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激素治疗无效,考虑可能是膜性肾病,本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18岁,且激素治疗无效,可能为膜性肾病。 


第399题 膜性肾炎的光镜病变特点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B.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

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E.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或融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选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为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大量蛋白尿,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肾小球无明显炎症现象,故又称为膜性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多见于青年和中年人,儿童患者较少。病理变化为弥漫性,镜下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通透性明显增加,早期病变轻,不易察觉,易与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混淆。随病变进展,管壁增厚逐渐加重。
  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晚期,肾体积缩小,表面呈细颗粒状。 


第400题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典型表现是


A.广泛足突消失

B.电子致密物呈“飘带”样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

C.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

D.电子致密物呈“驼峰”样在上皮下沉积

E.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沉积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其电镜下表现:显示电子密度较高的沉积物,通常呈驼峰状,多位于脏层上皮和肾小球基底膜之间,也可位于内皮细胞下、基膜内或系膜区。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