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1题 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
A.腹主动脉
B.冠状动脉
C.肾动脉
D.脑动脉
E.四肢动脉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材中描述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最为严重,依次为胸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性粥样硬化症是冠状动脉最常见的疾病。
第242题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瓣膜增厚变硬
B.瓣膜短缩
C.瓣叶间粘连
D.腱索增粗变短
E.瓣膜断裂,穿孔
参考答案:E
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可累及心瓣膜,瓣膜上赘生物机化,可使瓣膜增厚、短缩、卷曲,瓣叶粘连,但不会发生断裂和穿孔。
E可以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243题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多为
A.左心室侧壁
B.左心室后壁
C.右心室前壁
D.左心室前壁
E.室间隔后1/3
参考答案:D
解析:
心梗最常发生的部位在左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即由左冠脉前降支所供血区域。
第245题 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下列哪项
A.脑出血
B.脑软化灶
C.视网膜出血
D.左心室肥大
E.颗粒性固缩肾
参考答案:A
解析:
脑出血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主要发生在基底节和内囊,出血区域脑组织完全破坏,形成囊腔,其内充满坏死的脑组织和血凝块,有时脑出血范围大可破入侧脑室。
第246题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联合瓣膜病变常发生于
A.二尖瓣和三尖瓣
B.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
D.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参考答案:B
解析:
联合瓣膜病,又称多瓣膜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瓣膜病变同时存在。临床上,风湿性心脏病常以复杂的联合瓣膜病变的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病变与主动脉瓣病变共存,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病变几乎不单纯出现。
第248题 下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类物质是
A.甘油三酯
B.胆固醇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E.极低密度脂蛋白
参考答案:D
解析:
高密度脂蛋白为血清蛋白之一。缩写为HDL。亦称为a1脂蛋白。由于可输出胆固醇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所以现在作为动脉硬化预防因子而受到重视。高密度脂蛋白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再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动脉造影证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与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所以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
第249题 有一病人,心悸气短,有风湿病史,近半年症状加重,查体左心界扩大,心率120次/分,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到舒张期杂音,脉为水冲脉,本患者的疾病最大可能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B.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
C.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窄
E.三尖瓣狭窄
参考答案:C
解析:
该类题目要记住几个“关键点”,比如:水冲脉,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到舒张期杂音,风湿病史,这几个都是比较明显的提示。
第250题 有一年青妇女,主诉劳动后出现心悸气短,三年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查体,慢性病容,半坐位,四肢末端及口唇发绀,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双肺水泡音。根据上述病情本患者的疾病是:
A.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和左心衰竭
B.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
C.主动脉关闭不全
D.先心病伴心衰
E.冠心病伴心衰
参考答案:A
解析:
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异常系由于舒张期血流流入左心室受阻。当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缓慢上升达30—35mmHg时,血浆可渗出到毛细血管外,且可通过淋巴系统运出,临床上不产生急性肺水肿。若压力上升过快过高,则血浆及血细胞进入肺泡,临床上将发生急性肺水肿,出现急性左房衰竭征象。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室肥厚扩张,终致右室衰竭,称为右心受累期。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1)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和咯血。
(3)体力下降、乏力和虚弱。
第251题 有一心脏标本,肉眼观察,见二尖瓣增厚变硬,瓣膜联合处粘连,主动脉瓣处有一瓣膜穿孔,另一瓣膜上有息肉状较大赘生物,灰褐色,左室乳头肌表面附有小的赘生物。此标本疾病是:
A.风湿性联合瓣膜病
B.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C.主动脉梅毒累及瓣膜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先心病伴有瓣膜损伤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主动脉瓣处有一瓣膜穿孔,另一瓣膜上有息肉状较大赘生物,左室乳头肌表面附有小的赘生物,均是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二尖瓣增厚变硬,瓣膜联合处粘连提示风湿性瓣膜病,因此选B。
第252题 有一病人近年来劳累时,心前区经常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因病情不缓解,住院治疗。心电图显示系统性心肌缺血,入院后逐渐加重,在治疗过程中,夜间突然死亡。该患者死亡原因最可能是:
A.冠心病,心肌梗死
B.心肌硬化合并心衰
C.心肌病合并心衰
D.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心衰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前区经常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心电图显示系统性心肌缺血,提示心绞痛,有冠心病的基础,患者是突然死亡,也就是猝死,一般心梗才会猝死,而心衰不会,因此选A。
第253题 关于风湿小体组成的成分,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中心纤维蛋白样坏死
B.粘液样变性
C.枭眼细胞和毛虫样细胞
D.泡沫样细胞
E.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D
解析:
风湿小体即阿孝夫小体(Aschoff小体),Aschoff小体体积颇小,一般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心外膜、关节和血管等处少见。在心肌间质内者多位于小血管旁,略带圆形或梭形,其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①风湿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②Aschoff巨细胞(Aschoffgiantcell):含有1~4个泡状的核,与Anitschkow细胞相似,胞浆嗜碱性。以上两种细胞的来源尚有争论,但现代标记技术证明其为巨噬细胞源性。③小体内还有少量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此期经过约2~3个月。泡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现的特征性病理细胞,主要来源于血液单核细胞与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
第254题 疣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常见部位是
A.二尖瓣的心室面
B.二尖瓣的闭锁缘
C.二尖瓣的游离缘
D.二尖瓣的腱索处
E.左室乳头肌腱索附着处
参考答案:B
解析:
风湿性心内膜炎:以心房内膜和心瓣膜最常受累,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严重病例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心瓣膜关闭缘可见单行赘生物,直径1~2mm,此为疣状心内膜炎。
第255题 一例无主女尸,剖检发现死者两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各为100g,质地硬,皮质变薄,表面呈颗粒状,肾切片观察,均有细动脉透明变性,肾小球纤维化等改变。此患者生前可能患的疾病是
A.肾盂肾炎
B.高血压病
C.肾小球肾炎
D.药物中毒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高血压分为良性高血压和恶性高血压两类。
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分为三期:
A.机能紊乱期: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
B.动脉病变期。
a.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细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入球小动脉和视网膜动脉;
b.肌型小动脉硬化:最易累及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动脉;
c.大动脉硬化:最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
C.内脏改变期。
a.心:左室代偿性肥大,早期向心性肥大,晚期离心性肥大,严重时发生心衰;
b.肾:颗粒性固缩神,双侧对称.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及肌型小动脉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增生;
c.脑:包括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等。
恶性高血压病理变化以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为显著特征,另外,肾脏的肾脏细小动脉管壁纤维素性坏死;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管腔内血栓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发生节段性坏死。
根据以上知识点,可做出本题的选择B。
第256题 风湿病心脏受累时,McCallum斑常见于何处
A.右房前壁
B.左房后壁
C.右房后壁
D.左房前壁
E.左室后壁
参考答案:B
解析:
马氏斑(McCallum)--当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累及左心房后壁的心内膜时,可引起内膜灶性增厚,粗糙,皱缩。形成如左房的McCallum斑。
第258题 风湿性心外膜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风湿性心外膜炎主要是心外膜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性病变。大量浆液渗出可形成心外膜积液,如纤维素渗出为主时,由于受心脏不停跳动的牵拉在心外膜表面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临床上可听到心包摩擦音。严重者可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心包炎)。
第259题 贫血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虎斑心:可见于严重贫血,心肌的脂肪变性,在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暗红色的正常心肌相间,状如虎皮斑纹。
第260题 二尖瓣狭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轻度二尖瓣狭窄时心影可正常或仅见左心耳饱满。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左房显著扩大时,心影显著扩大时,心影呈梨形,它是肺动脉总干、左心耳和右心室扩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