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心血管系统题库(360题)


第261题 有关心肌梗死后最早出现心电图改变描述正确的是


A.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B.相应导联的u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C.相应导联的T波变宽,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D.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下

E.相应导联的P波消失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肌梗死后最早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相应导联的T波变高、尖,继之ST段弓背向上抬高,抬高的ST段与高尖T波的升支融合呈“单项曲线”。


第262题 患者男性 ,70岁。糖尿病10年,以往无心悸、胸痛史,今日早餐后1小时,突然胸闷明显,面色苍白,烦躁,出汗恐惧感,2小时未缓解。体检:心率100次/分。血压86/70mmHg,最可能诊断为


A.不典型心绞痛

B.低血糖

C.急性心肌梗死

D.糖尿病酸中毒

E.变异型心绞痛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第263题 男性,64岁,因急剧胸痛8小时入院,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佳,血压168/95mmHg,心率110次/分。伴偶发性室早,心电图示胸导T波高尖。哪种治疗效果佳


A.口服巯甲丙脯酸

B.口服地尔硫

C.静注利多卡因

D.口服美西律

E.静注美托洛尔继以口服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考虑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在AMI最初几个小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AMI患者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可以限制梗死面积,并能缓解疼痛,减少镇静剂的应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要尽早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窦性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的患者最适合使用。对于高危病人可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方案
1.首先排除心力衰竭、低血压。2.静脉推注,每次5mg。
3.每次推注后,观察2-5min,当心率低于60次或收缩压低于100mmHg,则停止给药。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总量可以达到15mg。
4.末次静脉注射后15分钟,继口服剂量维持。
艾司洛尔用于治疗有β受体阻滞剂相对禁忌证而又希望减慢心率的患者。
除β受体阻滞剂外,即刻长期抗心律失常治疗仅用于致命性或有严重症状的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频发和成对出现并不一定增加心室颤动危险,但需密切监测。但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威胁患者的生命,需紧急处理,但必须建立在积极治疗心肌缺血、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基础上进行。
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仍有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酌情用洋地黄制剂、维拉帕米等药物。若不能控制,可考虑同步直流电转复窦律。 


第264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宜溶栓治疗的情况是指同时伴有


A.萎缩性胃炎1年

B.6个月前腔隙性脑梗塞

C.血压160/100mmHg

D.主动脉夹层

E.2周前曾行桡动脉穿刺


参考答案:D


解析:

主动脉夹层患者,当近端夹层的内膜破裂下垂物遮盖冠状窦口可致急性心梗,多见于右冠窦,常引起下壁心肌梗死。此种情况下,严禁溶栓和抗凝治疗,否则会引发灾难性大出血,死亡率高达70%。 


第265题 患者男性, 55岁。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剧烈胸骨后疼痛。血CPK明显升高。颈静脉充盈,肝大,血压下降至80/40mmHg,应诊断为


A.急性右心梗死

B.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包填塞

C.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破裂

D.冠心病心力衰竭型

E.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泵衰竭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第266题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性表现是


A.ST段水平型下降

B.病理性Q波

C.T波低平

D.冠状T波

E.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的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B。 


第267题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为


A.宽而深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T波倒置

B.宽而深的Q波,ST段降低,T波抬高

C.宽而深的Q波,ST段降低,T波倒置

D.浅而宽的Q波,ST段降低,T波抬高

E.浅而宽的Q波,ST段抬高,T波倒置


参考答案:A


解析: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①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②宽而深的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③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故选A。其他选项均不符。 


第268题 患者男性,53岁。1周前心前区剧烈疼痛,随后心悸、气促,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对确诊最有价值的酶学检查是下列哪项


A.GOT

B.LDH

C.CPK同工酶

D.CPK

E.肌钙蛋白T


参考答案:E


解析:

肌钙蛋白I(cTnI)或肌钙蛋白T(cTnT)是更具有心脏特异性的标记物,在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对心梗的早期诊断和发病后较晚就诊的患者均有意义。


第269题 溶栓禁忌证较多,但是下列不是其禁忌证的是


A.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

B.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

D.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

E.有高血压,但是能控制的


参考答案:E


解析: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第270题 患者男性, 50岁。持续胸痛3小时,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查体:BP 70/50mmHg,心率40次/分,ECG示:P-P间期较R-R间期短,R-R间期整齐,最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心律失常


A.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B.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C.室性早搏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缓


参考答案:B


解析: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为:P波与QRS波群没有固定关系,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心室率通常为30~50次/分。 


第271题 患者女性 ,68岁。持续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mV。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是


A.房室传导阻滞

B.心房颤动

C.房性期前收缩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期前收缩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患者心电图提示为下壁心肌梗死,常并发的心律失常为房室传导阻滞。 


第272题

男,48岁,急性心梗第2周出现发热和心包摩擦音,红细胞沉降率30mm/h,血白细胞6.1×109/L,中性粒细胞55%,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伴发病毒性心包炎

B.急性心梗后综合征

C.室壁瘤

D.急性心梗的反应性心包炎

E.心脏破裂


参考答案:B


解析:

心梗后综合症,又称Dressler综合症,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第273题 溶栓治疗禁忌证描述错误的是


A.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

B.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

C.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

D.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

E.48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


参考答案:E


解析:

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或性质不明的卒中史、6个月缺血性卒中史、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肿瘤或房室畸形、3周内严重创伤/大手术/头部外伤史、1个月内胃肠道出血史、明确的出血性疾病、主动脉夹层、24小时内做过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穿刺,相对禁忌证包括:6个月内TIA发作史、口服抗凝药、妊娠或产后未超过1周、未能控制的高血压、严重肝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长时间或创伤性胸外按压。


第274题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A.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24小时内

B.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胸痛缓解

E.CK-MB峰值前移


参考答案:A


解析:

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①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②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③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6小时内、cTnI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4小时内);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①+④组合)提示溶栓成功,如果用药后90分钟内进行冠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则证实溶栓成功。溶栓治疗不成功且尚未超过介入治疗时间窗者,应进行补救性PCI,鼓励溶栓幵始后3-24小时内进行介入评价,必要时进行介入治疗。 


第275题 女,50岁,发作性胸痛1个月,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每次发作含硝酸甘油后缓解,考虑冠心病心绞痛。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B.心脏X线片检查

C.动态心电图

D.心肌酶测定

E.超声心动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又是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较耗时。心绞痛时,心脏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心肌酶测定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 


第276题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A.胸痛缓解

B.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CK-MB峰值前移

E.窦性心动过速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是:1.2小时内胸痛程度减轻一半以上;2.2小时内ST段抬高的幅度降低一半以上;3.心肌损伤标志物高峰提前出现;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以上4项中符合2项以上(排除1+4)提示溶栓成功。


第277题

某患者急性心梗第2 周出现发热和心包摩擦音,血沉30mm/h。血白细胞6.1×109/L。中性粒细胞55%。可能是


A.急性心梗的反应性心包炎

B.心脏破裂

C.急性心梗后综合征

D.伴发病毒性心包炎

E.室壁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也称Dressler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0%,于心肌梗死后数周到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其机制可能是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反应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在急性心梗发病的第2-3天,约10%-20%的患者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第278题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见于起病1周以内

B.可累及右心室

C.心内膜下心梗不易发生

D.心动过缓

E.多为室间隔破裂穿孔


参考答案:E


解析:

破裂部位多见于心室游离壁,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少见。


第279题 下列不属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先有发热,然后出现心悸、胸闷

B.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C.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D.常出现器质性心脏杂音

E.心动过速与发热程度平行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约半数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恶心、呕吐等,然后 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阿-斯(Adams-Strokes)综合征。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故选E。其他选项均是其常见临床表现,故不选。 


第280题 女性,22岁,3周前因上感发热5天。1天来胸闷、心悸、气短伴头晕、全身乏力。查体:体温37℃,脉搏70次/分,血压96/60mmHg,咽充血,双肺清,未闻及啰音,心脏不大,心律不整,心率76次/分,第一心音低钝,ECG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炎

B.急性心包炎

C.扩张型心肌病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冠心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①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急性心肌炎(病毒性可能性大);②患者无胸痛,体征未见心包摩擦感(音),不支持急性心包炎;③患者心脏无扩大,无心力衰竭表现,不符合扩张型心肌病;④患者既往无心脏疾病,无瓣膜病,本次体温不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性极小;⑤22岁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很小。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