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2题 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再燃
B.再感染
C.重复感染
D.复发
E.混合感染
参考答案:A
解析:
复发是指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再燃是指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而再次出现发热。
第183题 治疗伤寒高热不宜采用哪项处置
A.酒精擦浴
B.温水擦身
C.头放冰袋
D.降低室温
E.大量退热药
参考答案:E
解析:
大量退烧药,退热药有消化道不良反应(加重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伤寒患者易出现消化道穿孔出血,故不易用大量退烧药。
第184题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淋巴瘤
B.败血症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伤寒
E.恶性组织细胞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诊断依据主要根据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材料,流行病学资料已有参考价值。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周以上,表情淡漠、呆滞、腹胀、便秘或腹泻,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等,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则有助诊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确诊的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故D。
第186题 对曾应用环丙沙星短期治疗疑诊伤寒的患者,用哪种培养为优
A.骨髓培养
B.粪便培养
C.尿培养
D.胆汁培养
E.血培养
参考答案:A
解析:
骨髓培养对于用过抗生素的伤寒来说是确诊的依据,此题中患者已经用过环丙沙星治疗,所以此题应该选用骨髓培养。
第187题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便培养
D.肝功能
E.尿培养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为伤寒。诊断伤寒的最有意义的检查就是:骨髓培养。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1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
第189题 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
A.IgM
B.IgG
C.IgA
D.IgE
E.IgD
参考答案:C
解析: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第190题 能通过胎盘,给婴儿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A
C.IgM
D.IgE
E.IgD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它仅以单体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毒)。IgG在机体合成的年龄要晚于IgM,在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此外,IgG还具有调理吞噬和结合SPA等作用。
第191题 最适于治疗伤寒胆囊炎的药物是
A.氨苄青霉素
B.氯霉素
C.甲砜霉素
D.庆大霉素
E.复方新诺明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慢性带菌者(伤寒胆囊炎)的治疗可选用以下治疗措施(以下几种抗生素在胆汁中浓度较高。氯霉素在胆汁中浓度较低,且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故不宜用作治疗慢性带菌者)。
1.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
2.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用于敏感菌株的治疗。
3.合并胆结石或胆囊炎的慢性带菌者,在病原治疗无效时,需作胆囊切除,以根治带菌状态。
第192题 伤寒最具特征性的病变部位在
A.肠系膜淋巴结
B.结肠
C.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
D.乙状结肠
E.肝、胆囊
参考答案:C
解析:
病理特点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为显著。
A.伤寒
B.钩端螺旋体病
C.急性细菌性痢疾
D.急性乙型肝炎
E.急性血吸虫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稽留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血白细胞低均是伤寒的特点。
A.乙型副伤寒
B.甲型副伤寒
C.沙门菌早期感染
D.伤寒
E.回忆反应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清特异性,抗体(+),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1:160,恢复期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伤寒。
第195题 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A.肠穿孔
B.中毒性心肌炎
C.血栓性静脉炎
D.肺炎
E.肠出血
参考答案:A
解析:
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穿孔前常有腹胀、腹泻或肠出血,穿孔部位多在回肠末端。穿孔时右下腹突然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冷汗、脉快、体温与血压下降,随后出现腹膜炎征象,体温再度升高,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体,血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
A.血培养致病菌
B.粪便细菌培养
C.骨髓穿刺常规检查
D.肥达反应
E.粪便检查阿米巴原虫
参考答案:A
解析:
该患者考虑为伤寒,病程1周时血培养(+)率可达90%,而血清中各种相应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自病程第2周始方逐渐增加,故此阶段应选A。
第197题 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血培养阳性
B.粪便培养阳性
C.胆汁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发热、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寒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应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培养方法。①血培养在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上;②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高,可达90%以上,阳性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已采用抗菌治疗或血培养阴性者;③粪便培养在第3~4周阳性率高,约70%。
肥达反应对伤寒有辅助诊断价值,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第198题
患者男性,39岁,农民。以高热伴食欲明显减退、呕吐2周入院。实验室检查:WBC3.2×109/L,嗜酸细胞0,为该患者做了肥达试验,下列哪项解释是正确的
A.O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与其他沙门菌间的交叉反应
B.O效价不高、H效价增高提示伤寒杆菌感染
C.O和H效价均增高有助于伤寒的诊断
D.H效价不高、O效价增高提示是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E.H效价不高、O效价增高提示是预防接种的结果
参考答案:C
解析:
该患者具备典型的伤寒临床表现,①高热;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低;③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伤寒患者的特征性诊断标准为肥达反应,O和H效价均增高,另外,考生还需要特殊记忆一句话:高热只要超过一周,伤寒诊断不能丢。
第199题 儿童伤寒的特点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年龄越小,发病越不典型,轻病者多,一般发热不规律,弛张热多见、多呕吐及腹泻,但中毒症状轻、无相对缓脉、玫瑰疹也较少见、脾大不明显,病程较短,易并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但较少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肠道并发症少见。
婴儿伤寒则重症多,多起病急骤、高热、惊厥、腹胀、呕吐等,病死率较高。
第200题 逍遥型伤寒特点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逍遥型伤寒病:伤寒病由沙门菌属伤寒杆菌所引起。其中有一种较少见类型的伤寒患者,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但症状轻微,患者仍能正常活动和工作,即所谓“逍遥型伤寒病”,这种患者往往得不到伤寒病的诊断。也可以发生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