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841题

(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A.品德

B.意志

C.道德

D.情绪


参考答案:A


解析: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第1842题

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经过不断练习,养成道德习惯。道德习惯可以使人的道德行为达到自动化。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可以使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也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第1843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情感

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知道道德规范说明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也愿意遵守说明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道德意志。故选C。


第1844题

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晓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四个阶段:前道德阶段(自我中心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权威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晓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处于公正阶段。


第1845题

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如果一个孩子特别听家长和老师的话,他可能的年龄是(  )


A.5岁

B.7岁

C.10岁

D.12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具体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题干中是在权威阶段。


第1846题

最近小明的妈妈很苦恼,小明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每次妈妈说什么她都说会反驳说:“我们老师说了,要怎么怎么样……”,妈妈的话小明都不听。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明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权威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做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所以题干中小明完全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认为权威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


第1847题

欣怡能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认为规则是绝对的,是不可变更的,并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欣怡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他们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题干中,欣怡认为规则不可变更并服从规则体现她处于权威阶段。


第1848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说法正确。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他认为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第1849题

儿童认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依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可逆性阶段的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儿童一般都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已经意识到一种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当相互尊重。准则对他们来说已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


第1850题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发展

B.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

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儿童在开始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结果来考虑的。而到后面越发展,在判断行为时就会开始考虑到主观的动机是什么,不再单纯的从结果上来判断,所以选B。


第1851题

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处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公正阶段(10-12岁),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小星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处于同情和关心做出判断,处于公正阶段。


第1852题

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A


解析: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柯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1853题

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参考答案:C


解析: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854题

小菲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我们作为公民虽然认可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是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以及大多数公民的要求而相应的改变。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小菲处于道德发展的(  )。


A.前习俗水平阶段

B.习俗水平阶段

C.后习俗水平阶段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处于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儿童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在强调按契约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的同时。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第1855题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打扫教室,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B


解析:

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题干中的描述属于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第1856题

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柯尔伯格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包括前习俗阶段、习俗阶段和后习俗阶段。


第1857题

中学生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辉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A.相对功利取向

B.避罚服从取向

C.寻求认可取向

D.遵守法规取向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中所说的小辉因害怕被老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说明他的道德价值来自于对惩罚的逃避,所以还处于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1858题

晓旭认为,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于是他对老师和家长绝对遵从,期望得到他们的赞许,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他的道德发展处于(  )。


A.社会契约阶段

B.相对功利阶段

C.寻求认可阶段

D.遵守法规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寻求认可取向,又叫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导向,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题干的描述符合寻求认可阶段。



第1860题

道德判断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知的发展水平是(  ) 


A.前习俗

B.习俗

C.后习俗

D.超习俗


参考答案:A


解析:

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定向阶段以及相当功力阶段。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都处于前习俗水平。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