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61题
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该修改。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遍伦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处于道德发展的社会契约阶段的人看重法律效力,但同时也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其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第1862题
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惩罚和服从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参考答案:C
解析: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属于习俗水平。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习惯于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认为只要行为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何种动机,都是不道德的。相反,凡是维护权威和社会准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正确的。
第1863题
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 ( )。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柯尔伯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及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其中,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取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人,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第二阶段是: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人,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小李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说明小李的道德发展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尚未完全进入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
第1864题
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
A.社会契约
B.相对功利
C.遵守法规
D.普遍伦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又称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能够依据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个人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认为“公正高于法律”。张丽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属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的表现。
第1865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参考答案:C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
第1866题
中学生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 )
A.惩罚服从趋向
B.相对功利趋向
C.寻求认可趋向
D.社会契约趋向
参考答案:D
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及后习俗水平。六阶断是指每个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为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中第一阶段为寻求取向阶段,第二阶段为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的第一阶段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二阶段为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也称为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本题中小张认为遵守交通法规是人人应尽的责任与任务,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张的道德判断处于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1867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这是人的道德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相同年龄段的人并不一定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比如,很少有人能达到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第1868题
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说法正确。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了。
第1869题
(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式
D.受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式、道德认知、智力因素、受教育程度等。
第1870题
周末,小萌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心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第1871题
周日,刘星看到大家都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心想自己也没有事情做,就跟着大家一起去,其品德发展处于( )。
A.从众阶段
B.服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刘星的行为是处于品德发展的从众阶段。
第1872题
学生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C
解析:
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第1873题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明其品德发展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品德的形成要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第1874题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这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第1875题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说法错误。
(2)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①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始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②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③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第1876题
学生能理解并接受他人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将这些特点纳入自己价值体系,说明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第1877题
简述品德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形成了。
第1878题
学生能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同时将这些观点纳人自己的价值体系。这说明其品德发展达到( )
A.服从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内化阶段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第1879题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参考答案:A
解析: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合乎公众舆论的行为方式。
第1880题
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