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801题

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然后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行为改变法。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参考答案:C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第1802题

简述系统脱敏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第1803题

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参考答案:C


解析:

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第1804题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第1805题

对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为让他不怕猫,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一种(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系统脱敏法

D.肯定性训练


参考答案:C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由题干可知,通过让害怕猫的学生逐渐摆脱对猫的恐惧属于系统脱敏法。


第1806题

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将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参考答案:C


解析:

造成考试焦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单纯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是远远不够的。


第1807题

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  )首创。 


A.皮亚杰

B.雅各布森

C.艾里斯

D.沃尔帕


参考答案:D


解析:

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雅各布森首创的。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沃尔帕首创。在心理辅导中,理性情绪辅导法是由艾里斯首创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808题

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来一次。本题中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此种心理辅导方法即为强化法。故本题选A。


第1809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概念。


第1810题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在克服困难中自觉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第1811题

 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错误。理由:道德行为是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融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外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道德行为不只与道德认识有关,还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不一定会表现出好的道德行为。


第1812题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参考答案:C


解析:

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第1813题

品德形成受情感的影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是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其中,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情感会影响道德行为的展现,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即品德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因此,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1814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该学生缺乏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因此需培养其道德意志。


第1815题

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个体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之一,是激发道德动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内心力量,是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它左右着行为的决策与发动。当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它们就成为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第1816题

小明写了保证书,决心做到上课不再迟到。可是冬天天一冷,小明迟迟不肯钻出被窝,以致又迟到了。因此,对小明的教育应从提高其(  )水平人手。


A.道德意志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A


解析:

道德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小明经常迟到,是因为意志薄弱,因而需要从提高道德意志人手。


第1817题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B


解析: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第1818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学校德育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一定要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第1819题

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人格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认识:人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和核心。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客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人在活动中对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实际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第1820题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每次站在马路边的时候,只要看见没有车过来就随着大部队过去了,这种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说明了这些人缺乏(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C


解析: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缺乏道德意志。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