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761题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整体性发展原则
C.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D.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的是对学生的高度理解和尊重。
第1762题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 )。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促进学习
D.个案辅导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会调适与寻求发展是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故本题选B。
第1763题
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D.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的是对学生的高度理解和尊重。
第1764题
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1766题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无心理疾病
B.学会调适
C.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D.寻求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其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第1767题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是( )
A.个体遇到的生活事件
B.个体对事件的看法
C.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D.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程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一个人情绪的好坏主要是由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所决定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的正常与否。
第1768题
简述心理辅导的理性一情绪疗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人有许多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必须”成功并得到他人赞同,别人“必须”对我关怀和体贴,事情“应该”做得尽善尽美,课堂上回答问题有错误是很糟糕的事等。他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 ABC 理论。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个体对 A 的观念。
C.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情绪反应 C 是由 B(观念)直接决定的。可是许多人只注意到 A 与 C 的关系,而忽略了 C 是由 B 造成的。B 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观念 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 ABCDE 步骤。理性情绪治疗是一项具有浓厚教育色彩的心理治疗法。
第1769题
结合实际说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如学生不敢和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学会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用来做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以后,就发给相当数量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换取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法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当学生很少出现教师所期待的行为时,就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的行为出现。如有人曾用此方法让一个沉默无话的孩子开口说话。
(4)示范法。观察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
(5)惩罚法。用处罚消除不良行为。可用两种形式:①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厌恶刺激;②不良行为后撤消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A.强化法
B.自控法
C.脱敏法
D.放松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强化法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本题中杨老师改变晓玲行为的方法属于强化法。
第1771题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惩罚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第1772题
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称为( )。
A.升华
B.补偿
C.幽默
D.宣泄
参考答案:C
解析:
幽默是一种愉快的、交互感应的、悦人的、逗笑的品质。张老师这种情绪调节法属于幽默。
第1773题
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 )
A.放松训练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法
D.代币强化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小阳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他认知上的问题,因为认知的不正确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应该采取理性情绪疗法。
第1774题
学生张亮在课堂上出现怪异行为时,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睬,他的这种行为便逐渐减少了。这种行为矫正法称为( )。
A.强化法
B.脱敏法
C.消退法
D.惩罚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谓消退法,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消退法常被用于治疗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症等。
第1775题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ABCDE”治疗法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的。它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结果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D。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想办法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来驳斥对抗学生的不合理信念,竭力改变他们原有的信念和想法,以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由此可以看出,“ABCDE”治疗法是改变个体认知的方法。
第1776题
理性一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情绪和行为的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
艾利斯将以上观点概括称之为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艾利斯认为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
在ABC理论中,D代表治疗,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效果,负性情绪得到纠正。
第1777题
刘伟10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凭着超凡的毅力每天坚持练琴7小时,一年内就达到了钢琴7级的水平。刘伟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
A.行为补偿
B.理智压抑
C.情感升华
D.认知改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偿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达不到既定目标时,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从而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
第1778题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
A.概括化
B.绝对化
C.糟糕至极
D.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A.理性—情绪疗法
B.自我控制法
C.松驰训练法
D.系统脱敏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系统脱敏法是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安排,训练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绪不再出现为止。
第1780题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理性—情绪疗法”属于( )。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参考答案:B
解析: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该理论特别强调认知的重要性,其主要观点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A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即B所引起的,B才是C的根源。因此,“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改变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