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881题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时期是(    )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初中阶段。


第1882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  )的特点。


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第1883题

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品德发展基本特征的是(   )。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B.自我意识增强

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D.初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学生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1884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1885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第1886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年级


参考答案:B


解析:

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第1887题

简述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包括: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育;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④学校教育。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1888题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外部因素。

①家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奠基的、直接的、重要的,主要表现在家庭的气氛、家长的人格修养、家庭的教养方式三方面。

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品德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学生品德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校风和班风、教师的楷模作用、学校的德育课程和各科教学对学生品德的影响方面。

③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包括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榜样的作用。

④同伴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2)内部因素。

①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态度定式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

③道德认知。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④智力因素。研究表明,智力程度与品德的发展呈正相关。

⑤受教育程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

此外,个体的年龄、情绪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1889题

简述影响品德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外部因素: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风气;④同伴群体。

(2)内部因素: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④智力因素;

此外,个体的受教育程度与年龄因素也对品德的形成与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1890题

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第1891题

当今学校德育的较高层次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是学校德育的较高层次。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是遵纪守法意识的培养。它主要包括: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宪法及有关法律常识和法规的教育;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教育;遵守学校纪律的规章的教育。 


第1892题

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第1893题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第1894题

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者不能完全等同。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1895题

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第1896题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 倡导的道德规范,这说明道德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明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的道德规范, 这说明道德具有继承性。


第1897题

(   )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A.德育规律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第1898题

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参考答案:C


解析:

德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活动。它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第1899题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


A.社会性

B.继承性

C.特殊性

D.阶级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900题

简述中学德育的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