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21题
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1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两绳问题”实验主要说明了功能固着影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两绳问题”的实验就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典型案例。
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启示如下:
(1)通过头脑风暴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随机应变。
(2)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使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把有关的信息向各个方向、各个方面扩散,从而找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3)丰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越丰富,就会对周围事物的通常用途越熟悉,而且对其他用途也十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对自如。
第1122题
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问题解决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问题的特征。在解决有关问题时,个体经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影响着问题的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定势是影响学习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因此定势也必然影响问题的解决。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第1123题
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第1124题
“黑板擦就是用来擦黑板的”,我们常常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这种倾向性称为( )。
A.定势
B.知觉
C.功能固着
D.问题表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容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
第1125题
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说法错误。问题解决会受情绪影响。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和功能固着等,但除此之外,个体的情绪状态、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尤其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否定、紧张、悲伤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肯定、乐观、平静的积极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第1126题
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基本相同时,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减少探索过程,有利于问题解决。
当新问题与原有问题的条件和解题要求不相同时,定势使人习惯性地采取原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而不进行别的尝试,会阻碍问题解决。
第1127题
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 )
A.问题解决
B.概念形成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A
解析: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第1128题
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本题说法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首先,学习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这里的“经验”是指个体在后天获得的,而以遗传、成熟或者机体损伤而导致的行为变化,而吞咽、身体发育、残疾行为等,不能称之为学习;其次,学习导致的行为变化相对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而疲劳、药物等引起的行为变化的持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之为学习。因此,行为的改变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只有经验引起的行为持久的变化才是学习的结果。
第1129题
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错误。理由:狭义的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因此,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
第1130题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说法错误。学习是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比如,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会引起行为变化,但这不能称之为学习。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第1131题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第1133题
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
A.元认知知识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D
解析:
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1134题
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称为(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新的观念的概括程度低于原有观念,属于下位学习。
第1135题
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念,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第1136题
英语老师先教学生蔬菜、水果、肉的英文单词,再教羊肉、猪肉、牛肉、胡萝卜、辣椒、西红柿、芒果、木瓜、香蕉等英文单词,并要求学生把后者纳入到前者的类别中。这种知识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组织学习
D.并列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题干中是先学习蔬菜、水果、肉这些上层概念,后学习下层概念,再要求学生把下层概念纳入到上层概念中,属于下位学习。
第1137题 王琳不知不觉就会唱许多流行歌曲。她的这种学习属于( )
A.发现学习
B.替代学习
C.内隐学习
D.外显学习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某种知识或规则。题干中,王琳不知不觉地学会唱流行歌曲,属于内隐学习的表现。
第1140题
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言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也不必用外部言语将每个动作逐一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