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61题
以下哪种现象反映的是经典条件反射( )。
A.杯弓蛇影
B.鹦鹉学舌
C.四面楚歌
D.望梅止渴
参考答案:D
解析: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联系的基本条件是强化过程。
第1162题
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理论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参考答案:C
解析: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准备率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练习律指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接,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接。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接,教师经常运用奖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属于满意的结果,因此体现了效果律。
第1164题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与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在实质上没有区别。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理由:桑代克的“试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形成是对于同一学习现象的不同解释,本质没有差别。
第1165题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教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参考答案:C
解析: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基本规律:效果律(行为后好的结果加强联结,否则削弱联结)、练习律(练习加强联结的力量,否则削弱)、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有一种准备状态,实现感到满意,否则烦恼;当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本题中,学生取得好成绩,得到表扬和奖励属于效果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167题
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最初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斯纳金
D.布鲁纳
参考答案:A
解析:
桑代克最早提出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华生和斯金纳都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家,也强调学习的反复练习,但是比桑代克要晚。
第1168题
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中,学习过程就是尝试错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即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因此,本题选择A。
第1169题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理由: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第1170题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参考答案:A
解析:
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第1171题
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
第1172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参考答案:A
解析: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良好的准备状态是学习顺利进行的基础。
第1173题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顿悟的过程
B.同化顺应的过程
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尝试错误的过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第1174题
简述桑代克的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S-R;
(2)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律,即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第1175题
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愿意学习,这符合桑代克提出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强化律
参考答案:C
解析:
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削弱。因此,学习好的学生由于能够得到满意的成绩或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所以更愿意学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第1176题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理由:(1)强化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2)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是撤销惩罚,并不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第1177题
琳琳看到同桌小钟由于学习认真努力而得到各科老师的一致好评后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获得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影响对琳琳来说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替代强化
D.直接强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第1178题
负强化等同于惩罚。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其实,负强化也被称为逃避制约或逃避惩罚的反应。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第1179题
惩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1)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但不能根除行为。强化是提供刺激物使学生的行为得以改变的方法,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2)惩罚法和强化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第1180题
古时对“戴罪立功”的犯人一般会“从轻发落”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摆脱厌恶的刺激,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古代“戴罪立功”的犯人,从轻发落,摆脱的厌恶的刺激,是希望增加好行为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