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141题
技能是习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第1142题
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参考答案:C
解析:
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第1143题
示范与讲解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
第1144题
技能被定义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肢体动作方式和( )
A.智力动作方式
B.操作技能方式
C.运动技能方式
D.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A
解析:
技能被定义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本题选A。
第1147题
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刺激泛化。
第1148题
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泛化
C.条件反射的分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借助于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第1149题
坐巴士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时也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
B.条件反射的分化
C.条件反射的泛化
D.条件反射的习得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们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泛化。借助于泛化,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第1150题
下列选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经学习才会的反射,是后天学习、积累“经验”的反射活动。ABC都是先天形成的一种反射行为。
第1151题
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类化
D.刺激消退
参考答案:B
解析:
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第1152题
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故本题选D。
第1153题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 )
A.习惯
B.知识经验
C.认知结构
D.教材结构
参考答案:C
解析:
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习着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内容和组织。
第1156题 王教师引导学生分辨顽强和顽固,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这属于(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条件获得
D.条件消退
参考答案:B
解析: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映。
第1157题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泛化与分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做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2)习得律与消退律。在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叫作条件反应的习得过程。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消退现象发生后,如果个体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恢复。这种未经过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恢复。
第1158题
刺激分化和泛化是互补的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说法正确。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分化则能促使人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化指的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通过实验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光圈,就是刺激的分化。
第1160题
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后来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恐惧
D.刺激评价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泛化的概念。巴甫洛夫提出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泛化和分化。其中,刺激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题干中,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明显是对恐惧刺激——狗产生了泛化现象,只要遇见狗就会产生恐惧。因此,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