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2121题

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她怎样的教育思想?达到了怎样的良好效果?试用教育学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表现了于老师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具体分析如下: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者。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要利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于老师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正是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②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提供机会,只有尊重学生,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方面,并加以指导,于老师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同时也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富有成效的实践。(2)达到的良好效果包括:①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班主任从日常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密切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给了学生真正的信任和支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2122题

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理由: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在管理对象中,“人”主要是指学生,他们是管理的最直接的对象和核心要素。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第2123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班级常规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民主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目中考查的是班级平行管理的概念,是指利用集体与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第2124题

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2125题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描述的是民主管理的领导方式


第2126题

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是(  )


A.民主管理

B.班级平行管理

C.班级常规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C


解析:

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第2127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上。


第2128题

评价一下这个班级的学习环境(学风)怎么样。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从儿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该班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班级学习风气不浓厚。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势必不能安心学习,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2129题

请你针对上面的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班级管理建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规范班级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注重班干部的培养及其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2130题

(   )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A.班级民主管理

B.班级常规管理

C.班级平行管理

D.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第2131题

课堂纪律管理的终极目标是(  )


A.形成教师促成的纪律

B.形成集体促成的纪律

C.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

D.形成任务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我促成的纪律就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为内部约束力,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第2132题

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规则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B


解析: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学生执行任务的过程,就是接受纪律约束的过程。根据题干所述,学生需要完成课堂测验,因此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


第2133题

为更好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在校课余活动,充分促进学生的特长与能力协调发展,学校组织了音乐、美术、科技、劳动等各种兴趣小组。学生兴趣小组的纪律主要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兴趣小组属于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促成的纪律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第2134题

不论教师是否存在,也不论是否有任务存在,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这种属于(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教师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D


解析:

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第2135题

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第2136题

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

(2)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4)自我促成的纪律,即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


第2137题

中学生晓华和几个同学为了参加全省航模大赛,组成了航模小组。他们为了在大赛中表现出色,达成了共识:牺牲各自的一些课余休息时间,放弃各自的一些爱好,以规范自己的参赛行为。这种情况,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  )


A.教师促成

B.群体促成

C.任务促成

D.自我促成


参考答案:C


解析: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因此,本题中,小组成员遵循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


第2138题

自习课上,小林想跟同桌说话,可看到大家都在安静的上自习,就克制住说话的冲动,在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与类型中,属于(  )。


A.自我促成的纪律

B.任务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集体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D


解析: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做某件事情,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


第2139题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  )。


A.教学媒体

B.学习情境

C.课堂纪律

D.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课堂纪律。


第2140题

请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从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这是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混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
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观察学生不回座位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是否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进而做到说服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