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41题
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的纪律开始混乱。与这种课堂纪律相关的教师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
A.专断型
B.放任型
C.管理型
D.民主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专断型课堂管理主要依靠教师的权利和课堂纪律;放任型的特点是放任自流,教师放权;民主型是教师在与不在学生的表现是一样的。
第2143题
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 )
A.自我服务行为阶段
B.人际纪律阶段
C.自我约束阶段
D.反抗行为阶段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人际纪律阶段,学生已经具有纪律性,能够积极交流,他们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们,同时也希望别人喜欢他们。
第2144题
初二(五)班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希望老师喜欢他们。该班学生的课堂纪律发展处于( )
A.人际纪律阶段
B.自我服务阶段
C.自我约束阶段
D.相互协调阶段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际纪律阶段的特点是其行为取向是要建立一种相互的人际关系,他们做出的行为往往与“我怎样才能取悦你”联系在一起,他们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别人喜欢自己。
第2146题
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常规的建立
C.课堂纪律
D.学生座位的分配
参考答案:C
解析: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第2147题
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第2148题
下列不属于课堂三大要素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学习过程
D.学习情境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第2149题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问题上,除采用说服教育、行为训练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课堂管理技巧,解决暂时性的课堂纪律问题。
(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
(2)邻近控制
(3)提高学习兴趣
(4)使用幽默
(5)安排余暇
(6)移除诱因
(7)提出要求
除以上所提到的常用技巧外,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个别谈话或惩罚等方法。有一些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通过心理辅导来处理和矫正,教师应协助心理辅导教师对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帮助。
第2150题
试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分析评价唐老师对张强同学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有机体做出的行为与随后出现的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该行为发生的概率。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属于惩罚的一种,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但是,唐老师对张强的处理也存在不足。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即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式,在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后给予强化。唐老师只是对张强实施了惩罚,并没有选择一种替代反应进行强化,这样可能会导致张强以后仍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
第2151题
请用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唐老师尝试的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②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使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材料中唐老师所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将它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在复现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化为外显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第2152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根据学生行为的倾向可以划分为( )
A.人格型和行为型
B.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C.行为型和情绪型
D.情绪型和人格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第2153题
只有后进生才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说法错误。
(2)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主要针对学生某一种行为而言,除了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之外,优秀的学生有时也会发生问题行为。
第2154题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类型及三种以上的处置方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可能产生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效率,是一种负面的消极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课堂问题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属于教育中的常态问题。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课堂问题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但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生行为的倾向,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类:1.外向性问题行为,2.内向性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方法: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邻近控制;使用幽默;移除诱因。
第2155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能进行惩罚。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应给以必要的惩罚,有两种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但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
第2156题
课外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
A.自主性
B.自愿性
C.灵活性
D.广泛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课外活动可以由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和动手,即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自主性的特点。
第2157题
具有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是(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组织指导或由校外教育机关组织指导的,用以补充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方针要求的一种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第2158题
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外教育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校外教育是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第2160题
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要富有吸引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4)因地、因校制宜;
(5)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