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122题

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


A.正确,便于分层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该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放不同颜色的校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种做法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伤害。学校没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因此这种做法不正确。


第123题

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题干中,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的表现。


第124题

有一天,我请学生读课文,只有四名学生举手,我说:“杨萌你读。”她大大方方读起来,等她坐下,我说:“还有谁愿意读?”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了,是什么原因呢?

课后,我就这一问题与学生聊起来。一位学生说:“老师,您每堂课总是先提问杨萌,我们这些无名小卒没有她答得好,就不想回答了。”我恍然大悟,是啊,让杨萌先回答已经成了习惯。她的语文功底好,回答问题准确严密,简洁利落。

下午,我组织了一次“为老师出主意”的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我详细记录大家的想法,收获了好多方法。我还请大家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形式继续提建议。

以后的课堂互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话不流畅,我会引导他组织语言;有的学生不敢站起来回答,我就让他坐着说;有的学生内向、声音小,我就到他身边听清楚后复述给大家……后来我又尝试让学生参与组织教学,共同探索出了“辩论教学”“说书教学”“戏剧教学”等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形式。慢慢地,我的课堂再也不是一潭死水了。

问题:结合材料,从学生观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我”的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班级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老师对待胆小的、内向的、说话不流畅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变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体现了这一学生观。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观点。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尝试学生参与教学,共同探索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25题

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参考答案:B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做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因此,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应是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第126题

(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开去。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这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麦克劳德的校长没有指责,而是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最终麦克劳德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麦克劳德杀死了校长的狗,校长采用了适应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狗的解剖图,开发学生对解剖的潜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材料二中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打瞌睡,没有去指责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爱睡觉的问题讲了一个有关睡觉的故事,尊重学生。


第127题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此本题选C。 


第128题

“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A.能动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129题

根据材料,请你分析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做到:

(1)将学生看成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据此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将学生看成是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师要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理解学生与成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3)将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都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将学生看成是责权主体。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权利自由和限制问题:一是要区分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教育行为,二是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权利享受与责任承担问题。最终达到自由和限制二者之间的平衡。


第130题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 。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 ) 


A.遵循学生发展性

B.尊重学生主体性

C.尊重整体性发展

D.尊重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B


解析:

尊重学生主体性,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自由的发展。


第131题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题干中所述两位学生的特点,老师应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第132题

初一的小卢同学未来立志要做一名外交官,耿老师听到后在背后和别的老师讥讽小卢说:“英语学成那个样子还想做外交官,哼,做梦去吧!”耿老师的做法忽视了学生是(  )。


A.发展的人

B.独特的人

C.独立意义的人

D.有创造性的人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题干中小卢同学想做外交官是一个志向,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外交官,促使小卢同学好好学习英语,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第133题

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134题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


第135题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136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

B.被动

C.主体

D.主要


参考答案:C


解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性为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37题

学校举办了“给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信”的活动,并给每个班5个名额。其他班级都是抽签决定这5个名额给谁,但是三班的王老师认为只有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才有资格把信寄出,因此她挑选了五名她认为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他们寄信,王老师的做法(  )。


A.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B.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C.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D.违背民主互助的理念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遵循“教育公正“原则。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该教师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第138题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仅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句话隐含的学生观不包括的是()


A.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完整性

B.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D.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中,为师者不是一味的去灌输学生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段话体现了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说明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重要性。题干中没有体现注重学生是完整的人的观点。


第139题

结合案例,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此案例中,教师用他无私的爱,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学生是差生而区别对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私的公正的爱,使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①平等地对待学生: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②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因人制宜,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进展。

③自觉学习,提高修养: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宽阔的胸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的勇气。

④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的统一。

⑤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做了教师,就得为孩子的成长负责,给予他们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

⑥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师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原则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


第140题

体罚学生、对学生使用暴力等事件的发生,违反了以人为本中(  )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B.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C.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D.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即学生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体罚学生。故选A。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