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漠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B.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C.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D.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该校利用超市购物的形式设置期末考试试题,以“限时促销”“新品速递”“精选商品”等板块考查学生,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122题
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60名学生穿红色校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该校的做法( )。
A.正确,便于分层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该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放不同颜色的校服,按成绩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种做法会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伤害。学校没有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因此这种做法不正确。
第123题
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题干中,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的表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我”的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了班级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老师对待胆小的、内向的、说话不流畅的学生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变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体现了这一学生观。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每个学生跟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区别化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性,体现了这一观点。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老师尝试学生参与教学,共同探索出了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始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意义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自身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25题
学生小涛经常旷课,不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是( )。
A.将他交给家长批评教育
B.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C.等待他自我醒悟并改正
D.批评教育无效果开除他
参考答案:B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主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看做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因此,学校对小涛进行教育的恰当方式应是了解情况后耐心教育他。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正在成长的人,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麦克劳德的校长没有指责,而是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最终麦克劳德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麦克劳德杀死了校长的狗,校长采用了适应学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狗的解剖图,开发学生对解剖的潜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材料二中的老师发现学生上课打瞌睡,没有去指责学生,而是针对学生爱睡觉的问题讲了一个有关睡觉的故事,尊重学生。
第127题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 )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因此本题选C。
第128题
“学生如同泥坯,他能否成型,依赖于教师的雕塑。”这种说法忽视了学生的( )
A.能动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的描述过于夸大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129题
根据材料,请你分析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的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没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没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求做到:
(1)将学生看成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还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据此开展教育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将学生看成是完整而独特的人。教师要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理解学生与成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3)将学生看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都是各种学习活动的发起者、行动者、作用者。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通过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将学生看成是责权主体。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是教育民主的重要标志。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权利自由和限制问题:一是要区分学生的个人行为和教育行为,二是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权利享受与责任承担问题。最终达到自由和限制二者之间的平衡。
第130题
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 。这体现了在教学中,教师要( )
A.遵循学生发展性
B.尊重学生主体性
C.尊重整体性发展
D.尊重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B
解析:
尊重学生主体性,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到主动、活泼、自由的发展。
第131题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题干中所述两位学生的特点,老师应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第132题
初一的小卢同学未来立志要做一名外交官,耿老师听到后在背后和别的老师讥讽小卢说:“英语学成那个样子还想做外交官,哼,做梦去吧!”耿老师的做法忽视了学生是( )。
A.发展的人
B.独特的人
C.独立意义的人
D.有创造性的人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题干中小卢同学想做外交官是一个志向,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能够成为一名外交官,促使小卢同学好好学习英语,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第133题
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134题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
第135题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第136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地位。
A.从属
B.被动
C.主体
D.主要
参考答案:C
解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性为前提。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A.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B.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
C.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
D.违背民主互助的理念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遵循“教育公正“原则。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该教师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第138题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仅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这句话隐含的学生观不包括的是()
A.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完整性
B.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C.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
D.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观。题干中,为师者不是一味的去灌输学生知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这段话体现了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性。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说明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重要性。题干中没有体现注重学生是完整的人的观点。
第139题
结合案例,分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在此案例中,教师用他无私的爱,公正地对待学生,不因学生是差生而区别对待,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无私的公正的爱,使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2)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①平等地对待学生:强调师生之间在人格上的平等,强调学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②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面向全体,因人制宜,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进展。
③自觉学习,提高修养: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宽阔的胸怀,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抵制压力坚持公正的勇气。
④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就是要做到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的统一。
⑤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做了教师,就得为孩子的成长负责,给予他们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
⑥长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师在落实一视同仁、爱无差等原则时要考虑到学生在个性、知识水平和智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爱”,因材施“罚”。
第140题
体罚学生、对学生使用暴力等事件的发生,违反了以人为本中( )的学生观。
A.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B.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C.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D.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即学生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体罚学生。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