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181题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  )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解析:

是对学生观的考察,“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182题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有感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请利用职业理念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赵老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首先,赵老师的做法体现违反了以人为本、公正平等的学生观,违反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材料中,赵老师为了接近和讨好个别学生,忽略了对其他学生的关注,没有保证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公平。

其次,赵老师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教育者,没有起到相应的关键作用,没有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材料中,赵老师的做法虽然迎合了学生的意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忽略了自身的主导性,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和能力将学生向积极的方面进行引导,导致学生过于放纵。

最后,赵老师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材料中,赵老师面对工作挫折带来的压力,不应打退堂鼓——辞退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应该及时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183题

(  )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D.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当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答案为A。


第184题

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以实现学生的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D项所述属于传统的教学观,不符合当代学生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本题选D。


第185题

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创造性

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中班主任由小武目前的数学学习情况推论小武“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因此“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可以看出班主任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第186题

请根据材料分析甲乙两位老师不同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甲老师的学生观是传统的观点,而乙老师的学生观则是我们提倡的新的学生观。

(2)材料一中的甲老师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他在整个课堂中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对于学生的提问不以为然,并且在课堂中没有尊重这位提问的学生,让这位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很尴尬,更不用说好好学习了。

(3)材料二中的乙老师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代表。在她的整个课堂中,她把学生视为了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潜能,培养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4)身为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压制。在课程上,主体性教育重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②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乙老师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187题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第188题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  )


A.主观能动性

B.灵活性

C.互动性

D.多样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教师职业理念中的学生观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189题

试运用所学学生观知识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I)该班主任的学生观是不正确的。

(2)现代学生观要求我们应该这样看待学生: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该班主任并没有将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个体,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190题

运用学生观的知识,评价陈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陈老师的做法比较恰当。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有发展潜力的。材料中,针对王刚上课心不在焉的情况,陈老师没有武断地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表现、一味批评王刚,而是耐心调查了解情况,给他发展和提升的机会。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材料中,对于王刚在地理方面的特殊才能,陈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差异性,采用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别差异。   其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老师亲自指导王刚,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增强了他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促进他自主学习。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独立意义的人、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191题

下列所述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是(    )。


A.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教学计划

B.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C.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教学宗旨

D.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提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D项所述属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不符合当代学生观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本题选D。


第192题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说明学生是(  )


A.具有生存权利的人

B.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C.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D.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是对学生观内容的考察,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第193题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来看,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的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这正是对他们实践能力的锻炼。

(2)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主体需求、能够主动发展;把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该老师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物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当学生给出解答时,该老师还及时表扬学生,并对他提出更高的期望,可见老师把学生当作有发展潜力的人。当有学生踩死蚂蚱的时候,该老师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安慰学生,进而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可贵。

(3)该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该教师的角色正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启发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


第194题

教师要关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优秀学生

B.单亲家庭学生

C.每一位学生

D.智障学生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正义。


第195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长期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说: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育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196题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体现了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解惑者

C.管理者

D.示范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职业角色的最大特点是多样化。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体现了教师的示范者角色。


第197题

每当学生询问一些奇怪问题时,孙老师总是批评学生胡思乱想,而李老师则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解答。孙老师与李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


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能力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体现两位老师的学生观的差异,李老师做到了尊重学生,体现职业理念的特点。


第198题

一般来说,教育的影响往往不能马上就显露出来,教师的劳动效果最终要在学生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得到检验,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劳动主要有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统一性等特点。教育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劳动的效果只能再学生未来发展的成就上体现出来,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因此本题选D。


第199题

与医生、律师一样,教师职业属于(  )。


A.从属职业

B.社会职业

C.私人职业

D.专门职业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职业为专门职业。


第200题

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滞后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