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241题

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启示:①教师对待学生不能有“偏爱”,也不能有“偏见”;②“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都感受到教师的爱的阳光;③只要用心去播撒爱的种子,贯穿爱的教育,就会结出爱的果实。


第242题

学校派骨干教师王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王老师说:“我经常给别人做讲座,哪里还需要去接受培训?还是让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去吧!”关于此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老师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

B.王老师具有专业发展的意识

C.王老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D.王老师缺乏课程建设的意识


参考答案:C


解析: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职业生涯周期特点,教师工作对象特点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应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本题中,王老师的说法体现了其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243题

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邱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D.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体现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邱老师经常梳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策略,在这一过程中,邱老师即扮演了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角色。


第244题

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


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于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并相继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1995年12月)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年9月)通过资格认定来体现教师职业的专门性。


第245题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立即查找肇事者

B.让学生把钉子敲平,开始上课,课后处理

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

D.让班干部自我反思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有些偶发事件应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


第246题

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与邻座讲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维护了教师的权利


参考答案:C


解析:

面对学生小虎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不应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师的角落,这种做法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故选C。


第247题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A.主导作用

B.主体作用

C.心理作用

D.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第248题

下列属于终身教育理念代表性人物的是(     )。


A.叶圣陶

B.蔡元培

C.保罗•朗格朗

D.耶克斯利


参考答案:C


解析:

所谓终身教育,即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综合,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因此本题选C。


第249题

 (      )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A.应试教育

B.回归教育

C.创新教育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干所述为终身教育的概念,其代表性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


第250题

荀子言:“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荀子的这段话,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总结为(  )。


A.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B.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D.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参考答案:A


解析:

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二是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三是教师需具备有条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四是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解说清楚。题中引用的荀子的话,说明其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第251题

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

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朱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252题

学习一直不好的张同学这次考试得了59分,老师给他评分为“59+1”,并在发试卷时悄悄对他说:“这一分是预支给你的,希望你下次考得更好些,再把这一分还给老师好吗?”该老师的做法(  )。


A.虽未按常规处理,但有利于激励学生

B.虽缺乏教育技巧,但有利于学生发展

C.虽有违教育原则,但有利于保护学生

D.虽有失教育公正,但有利于教育学生


参考答案:A


解析:

数师的做法超出常规,但这样可以很好地鼓励学生,教师新颖的教育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故本题选A。


第253题

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

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

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反向选择题,缺乏诚恳的学习态度。


第254题

材料:

多年来,徐老师一直坚持还课堂于学生。他安排的“课前五分钟”深受好评。其做法是在每堂课的开始安排一名学生上台演讲,主要程序是:学生讲述——大家评论——师生共同给出成绩。此项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除了这项活动,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的自编课本剧活动、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创办文学刊物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老师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他尝试过用分析讨论法讲议论文、用欣赏分析法讲小说、用朗读品味法讲诗歌、用形象体会法讲散文等。他重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大家评论说:“徐老师玩转了课堂!”

徐老师说,当老师要舍得“折腾”自己,为此,他每天梳理自己的课堂,写教学日志,多年下来,他积累的教学日志多达二十多万字,还被学校当作校本培训的资料。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角度,评析徐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促进学生发展。材料中徐老师通过“课前五分钟”等活动,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徐老师用别具一格的形式进行教学,尝试不同的授课方法,重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做到了这一点。

再次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和赞赏,教师应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材料中,徐老师鼓励学生开展课本剧编写等活动,做到了这一点。

最后,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材料中,徐老师说要舍得“折腾”自己,每天坚持写教学日志,做到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要向徐老师学习,践行教师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255题

黄老师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戏曲,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音乐课教学中,这种做法体现了黄老师(  )。


A.校本教研的意识

B.课程开发的意识

C.长善救失的意识

D.示范领导的意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教师观内容的考察,黄老师的做法是创生出新的课程,体现出其课程开发的意识。


第256题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D.提高师德水平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第257题

青年教师小王每次课后都认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把失败之处记录下来,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体现了小王老师注重()


A.教学反馈

B.教学反思

C.教学创新

D.情境创设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的教学反思一般会涉及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对课程内容和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的反思和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反思。小王老师回顾教学过程、记录教学失败之处的做法体现了其注重教学反思。


第258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中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和确定新课题,并非是纠正研究方法。


第259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的(  )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心理相容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意思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第260题

周老师人职以来,积极参加市里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及培训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表明周老师具有(  )。


A.尊重学生的理念

B.终身学习的意识

C.教学管理的能力

D.课程开发的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所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