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21题
近一段时间,班上流行大操大办过生日的风气,孩子过生日家长们纷纷比阔,在班会上,班主任孙老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批评,要求大家厉行节俭。孙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是()
A.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高尚情操的塑造者
C.社会风气的改造者
D.学生品行的引导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班主任要求大家厉行节俭,是学生品行的引导者。
第222题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专业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劳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和科学家不一样,它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
第223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教育过程中意外的事情总会发生,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224题
上课铃响后,章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发现黑板上有一幅丑化自己的画像,同学们在座位上窃窃私语,面对这样的情境,章老师应该()
A.立即停课,查处捣乱分子
B.继续上课,留待课后处理
C.召开班会,开展批评教育
D.压制怒火,等待学生检举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在面对突发问题处理的的时候要冷静处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第225题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间接性
C.连续性
D.主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第226题
一名班上的老师爱穿裙子,她班上的女孩也爱穿裙子,这表明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具有( )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式、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题干中班上的女孩模仿老师也爱穿裙子,体现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
第227题
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所以教师还扮演着( )角色。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故选A。
第228题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
B.教师的职责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现代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是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者。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不是阶段的,而是连续的。
第229题
( )是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A.能否在教师行业中立足
B.能否在教师这一岗位站稳脚跟
C.是否关心班集体的建设
D.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因此本题选D。
第230题
有一位老师,他在上课时经常说错话,一次在他讲错之后,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您讲错了。”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觉得没面子,大发雷霆
B.批评这位同学
C.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扬刚才提出质疑的同学
D.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讲错,被学生指出,一定不能碍于面子大发雷霆,否则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一方面,教师要纠正刚才的错误,避免在知识上误导学生;另一方面,要对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佩服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和征服学生。
第231题
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发言、动作、交往等各种情况,并做深入的反思,为以后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张老师在这里承担的角色是( )
A.学生发展的指导者
B.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C.学生与社会的中介
D.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是对教师观的考察,题干描述的是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研究者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
第232题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强调( )。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威作用,认为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来进行。
第233题
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独特品质,充满生命活力,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 )角色。
A.传道者
B.研究者
C.示范者
D.解惑者
参考答案:B
第234题
试结合相关知识评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师对学生违纪、犯错时进行的批评不可缺少,因为,它是帮助学生认识缺点、错误,改进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批评学生不能不分场合、不讲方式、不计分寸。李叔同先生的“微鞠一躬”,在有些人看来似乎是多此一举,也未免有失“师道尊严”。当然,不能说批评学生都要温文尔雅,有时“怒形于色”效果反而会更好些。问题在于,不论何种方式的批评,都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爱人以德”的基础上。那种居高临下的所谓“师道尊严”,是与融洽和谐、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格格不入的。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如果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并且发挥言教不如身教的功用,就能收到春风化雨、出人意料的效果。李叔同先生的“一躬”之所以那样富于魅力,那样令丰子恺先生铭记不忘,根本点就在于李叔同先生高尚的人格力量以及对学生表现出的真诚的尊重与爱心。
第235题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D.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不起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具有主动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学生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236题
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重要补充的是( )
A.心理治疗者
B.被攻击的对象
C.研究者
D.学校管理者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教师职业理念中的教师观的内容,教师的“研究者”角色,是新时期对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
第237题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
A.爱岗敬业
B.勇于创新
C.严谨治学
D.终身学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因而教师需要终身学习。
第238题
《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下列选项对这句话的说明最准确的是( )。
A.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B.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C.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D.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这句话是说:教师所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知识,更要有优良的品德,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因此本题选A。
第239题
课堂上杨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学生指出后,杨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表扬该生善于思考,具有质疑精神。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B.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C.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杨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杨老师对于学生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的做法进行表扬,说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思能力)。C项创新能力就是要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D项求异思维能力,即不人云亦云。CD也都是教师所重视的,只有B项自我评价能力不合题意,所以,本题选B。
第240题
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公正、无私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局限于个别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无论学生的外貌形象如何,也不论学生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自己心意,学生成绩是否优良,无论学生的品行、素质好坏,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怀着同样的深情和爱心,给学生以公正、无私的爱。材料中的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不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不仅态度和蔼、温和的与学生交流,而且用心去激励学生,用爱心去点燃胆怯者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感受到了“我有被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