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德育
D.智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故选A。
第2题
我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A.全体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题干所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素质教育与考试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试教育是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手段
B.考试的主要功能是甄别与选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C.素质教育就是非考试的教育,应该取消一切考试
D.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教师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因此,素质教育不应与考试对立。
A.美感教育
B.全面发展教育
C.应试教育
D.军事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教育观的内容,素质教育的提法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本质上讲,二者是一致的。
A.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B.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C.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D.引导学生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是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故A项错误。
第7题
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 )。
A.素质教育
B.创新教育
C.终身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8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让每一个学生考上大学
B.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智者
C.让每一个学生成才
D.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定的基础。故选D。
第9题
“孟母三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它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B.促进了人的气质的发展
C.促进了人的精神的发展
D.促进了人的实践的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不易受环境影响。
第10题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考试与素质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试与素质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考试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
第11题
近来,“差生测智商”“绿领巾”“差生教室外考试”“收取‘不听话押金”’等一系列教育乱象频出,引起社会热议。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 )。
A.这些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冷暴力”
B.这是不尊重学生、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C.这些做法会给学生留下心灵创伤,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D.这些做法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是一种有效的“惩罚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教育观的内容,题干中的教育乱象都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变相给学生分了等级,不仅不能促进有错误的学生积极反省,反而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数学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但是,素质教育并不是要大家“齐步走”,也不是抹杀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班上学生存在的差异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因材施教。
第13题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B.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C.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D.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两位老师的教育行为均存在不妥当之处。首先,赵锋的各科成绩虽然优秀,但是不愿与同学交流,不喜欢参加班集体话动,不注意尊重其他同学,说明赵锋的发展不是全面的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两位老师仅注意对赵锋学习成绩的培养,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符合素质教育观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利于赵锋的全面发展。同时,两位老师仅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面向的是少数学生,而不是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如果我是赵锋的老师,我会贯彻素质教育观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教学中,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注意因材施教,而不是面向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大部分学生;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能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第15题
20世纪末,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是( )。
A.个人本位理论
B.文化本位理论
C.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本位理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是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历史上和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为基础的。
第16题
期末考试要到了,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让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欣然同意。他们的做法( )。
A.合理。体现了教师双方的意愿
B.不合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
D.不合理。违背了团结协作的要求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单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数学老师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吴老师把课时给他上数学课,吴老师也同意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此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7题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
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课外活动的误解,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2)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这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那么,那种所谓的学业成绩,对于学习者个人,对于整个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
(3)像材料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在实际执行中的现状。这种“减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和阻力。
第18题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下列方法不适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是()
A.继承与开拓
B.学习与创造
C.思考与想象
D.熟练与传承
参考答案:D
解析:
创新精神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熟练和传承不能达到创新的要求。
第19题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国民素质
B.培养四有新人
C.贯彻教育方针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了解。所谓素质教育,即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因此本题选A。
第20题
刚开学,班主任周老师言辞恳切的对学生讲:“迎接中考是这一年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你们的人生发展,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周老师说法( )。
A.合理,有利于学生复习应考
B.合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周老师把中考看做学生人生发展的重中之重,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而不让学生把时间浪费在课外活动上,忽视了学生体育、美育等方面的发展,违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