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419题)


第61题

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参考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扭转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倾向。根据题干所述,可知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充分体现了他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


第62题

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⑴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⑵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老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且阅读范围很广,也体现了曲老师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了终身学习,在反思中促进终身学习的理念。

⑶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提升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第63题

美术课考试中,王老师让同学们画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只有小刚画了一个见所未见的奇形怪状的交通工具。王老师认为小刚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考试任务,因此批评了小刚让他重新画,并承诺按照小刚新画的作品给他成绩,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说明王老师能够用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

B.正确,王老师重新给了小刚一次改正的机会

C.错误,王老师不应该给小刚两次考试的机会,对其他学生不公平

D.错误,王老师没有尊重小刚的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D


解析: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扼杀小刚的创造性。


第64题

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


A.创新能力的培养

B.读写能力的培养

C.听说能力的培养

D.交往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教师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得出: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第65题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讲师。”这句话说明( )。


A.学校要努力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学生

B.君子不器

C.学校教育因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为目标

D.学校不用培养太多的讲师


参考答案:B


解析: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是说学校因以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为目标。B项所述与题干意思相符。因此本题选B。


第66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定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定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第67题

图1中某些学校的做法(  )。



A.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B.阻碍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C.提高了学生的竞争能力

D.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答案:A


解析:

此图展现的是某校将学生的想象力剪掉,只让学生一味的读书,体现了学校的做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69题

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的认识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误区。

(2)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3)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第70题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发展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解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71题

请你针对材料中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就是说通过合格的基础学科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与基础学科的发展和谐并进。和谐发展是对学生整体来说的,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对学生个体来说,要以特长带动相关方面的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第72题

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年级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根据题干表述,班主任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用于补习数学,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第73题

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德育

B.智育

C.人的发展

D.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74题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目的相背离的。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克服这种消极现象的是(  )。


A.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B.积极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

C.加速开展素质教育,废止考试制度

D.加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C项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于应试教育中的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不能废止。


第75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

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位老师的做法比较合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第76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践行了科学的素质教育观。

第一,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李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废为宝等各项课余活动,扩展了学生视野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李老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时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开展变废为新等个性化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李老师的教学行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77题

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殊教育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第78题

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素质教育的考察,A、B、C三项均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第79题

(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A.应试教育

B.终身教育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素质交易为核心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80题

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者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鲁纳

D.保罗·朗格朗


参考答案: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