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41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并会写九个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并体会元元当时焦虑的心情和事后后悔不已的心理变化。②体验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2.教学重点识字与朗读
第1642题 设计本文导入和新授生字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一、游戏导入
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
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自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学生自读后说一说)
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怎么会迟到20分钟呢?原因就藏在课文的句子里。我们再读读课文,把你读懂的句子画下来,帮元元把这20分钟找回来,好吗?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读课文,画句子,分组讨论,初步感受课文。
二、朗读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自主认读、识记。
2.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钟、迟”,后鼻音“零”,鼻音“闹”。注意“欠”在“哈欠”一词中读轻声。
3.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从什么渠道或用什么方法认识的。如: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决、海…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4)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哈、叹、钟、迟、悔。
4.巩固识字。
(1)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3)游戏巩固: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分组进行组词比赛,看哪组组词多,哪组获胜。
三、拓展延伸
用偏旁“门、口”和“尺、欠、合、中、市、又、井”等字可以组成“闹、哈、吹、钟、迟、进”等字。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由]在自主识字中,初步学习生字,之后通过合作学习和在游戏中学习巩固识字,并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学习生字,达到牢固掌握生字的目的。
第1643题 请根据要求编写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小鹿的玫瑰花
设计理念: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人文情愫浓厚的童话故事,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的“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哲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花开灿烂
1.导语: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你看,杨柳绿了,小草发芽了,花儿笑了……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儿盛开的春天,配乐《春到湘江》。
3.诵读并积累关于描写花的短语或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美好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花的世界,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
二、整体感知——用心触摸文本
1.导语:万紫千红的春天里,鲜艳夺目的玫瑰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出示课题:小鹿的玫瑰花)
指名读课题。认读“玫瑰”,注意“瑰”字的读音,记忆“玫瑰”的字形。
2.小鹿喜欢玫瑰花吗?小鹿的玫瑰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童话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3.哪几个自然段特别难读?个别读,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是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由局部到整体。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为局部感知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同时在整体感知时,以学生原有基点为准,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三、随情感悟——走进心灵的花园
(一)栽种玫瑰,等待花开。
1.正确朗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讲了小鹿什么事呢?
2.品读交流。
(1)讲了小鹿什么事?
(2)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玫瑰花慢慢地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朗读指导)
(3)转换角色想象在玫瑰生长过程中小鹿的不同心情。
(4)创设情境,分享数玫瑰花的快乐。(出示图片:长满花骨朵)
(5)想象不久的一天小鹿玫瑰花坛的情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透过玫瑰“抽枝长叶”再到“长出花骨朵”的不同变化及通过创设情境(数玫瑰花骨朵),感受小鹿看着玫瑰渐渐长大而欣喜,体会小鹿对玫瑰的喜爱之情。
(二)久盼玫瑰,枝叶无花。
1.导语:小鹿就这样一天天地看啊,一朵朵地数啊,他盼望着,憧憬着,高兴着,快乐着,幸福着!就在花骨朵渐渐地长大,就在快要开放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当他伤好之后,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门前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看大屏(出示无花的玫瑰图)交流感受:小鹿都看到了什么?猜猜小鹿当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3.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4.品读交流。
(1)正确地朗读这段话,思考:小鹿感到最失望的事是什么?
(2)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的?请你好好地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小鹿满怀期望地来看玫瑰,结果却一朵也没有看到,由期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又该怎么读?
(3)再自由地读文,还从哪儿感受到小鹿对玫瑰花开的期盼?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重点品读“一瘸一拐”。
(4)辛勤栽种的玫瑰,最终自己一朵花也没有看到。面对此情此景,小鹿会怎么想?( 个别说,再读课文有关语句。)
设计意图:在“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地希望看到玫瑰花,从“你种的玫瑰花,自己却一朵花也看不到,你会怎么想”中感受小鹿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的心情。学生不断地角色体验,体悟小鹿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变化,是学生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聆听话语,玫瑰满园。
1.导语:真的是白栽吗?我们来听听黄莺、微风是怎么说的?(放录音)想一想:从他们的话中听懂了什么?
2.交流:从他们的话中听懂了什么?谁愿意来当小黄莺,读一读黄莺说的话。引导:请问小黄莺,你看到玫瑰为什么想唱歌呢?你这么快乐,最想感谢谁啊?“玫瑰香风”到底指谁啊? 是谁让微风拥有了这么美妙好听的名字?
3.想象: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她会怎么说呢?
4.如果你就是故事中喜爱玫瑰的这只小鹿,当你听了黄莺与微风的话,你又会怎么想呢?
5.有一句话说得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位小朋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玫瑰花,你们开得快乐,开得自信,开得智慧,开得有个性,带给大家无限的快乐。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努力,把快乐送给更多的人,让生活处处开满快乐与幸福的玫瑰!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此,教学中在聆听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了学生富于幻想的天性。此设计在学生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后,让其以“如果你是小鹿,你又会怎么想呢”体会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的“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第1644题 试分析本文的文章大意与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文章大意:
《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忘记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
这则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与爱护。
写作特点:
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语言、动作、表情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质,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1645题 如指导中学段学生学习,试确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突然、打量、已经、如果……就”口头语造句。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学习高尔基关心与爱护青少年的高尚品质。
第1646题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的教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新授课教学:
A.初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清楚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②检查朗读情况:重点指导“鞠(ju)躬(gong)”、“胶(jia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
③交流学习疑难,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子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中的文字和词的障碍。
④齐读全文后,小组讨论,谈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细读感悟
①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②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③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体会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孩子美好的愿望。
④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C.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两个问题:
①小男孩会回来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②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第1647题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 )的提高。
A.文化品位
B.语文素养
C.语言能力
D.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B
解析: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应该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第1648题 问题(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问题(一):本文中的“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爸爸妈妈为早日结束“我”的哀痛,告诉“我”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你就可以成功。
第1649题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感受时间
播放“滴答”的钟表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到了什么?
2.谈话导入
台湾作家林清玄,不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宝贵,而且他还能和时间赛跑。下面,我们学习第13课一一《和时间赛跑》。
3.质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
教师指导难读的语句。
如:“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默读思考
学生默读,圈点勾画,思考品味。说说读懂了什么或哪里读不懂。
3.朗读感悟
(1)“爸爸”和“我”对时间的理解。以第5自然段为切入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理解时间“一去不回、过得飞快”,明白和时间赛跑的原因。
(2)指导朗读。通过具体事例知道和时间赛跑就是“珍惜时间”,懂得怎样和时间赛跑。
(3)一分钟实验,体会珍惜时间的意义。感悟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4.归纳小结
照应开头,解决学生看到课题时的质疑。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说话,获得珍惜时间的启示。
“虽然……但是,假若……就……”
三、读书拓展,课外实践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
2.课后,把自己喜欢的格言写下来做成小书签,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计划理由]整篇文章,按照如下意图进行设计:
(1)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突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通过读书拓展,体会时间的意义,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1650题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中心思想:本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分外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全文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1651题 如指导高学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请确定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读探究,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
第1652题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导入环节:
教师: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学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师:从这些赞美梅花的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从这描写梅花的诗句中我感受到了梅花与白雪有着相伴相生的情缘。
学生:这些咏梅的诗句令我仿佛看到作者在大雪纷飞中赏梅。
学生:我感到作者隐隐约约闻到了淡淡的梅花香。
教师:雪中赏梅,这可真是人生中审美之极致啊!从这些诗句中,让我觉得梅花是圣洁的花,她具有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不肯低头折节的高尚品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第1653题
在教学设计的学习者分析过程中,最需要分析的因素是( )。
A.学习者的性别
B.学习者的家庭背景
C.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D.学习者的体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学设计须要以学生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包括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学生的起始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本题中,最需要分析的因素即为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第1654题 请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写的角度进行评述。(2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第1655题 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白鹅的写作特点: 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运用对比,将白鹅和鸭子与狗进行比较,突出强调白鹅的“严肃庄重”、“严厉”;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在叫声和步态上略写,在白鹅的吃相上详写;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善用口语,使人读起来亲切自然。
第1656题 指导中学段学生学习本文,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头颈、狂吠、净角、倘若、伺候、脾气、窥伺、供养不周、大模大样、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联系上下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②教学难点:感受反语的写法,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第1657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程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看老师在PPT上给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动物?同学们看出来了是白鹅,大家喜欢白鹅吗?同学们都说很喜欢,因为白鹅很漂亮、而且可以看家护院。很好,大家读过描写白鹅的诗吗?有同学说有李商隐的《题鹅》,还有骆宾王的《咏鹅》,同学们的知识面很广,这些诗基本上描写的是鹅的外部特征和动作。今天我们学习一下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在文中,丰子恺表达了很多对鹅的“不喜欢”,那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到底是怎么样的,他到底喜欢不喜欢白鹅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该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第1658题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识字教学。(8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具体开展识字教学时,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教师应当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附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开始,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此外,写字、汉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相辅相成,因此在具体教学中还应注意:
第一,对于写字教学,教师在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第二,对于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使其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
第1659题 如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歌、舞”等13个生字。能够正确、整齐、规范地书写“万、丁、冬、百、齐”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3)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激发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主动积累与春天有关的词语。
(4)能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第1660题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2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过程】
(1)影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语: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出示春意融融、鸟语花香的影像)。春姑娘邀请小朋友们一块儿去她的乐园里找春天,她还说:“只有细心和用心的孩子才能找到‘春天’,才能得到春姑娘的礼物!”
请学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找找“春天”的痕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将与本课有关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春姑娘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之后逐句解释,然后再次范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及时对学生朗读中的问题进行指导。自由朗读结束后,对学生常见的朗读问题进行统一指导。最后请学生一起朗读,要保证字音准确。
在初读本课词语时,允许学生速度稍慢,以认读汉字为主。但在认识生字后,应按正常速度朗读,不能太慢或太快。
(3)细读课文,表达感悟,练习说话。
在读熟之后,让学生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画,或结合想象进行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成语的意思。
教师示范说话,例如: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然后请学生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小组练习说话。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将每个四字词语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及时进行指导,例如:“万物复苏”和“百花齐放”中的“万、百”表示很多,不是确指。此外,学生在练习说话时,应当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识记生字,正确书写。
教师改动词语或调换词语顺序,让学生认读。
利用课件或生字卡片,巩固生字的认读。也可以制作汉字部件,进行拼字游戏。
“万、丁、百、齐”是要求既会认又会写的字,教师可以在学生识字过程中指导其书写。
(5)教学总结。
全班再次一起朗读课文。教师对生字以及需要会写的字进行总结,然后简要阐述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6)拓展延伸,交流积累。
①把今天学到的四字词语说给小伙伴或者父母听。
②把预习时收集的有关春天的词语告诉小伙伴,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来的。
③观察我们现在所处的季节,收集与该季节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