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158题)


第1621题

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你对课外活动的理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2)该材料中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参加公益活动,还组织学生与多省市、周边地区的少年儿童建立“手拉手”互助关系,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应当被学校和社会所关注和提倡。


第1622题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


A.是同一种活动

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教育活动

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

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


参考答案:D


解析: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1623题

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


A.科技活动

B.技能活动

C.学科活动

D.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科技活动是让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气象观察,标本制作,成立无线电小组、航模小组、园艺小组等。这些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在学生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作风。


第1624题 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  )。


A.自愿性

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参考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其基本特点在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第1625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哪些?(  )

①信息技术教育②研究性学习③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④劳动技术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


第1626题

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 )。


A.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B.有明确目的

C.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D.活动内容精彩,形式多样


参考答案:B


解析:

课外活动要防止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应要求有明确目的。


第1627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程,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实施。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第1628题

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  )。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围绕“中国风”展开的是主题活动。


第1629题 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参考答案:B


解析:课外活动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第1630题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


A.视听材料

B.参考书

C.幻灯片

D.课外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材的构成”,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称为教材。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随着科技的发展,除教科书外,还有各类指导书和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标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631题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第1632题 简述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

(1)科技活动。科技活动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如制作科技小发明、制作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以某一学科为主题,按照学科分别组织活动,如文学作品讨论会、某学科最新动态报告、交流某学科的学习体会的经验交流会等。

(3)文学艺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种类多样,包括文学、艺术和娱乐活动,它们寓教于乐,以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调剂他们的身心,保证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课外活动中比较普遍、比较广泛的活动,也是学生们比较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

(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等。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国庆节、儿童节、校庆日、学校文化节、暑假的夏令营活动等都是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类活动的准备过程和活动过程都可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1633题 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1)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 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 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4) 课外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性。

(5)综合性。


第1634题

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才能,激发兴趣和爱好等为主要目的的班级活动是(   )。


A.班会活动

B.节日、纪念日活动

C.科技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学科技活动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科技活动是指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第1635题 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参考答案:A


解析:课外活动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自主性,把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的规律,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


第1636题 简述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课堂教学是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教育工作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而且也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课外活动要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讲授的知识为指导,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以巩固课堂所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课外活动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更不能以教育改革之名,忽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削弱双基教学。


第1637题

请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等形式,达到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锻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少数民族特殊的民情与风俗,并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得到情操的陶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凤凰花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听听音乐,看看图画。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同时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

师:这幅凤凰花的图片展示的是一个地方的画面,是哪里呢?

生:西双版纳。

师:在凤凰花开的西双版纳,生活着哪一群少数民族呢?

生:傣族。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欢乐的泼水节》了。现在大家一起来看课本。

(此处运用画面和音乐,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异地风情。)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①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标注生字词,运用工具书学习。

②提问学生思考: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3)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①研读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请学生说一说读完后的感想。

(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B.分层次解析课文。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请学生齐读1~2句。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

第二个层次:3~4句,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此要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

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b.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向往的。)

c.体验:老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师生互相模拟泼水。

d.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e.师: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句子再读一遍。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第5句。

A.角色体验。教师指一名学生问:你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出示第5句,指名请学生读。

b.教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c.学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人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②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如下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教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1句。

B.第2句,以音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课堂小结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教师对课文作结。

(5)巩固练习

①提问学生: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作业设计:略。

(7)板书设计:略。


第1638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  )。


A.冒号、引号

B.问号、叹号

C.逗号、句号

D.省略号、书名号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冒号、引号。


第1639题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第二、第三学段的学段课程目标对写作的要求为(  )。


A.写话

B.写段落

C.习作

D.写记叙文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第1640题 请说明你从本文体会到的“一分钟”的价值。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有的时候,一分钟,并不是简单的一分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