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2004题)


第1541题

有个教授把学生分成几组,发给每组一些拼图碎片,并且计时,看看哪一组能够最先完成。其实,每片拼图背面都按顺序标注了数字,只需要按照这些数字的顺序拼接,很快就能拼出整个画面,不过很少有哪组注意到这一点,有的拼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背面有数字标记,有的压根就没看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细致的观察更有利于成功

B.注意正反两面才能全面了解事物

C.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D.磨刀不误砍柴工


参考答案:A


解析:

通过教授的测验说明,如果能够细心发现拼图背面的顺序标注,就能很快做到正确拼接。所以此段文段意在告诉我们细心对于成功十分重要。


第1542题

现在的许多文章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被觉察出底细来。正如透过密叶投射在地面上的月光,看到的只是点点的碎影。这段话中被比作文章“真正观点”的是(  )。


A.密叶

B.地面

C.碎影

D.月光


参考答案:D


解析:

此题的比喻当中,人们看到的碎影从何而来呢?是月光透过密叶投射在地面上的,故真正观点应为月光。


第1543题

心理契约是指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及对对方的期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建立心理契约的措施是(  )。


A.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每月业绩最好能者享受双薪

B.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与优秀员工签订终身合同

C.为吸引优秀人才,承诺为员工提供购房免息贷款

D.结合企业的发展蓝图,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设计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心理契约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为“没有明文规定”。A项提供双薪、B项签订合同、C项承诺提供免息借款都属于明示的、双方明确约定的情况。D项通过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设计,使员工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企业能与员工达成并维持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因此,本题选D。


第1544题

简要概述文章“在创造大数据的历史过程中,每一个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表达的意思。(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每个人是历史的‘剧中人’”的意思是,大数据的整合带来环境的改变,网络大数据将影响并改造每一个人。人们的认知与视野,生活,工作,思维的方式,都会受到大数据的影响。“每一个人是‘剧作者’意思是说,在大数据的产生、整合、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数据的创造者。人们创造出大数据,并使其在社会治理创新、商业等各个领域为人类服务,人类也依据大数据做出正确的决定。


第1545题

在促进设备治理上,文章认为大数据有怎样的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①大数据触发了社会道德治理的技术化创新潮流。因为大数据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所以对其治理提出了要求。②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政策和完整的体系,这是大数据提出的要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可以提供众多资源,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上产生重大的改变。③以大数据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的途径与时代的要求。只有重视和发掘大数据技术,才能更加有效的实现社会道德治理的现代化,这不但是必须要做的,而且是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第1546题

体育竞技掺入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会驱使一些人走向极端。虽然目前运动员的自然能力仍占主导,但是如果有一天科技手段足以超越自然赋予的力量,运动员在日常不需要严格训练,而是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这与驾驶着摩托车去参加百米竞赛是否还有本质区别?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也将成为科学的两难。 “这不仅是抛给体育界的问题”中的“这”指的是(  )。


A.通过仪器、手术来增强体质

B.科技手段的作用超过运动员的自然能力

C.让运动员的自然能力占据主导地位

D.体育竞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走向极端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项与文意相悖,可直接排除;D项不能成为“科学的两难”,排除;A项迷惑性比较大,之所以不选是因为其缺少一个关键性的因索——运动员。文段说的是通过仪器或手术增强“运动员”的体质,而A项泛指所有人的体质,排除C。


第1547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联系地看问题,防止孤立的观点,要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因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

B.不仅要看到事物本身,而且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C.人性都是一成不变的,对犯罪分子绝不能给他改过的机会

D.共产主义一定会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C


解析:

A项是全面地看问题,B项是联系地看问题,D项是发展地看问题。只有C项违反了唯物辩证法,是静止地看问题。因此本题选C。


第1548题

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这段文字说明(  )。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参考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社会公正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有不同的认识,接着引用恩格斯的话进行佐证。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社会公正的历史性。故答案选B。


第1549题

怎样理解“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在文中的含意?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的含意是,作者认为城里面无数的灯光将月光遮住了,月亮就像“死鱼的眼睛”。夜晚成了白天的延续,白天的黑暗翻版,因此城里人的生活只是日光下的生活,忙碌的日子,现实的时光消除了城里人的休憩与幻想。而乡村的月亮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用阴历计时,禾苗、水面、树林,月亮在乡下人生活中无处不在,太阳和月亮的交替使乡村的生活张弛有致,和城里人相比,乡下人的生活充满了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因此乡下人生命中也充满了幻想的关。


第1550题

请概括说明“城里的月亮”与“乡村的月亮”之间的差别。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城里的月亮”因为无数路灯的映衬,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与人们的生活已经日渐远离隔膜。“乡下的月亮”具有计时功能,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们敬畏生命的象征。


第1551题

作者认为,“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结合全文,请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一句话是承接上一段,作者躺在竹床上,面对浩瀚无边的天空,反顾“童年”,遐想“妈妈和奶奶讲的故事”,以及对于“宇宙天体奥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往何处去”等一系列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这些“遐想”“追问”只有在乡野的月亮下才会发生,城市里面嘈杂的噪音,丛林般的水泥高楼,浮躁的人们是没有时间去“遐想”与“追问”的,也就不会敬畏生命,产生信仰。正是在与乡野的对比中,作者认为城市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以文论世,表达了厌恶城市嘈杂的、没有诗意的生活,向往乡野宁静、充满诗意的生活的志趣。


第1552题

第①段加粗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用海绵吸水来喻湖泊吸音,海绵“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第1553题

分析作者描写多种声音的意图。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作者通过描写这两大类声音,表达了宁静无价的主旨,和作者对宁静的赞美与向往。


第1554题

下列选项中对《论语.卫灵公》中“有教无类”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

B.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

C.是全民教育思想的雏形

D.强调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班级授课制


参考答案:D


解析: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为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和教育对象的扩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5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6年起设立首次以个人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用于奖励在“全民教育”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这是国际教育界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充分肯定.也说明孔子对全民教育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二者虽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其基本内涵和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全民教育思想可以从孔子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有教无类”并非讲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故答案为D。


第1555题

①一般认为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美学,一种是专门美学研究家研究的,具有高度哲学意味的,对美的性质、美感本质、艺术概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专门学科;另一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关于美和艺术的一些论述,这包括柏拉图关于摹仿和灵感的论述,亚里士多德关于诗的真理性的论述,也包括莎士比亚戏剧中借剧中人物之口所说的戏剧观、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检画笔记、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录;包括孔子对美善关系、诗的兴观群怨作用的论述,也包括杜甫论诗绝句,石涛的画语录。

②除了以上两种美学的区分之外,我们常常说,某位作家通过他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美学追求;某位画家的作品,在美学上独树一帜;某位音乐家的作品,给人以美学上的震撼,过去,美学家们通常忽视这些“美学”的用法,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人数用词而已。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普通大众都有美学观念、思想、追求和品味,这是一种生活中的“半美学”,特别应该得到美学专门研究者的关注。

③在生活中,美和对美的感受,是无所不在的。人在对世界的感知中,受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趣味,这种趣味决定了人在感知对象时的选择性,以及对感知对象的内在反应。在这方面,艺术家与普通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由于自己的教养、知识和经历,形成了他们在艺水创作中的美感倾向,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同时,在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之中,也有着一些占据着主导性的美感倾向。这些倾向具有流动性,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些敏感的艺术家能够先知先觉。依据这样的感觉,他们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反过来,他们的作品又影响并推动了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感觉。这种流动着的东西,其实是美学的精髓,是活的美学,是美学的生命力所在。美学家们应该捕捉这些。

④我们常常听说,美学过时了,其实,过时的是我们做美学的方式,而不是美学本身,美学是一种理论,它要保持理论的品格。同时也要“接地”,接触实际,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这包括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也包括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样的美学,才是有生命力的美学。

⑤在当代,发展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文学出现了繁荣,但在文学中追求什么却成了问题。在市场驱动下,美与崇高的性质、史诗品格、雅俗分寸的把握、美善关系、文学的教育责任等变得模糊了。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先锋艺术中,对新的追求失去了根本,走在标新立异的路上。另一些艺术,例如通俗艺术中,美的维度失去了,变得粗野和恶俗。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困惑。人们总是指责“千城一面”,但反“千城一面”却又陷入到对怪异建筑的追求和比拼之中。怎样走出这个怪圈?这已经化成为一个理论问题,等待着美学研究者的参与。还有,怎样形成和培养生态美学观,怎样形成一种符合生态的生活美学观?由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是美学发展的契机。广大美学家要包容生活中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是美学发展的契机。广大美学家要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摘编自高建平(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词》)

(1)从美术发展史来看,鲍姆加登的《美学》有什么贡献?请根据文章,简要概括。(4分)

(2)文章提出并强调的“半美学”,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①创造了美学一词,美学这个学科从此有了名称;②美学成为了一个独立学科,讨论的范围从此扩大到各个领域。

(2)①美学的生长基础,是大量“半美学”的实践、思考和论述。具体表现在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吸纳,对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美学思想”的吸纳。从这些"美学思想”中来,又推广到作家艺术家那里去,这是“半美学”发展到美学的一个过程,使美学更有生命力。

②由于在一些艺术如先锋艺术中,对创新的追求,却失去了根本,走在标新立异的路上;另一些艺术,例如通俗艺术之中,美的维度失去了,变得粗野和恶俗。由此看来,这个时代有着巨大的对美学的需求,这也是美学发展的契机。

③美学是一门专门的由专家从事的学问,又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问。关键在于,这些专家要先当学生,然后才能当先生。包容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对事物进行美的感受和评价这一独特的维度,把握大量的“半美学”整理出来,形成理论,以此保持与现实的对话关系,使美学重获活力,找到发展的源泉。


第1556题

文中所说的“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人生合理的生活,便是指敬业。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认定一件事情去做,并忠于这件事,实实在在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圆满的劳作。这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第1557题

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也有人引用拿破仑名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从价值角度看,任何职业都是平等的,劳动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意思是职位有高低之分,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奋斗。这两句话不存在矛盾。从事一项职业,必须具有敬业精神,实实在在把它做好;只要把职业做好了就可以得到更高的职位,就能获得进步,更上一层楼。



第1559题 从现象上看,幽默是对事物一般逻辑的某种扭曲,但必须是一种有意识的理性的倒映,它离不开人的正常思维和健康的心理,所以幽默是人类健康心理的一种反映。根据上面陈述,可以推出下列哪一结论(  )。


A.幽默的本质即是将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使之产生逻辑混乱而产生喜剧效果

B.莫里哀——古典主义幽默所包含的逻辑性往往与正常逻辑有着不同之处

C.幽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D.人的正常思维和健康心理构成了幽默的充分条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幽默是对一般逻辑的扭曲,而不是逻辑混乱,所以A项错误;C项所说的幽默和想象力之间的关系在文中并没有涉及,D项中人的正常思维和健康心理构成的是幽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答案为B项。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