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理论依据是( )。
A.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B.个体需求具有层次性
C.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
D.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描述的重点是“衡量的尺子”,这是在强调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多元化。正是因为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要进行多方面评价。
某小学取消了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十特长十等级”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
A.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D.不正确,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某小学废除了“百分制”,而代之以“评语十特长十等级”的评价标准,这一做法符合上述评价理念,体现了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
在数学课堂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占”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了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
B.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
C.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
D.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数学课上,余老师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和能力为两条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这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要求,突出课堂教学的民主、和谐氛围,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体现了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的精神。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往往与教师的反思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D项描述正确。“善用信息技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手段来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题干内容并未直接体现余老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做法。故本题选A。
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____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倡导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等。生物实验课本身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而韩老师采用的是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没有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显微镜的用法,体现了韩老师教学理念的偏失。
素质教育被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的时间为( )。
A.1999年
B.2001年
C.1993年
D.1986年
参考答案:A
解析:
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
A.转变学生观
B.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C.转变教育观念
D.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方法。
某学校废除了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而代之以“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小组测评成绩+自我测评成绩”的评价标准,学校的做法( )。
A.错误,不该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B.正确,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C.正确,体现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D.错误,没有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该学校改变了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了自评和互评,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某小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抓分数,并把分数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各种平均分数作为评定各科教师教育质量的全部依据。学校的做法( )。
A.有利于学校升学率的提高
B.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C.有利于培养学生特长
D.不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
参考答案:D
解析:
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成绩,一切向分数看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新课改中的发展性评价。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健全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人生境界
参考答案:C
解析: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所以,它的首要目标就应该是发展体能、健全体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的本质属性包括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完整的人,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吴老师通过和学生聊天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再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吴老师的做法表明,他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可变性
B.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C.学生发展的阶段性
D.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分层教学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首先,我认为王老师的"自设作业"是非常好的方法。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作业,学生很惊讶,感到非常新鲜,做作业的兴趣高涨。学生"自设作业"的结果表明了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完成原本他们自身和老师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王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构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明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他们当做学习本身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生是独特的人,应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让学生"自设作业",可以展示出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学生的作业丰富多彩,王老师将其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指导学生把"自设作业"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华云是班级里的“刺儿头”,学习基础比较差,但却是田径场上的风云人物,总能为班级夺得各种奖项。班主任鼓励他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这说明班主任做到了( )。
A.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B.善于因材施教
C.善于教学
D.注重学生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
题干中,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华云虽然学习差但田径有特长,鼓励其成为运动员,这正是根据其个性给予个性化发展的期望和要求,体现了班主任善于因材施教。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扬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这一情况,教师适宜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做法,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她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就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善于因材施教
B.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C.善于激发学生自信
D.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庄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的差异性,说明他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庄老师鼓励小丽勤写作,鼓励小刚多锻炼,说明他善于有的放矢地激励学生扬长避短,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自信。题干内容并未体现庄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针对“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蒋老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诲人不倦
B.教学相长
C.循循善诱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D
解析: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态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蒋老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