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2题
在中班绘画活动中,李老师将自己画好的“小汽车”贴在墙上,要求孩子们照着画,李老师看了小明的画后,严厉地说:“小汽车怎么可能有翅膀?去前面看我画的,照着画!”关于李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忽视了幼儿的天性
B.忽视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C.忽视了对幼儿正确引导
D.忽视了对幼儿特长的培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育人为本”儿童观的内涵。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并没有认识到幼儿独特的认识方式、成长特点,忽视了幼儿的天性;儿童是权利的主体,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没有认识到幼儿作为权利的主体,忽视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题干中李老师的做法没有认识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对幼儿正确引导;题干并没有体现忽视对幼儿特长的培养。
A.儿发展的渐进性
B.儿发展的阶段性
C.儿发展的差异性
D.儿发展的可塑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阶段性是指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教育要遵照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幼儿时期好奇心增强,而材料中教师对幼儿发展阶段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入了解、支持鼓励、积极引导幼儿。老师这样的态度会使幼儿颇有兴趣的探索活动突然被迫终止,刚刚燃起的科学火花也会随之被扑灭。
第144题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
A.尊重儿童的个性
B.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
C.重视儿童学习的自律性
D.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参考答案:D
解析: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通过对比主要强调了最后一句“我做了就理解了”,说明儿童只有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45题
( )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发展。
A.育人为本
B.德育为先
C.素质教育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146题
豆豆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豆豆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因势利导.缓和课堂气氛
参考答案:D
解析:
遇到此类事件,教师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因势利导,缓和课堂气氛。
A.创造性
B.独立性
C.自主性
D.随机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干中游戏时间到了教师并没有着急结束,而是灵活调整活动时间,满足幼儿自主想要充分游戏的积极性和需求,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因此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主体性表现特征中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A.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B.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D.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丁丁和菲菲两位小朋友的性格不同,所以针对同样的情况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是因为老师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第149题
从儿童观角度,解析张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我赞同张老师的行为,因为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首先,尊重儿童,保证儿童的权利,培养儿童的个性。张老师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关注到儿童个体对生活游戏的不同需求。当孩子对老师说想与老师做的不一样的时候,张老师并没有批评或者制止,而是配合儿童的需求,与儿童换角色扮演。这体现了张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注重培养儿童的个性。用适当的活动游戏,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平等对待儿童,促进儿童人格的发展。当一个儿童提出改变游戏规则,很多孩子都效仿时,张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欣然同意,这体现了张老师能够平等对待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张老师促进儿童富有个性、自主的人格发展,实际上是为儿童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老师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儿童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保证了儿童在愉快活动的同时,促进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最后,注重挖掘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游戏规则改变后,儿童的注意力也相应地改变了,孩子们做的特别认真,他们做了许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这使得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轻松的教学活动为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关爱的存在,满足了儿童的全面发展需要。
第150题
从儿童观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体现了刘老师“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儿童观。
(1)尊重儿童,促进儿童人格发展。当孩子们提出改变游戏规则,刘老师并没有制止或是批评儿童,而是同意儿童的提议,与儿童换角色来表演。这体现出刘老师尊重儿童的人格,平等对待儿童,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发散儿童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儿童的动作协调能力。以适当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刘老师促进儿童富有个性、自主的人格发展,实质上是为儿童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老师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儿童活动,促进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同时,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挖掘儿童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当游戏规则改变后,为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做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发展了儿童的反应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儿童智力得以进一步提高。轻松的教学活动为儿童带来欢乐的同时,使其感受美的存在,满足了儿童全面发展需要。
第151题 “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体现在( )。
A.以学校为本
B.以幼儿为本
C.以教师为本
D.以课程为本
参考答案:B
解析:育人为本就要以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152题
你有一个学生经常打瞌睡,对此,最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让他的同桌叫醒他
B.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者靠近讲台的地方
C.让他回答问题使他保持活跃状态
D.当着全班同学面训斥他.使他清醒
参考答案:D
解析:
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妥善处理。教师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在同学面前发脾气,否则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程进度。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故D项做法不妥。
第153题
沈老师在指导新老师时说:“学习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对做好工作极为重要。”沈老师强调的是()
A.幼儿发展知识的学习
B.通识性知识的学习
C.保教知识的学习
D.领域知识的学习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习和掌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属于幼儿发展知识;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工作的普通文化知识;保教知识不仅包括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还包括环境创设、游戏指导、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154题
某幼儿园在上学期为大班开设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课程。该幼儿园的做法()。
A.正确,幼儿园有权安排教学活动
B.不正确,这些内容应设在大班下学期
C.正确,有利于实现幼小衔接
D.不正确,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园阶段幼儿主要的学习内容为五大领域中相应的内容,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的课程不属于幼儿园阶段规定的内容,而且不符合该阶段幼儿园的额身心发展特点。所以正确答案是D。
第155题
午餐时,有些幼儿边吃边玩,为了让幼儿专心就餐,李老师正确说法是( )。
A.没吃完的不许睡觉
B.比比谁吃的最快
C.我看看谁吃的最香
D.看看谁还在那墨迹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A与D中“没吃完不许睡觉”“看看谁还在那墨迹”是对幼儿的变相体罚和不尊重幼儿的行为。B选项中“比比谁吃的最快”会导致部分幼儿的吞咽和消化受到阻碍,不利于幼儿的进餐,故选C.
第156题
下表表明,儿童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个体差异性
C.整体性
D.不均衡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是指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表中不同的月份有不同的发展要求,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致动作连续性的不断发展,故选A.
第157题
吴老师每次上语言课时就领着幼儿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古诗等,甚至讲故事也要求幼儿把故事背诵下来。吴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不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参考答案:C
解析:
长期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素质教育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中教师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158题 下列关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幼儿学习放在首位
B.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
C.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D.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参考答案:A
解析: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包括:(1)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2)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3)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4)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A.看到了幼儿需要时间去成熟和发展的特点
B.看到了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稳定性
C.看到了幼儿身上巨大的发展潜能
D.看到了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可塑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等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题干没有明确体现儿童身心发展的稳定性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