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1909题)


第1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价华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要求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应面向全体,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重视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主动精神,注重幼儿个性发展,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华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华老师对于东东不会系鞋带的问题,没有视若无睹,而是积极帮助东东解决问题。这是华老师能够做到关注所有幼儿,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2)华老师教了好几遍,东东都没有学会,于是华老师自编儿歌,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东东很快就学会了。这说明华老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来开展教育教学,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3)华老师怕东东忘记,还将这些步骤用图画出来。这是华老师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总之,幼儿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其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华老师的教育行为充分体现出其具备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第2题

(  )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尖子生

B.社会适应能力

C.创新能力

D.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第3题

何老师在安排座位时经常考虑到学生的具体需要,定期调换座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坐到前排。吴老师的做法(  )。


A.利于激励学生

B.便于班级管理

C.体现教育公平

D.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何老师在调换座位时,能够做到公平的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教育公平。


第4题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老师下列做法中,最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也要求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并且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激发幼儿自信心。


第5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素质教育任务的是(  )。


A.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B.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C.促进学生能力的平均发展

D.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而不是能力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全面基础上因材施教,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第6题

浩浩很有语言天赋,并且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但他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其他教学活动不感兴趣,经常开小差。张老师对浩浩说道:“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喜欢会讲故事的浩浩,可是如果你在其他方面也很棒,大家会更喜欢你的。”张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B.合理,幼儿必须在各个领域平均发展

C.不合理,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

D.不合理,不尊重幼儿的个人爱好


参考答案:A


解析:

张老师鼓励浩浩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表现。


第7题

某幼儿园一直试着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发勺子、分碗、搬凳子、叠被子、收拾玩具等,幼儿园的做法(   ) 。


A.正确,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B.正确,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C.不正确,增加幼儿的劳动负担

D.不正确,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第8题

吴老师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时,通常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而表现欠佳的由老师安排。吴老师的做法(  )。


A.利于激励幼儿

B.有失教育公平

C.便于班级管理

D.违背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要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全体学生持民主和尊重的态度,吴老师在活动中,优先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表现欠佳的由老师安排,没有对全体学生公正公平。


第9题

某幼儿园为打造以艺术为特色的园本课程,决定将70%的课程安排为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凸显幼儿园特色

B.不正确,不利于幼儿知识学习

C.正确,有利于培养幼儿艺术特长

D.不正确,不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园发展中要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70%的课程为美术和音乐等,不利于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第10题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错误的做法是(  )。


A.课堂练习的布置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当的难度

C.教师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

D.只给学生一些知识记忆性的练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注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第11题

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是合理恰当的.践行了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首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材料中王老师看到下雪。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大家在快乐的情绪下进行写作,体现了教师教育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的要求。

其次,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第12题

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两位老师的做法中,(  )。


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

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

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最高水平

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

现代教育观,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公正地对待、关注每一个幼儿。因此,李老师的做法正确,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


第13题

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


A.主体性

B.全体性

C.发展性

D.全面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不难得出B为正确选项。


第14题

下列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二者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应试教育以考取为目的。

B.二者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即教育,面向部分,应试教育则面向大众。

C.二者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立足社会需求,应试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幼儿考试和升学需要。

D.二者评价标准不同,素质教育以多种形式衡量幼儿,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参考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A、C、D三项所述都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B项说法错误。素质教育不是教育,它以一切学生为教育对象。


第15题

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和改革的方向,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树立正确的办园目标

B.转变观念,达成共同认识,是推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C.注重幼儿知识教育

D.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发展的前提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和改革的方向。其中A、B、D选项完全符合幼儿素质教育。


第16题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17题

素质教育是以(  )为宗旨的教育。


A.提高民族素质

B.提高创新意识

C.发展

D.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答案:A


解析: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18题

请运用相关的教育观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教育,具体包括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

(2)各育的关系:体智德美各育,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联系,它们共同构成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各育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每一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

(3)全面发展的实质: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包括道德、志趣意向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但这并不等于平均发展,也不是平衡发展。


第19题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素质教育(  )的要求。


A.面向全体

B.参促进学生发展

C.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答案:A


解析: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是乡村老师去城里把学生找回到课堂上学习的故事。反映了农村地区教育条件、教育资源及中公师资短缺以及孩子们上学机会无法的情况,故选A。


第20题

陈老师在讲完《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后,让小朋友们分角色扮演。小雨问:“老师,书中的原话太多,不想用书中的原话,我可以自己说吗?”陈老师蹲下来回答到:“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陈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小雨的头,“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演,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乌鸦或者狐狸,你会说些什么呢?”于是大家很开心地准备着,很多小朋友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时间各种性格的狐狸、乌鸦都出现了,每个人都演出了不一样的狐狸、乌鸦。小朋友们都说这样的表演比背课文中的原话精彩多了,非常开心。此后陈老师在课堂中总会有意识地让小朋友们自己组织表演,一个学期后全班小朋友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都有了大大提高。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陈老师的做法是恰当合理的,践行了我国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儿童。材料中老师让大家准备动物的对话,每个小朋友都演出了不一样的动物,体现了面向全体儿童的要求。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教师在讲完课后让小朋友们分角色表演,并长期让小朋友们组织练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表达、组织及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3)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教师对小雨希望用自己的语言表演不仅没有批评而且表示赞赏,并引导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保护了儿童创造的火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材料中陈教师让小朋友们自己准备,并且让小朋友们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