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题
邻近冬天,某幼儿园小班的赵老师,就会用取消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来讲授诗词。赵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提高
B.正确,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C.错误,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D.错误,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赵老师不重视体育对学生的作用,只看重知识的教育,忽略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选C。
第22题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以促进幼儿在( )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
A.体、智、德、美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劳
D.体、智、德、劳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素质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以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其体、智、德、美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第23题 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B
解析: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第25题
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 )。
A.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
B.坚持德育为先
C.坚持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A.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B.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答案:C
解析: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重点。
第27题
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是( )。
A.邓小平教育理论
B.教育理论发展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解析: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教育理论发展是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第28题 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主要是( )。
A.学习内部的压力
B.分数的压力
C.升学的压力
D.教师、家长的压力
参考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发展性评价,弱化学科体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来自学习内部的压力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BCD三项是应试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压力。
第29题 李老师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小强和小敏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上制止,让两位幼儿到教师办公室解决
B.不予理睬,继续教学
C.批评训斥幼儿
D.了解原因,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矛盾
参考答案:D
解析:D项的做法既避免了事态的激化,又没有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更主要的是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体现了现代教育观。
第30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 )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A.身体
B.道德
C.民族
D.科学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第31题
小(2)班的孩子们在“六一”汇演的节目排练时,洋洋和健健总是不能跟着刘老师做动作,站在原地发呆。为了不影响班集体的表演效果刘老师不让他俩参加演出。刘老师的做法()。
A.恰当,教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
B.恰当,教师应维护班集体荣誉
C.不恰当,教师应引导全体幼儿参与集体活动
D.不恰当,教师应要求幼儿必须参与集体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幼儿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材料中刘老师因为洋洋和健健不跟着做动作而不让他们参加汇演,没有体现关爱全体学生。
第32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
B.素质教育
C.新课程改革
D.教育改革的实践
参考答案:B
解析:
素质教育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
第33题 请结合教育观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该案例中的教师坚持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的内涵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弘扬学生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中,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应该说,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是一种既能适应个别差异又有较高效率效益的教学组织形式。案例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采取分层教学、能力分组的方式,保证了教学既面向全体,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A.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B.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C.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D.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地位
参考答案:D
解析: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第35题
实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其基本条件是( )。
A.学校的环境创设
B.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家长的积极配合
D.学生的能动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实现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导作用,其基本条件是学生的能动活动。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离开了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的作用无从谈起。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①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36题
班主任孙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分数才是硬道理”,他自己出钱设立了“班主任基金”,用于鼓励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三名的学生。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物质奖励具有良好的鼓励作用
B.不正确,考试成绩不能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C.正确,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
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参考答案:D
解析:
孙老师只重视了学生的成绩,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考试成绩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37题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考试与素质的关系是对立的
B.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
C.素质教育把面向全体学生放在首位,强化普及意识
D.应试教育只重视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试与素质的关系并非是对立的,考试是帮助评价素质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
A.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B.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C.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
D.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是教育观念变革的排头兵,是教育实践改革的中坚力量,因此,教育观念变革的根本标志就是良好的新型教师群体的构建。
A.优化一日活动,让幼儿全面发展
B.以科研为龙头,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C.多方面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D.面向全体幼儿,给以同样的教育方式
参考答案:D
解析: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故D选项错误。
第40题 汪老师平时对幼儿大声喧哗、随地乱扔果皮的行为熟视无睹、不予理睬,有人参观或检查时才提出要求。该教师的做法( )。
A.体现了宽容待生的教育要求
B.体现了严慈相济的教育原则
C.忽视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D.影响了幼儿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答案:C
解析:汪老师平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不予理睬,有人参观或检查时才提出要求,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弊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