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题库(1909题)


第101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王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以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儿童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王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亮亮的行为,只要看到亮亮动手打人就用亮亮之前的行为来解释,而不会考虑这次事出有因。

其次,儿童是独立意义的人,王老师没有尊重儿童的独立性,没有把亮亮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权利的主体。王老师“狠狠地戳亮亮的头”,“大声吼”说亮亮“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等侮辱性的言行都侵犯了儿童的权利和尊严。教师甚至使用打亮亮这种体罚方式,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成为幼儿行为的不良示范。

最后,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具有差异性。王老师应该考虑到儿童的独特性,意识到亮亮经常有打人的行为一定有背后的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找出亮亮行为的原因,帮助亮亮取得进步。


第102题

刚进园时,小朋友们试图用旋转的方法打开水龙头,不出水就大声叫老师,这时,蒋老师没有急于出手帮助,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试。很快小朋友们发现,提起开关,水就流出来,按下去,水就关上了。小朋友们高兴得不得了。这体现了蒋老师注重()


A.教师的主体作用

B.游戏的促进作用

C.幼儿的亲身体验

D.环境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老师在幼儿找不到水龙头出水方法寻求帮忙的时候,没有直接去告诉幼儿方法,而是循循善诱,鼓励幼儿去尝试,体现了蒋老师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


第103题

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老师应该(  )。


A.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学生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有的属于沉思型、有的属于冲动型。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并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改善自己的认知方式,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第104题

下列哪一项违背了教育公正的儿童观?(  )。


A.幼儿园小班张老师上班时间玩手机

B.某幼儿教师视每个幼儿的家庭条件而区别对待不同幼儿

C.某幼儿教师在工作之余还对小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D.某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现有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已足够应对幼儿园的学生,不再需要继续探索创新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育公正的儿童发展观是指因为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要公正地对待幼儿。B项体现了这点。


第105题

不同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而同一阶段的幼儿又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育教育过程中做到(    )。


A.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B.依循规律,尊重差异

C.激发兴趣,鼓励创新

D.自主探索,适应社会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时期的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差异,因材施教,适时的引导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106题

某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军训活动。该幼儿园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强化幼儿纪律教育

B.正确,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C.不正确,阻碍幼儿学习成绩的提升

D.不正确,未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具有生命健康权,要保持自己生命的延续,身体组织的完整和生理机能的健全,使肌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整发挥。幼儿园组织幼儿军训,损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没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107题

绘画活动中,小班幼儿欢欢总是把色彩涂到轮廓线外面。下午,李老师当着欢欢的面对家长说:“欢欢画画很不认真,总是画错。”李老师的做法(  )。


A.错误,忽视了幼儿动作发展

B.错误,不能讽刺挖苦幼儿

C.正确,提高了幼儿绘画能力

D.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幼儿


参考答案:A


解析:

小班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相对缓慢,而李老师没有注意到小班动作的发展规律,就去批评孩子画画不认真、画错,所以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第108题 根据材料,请你分析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的幼儿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没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做到:

(1)育人为本,就要爱幼儿、尊重幼儿。幼儿的人格和教师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格需要尊重和保护,教师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幼儿有丝毫挑战的心理。突出的表现有师幼关系不平等,幼儿常常要看着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就会招致老师的不满和处罚,因此,教师只有尊重幼儿的人格,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幼关系。材料中老师对涛涛的印象一直不好,对他很有偏见,老师没有和幼儿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2)理解和宽容幼儿。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像大人那样成熟,在他们身上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需要教师引导、帮助、教育。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教师一定要理解和宽容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谨言慎行,切莫以自己的好恶和兴趣,妄加评判。材料中涛涛平时有点顽皮,不太自觉,涛涛的家长找班主任沟通过,提了些意见,而这位班主任居然发展到要报复涛涛的程度,说明这位班主任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作为教师要理解和宽容幼儿。

(3)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幼儿的情况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复杂与多变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可造就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就是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能得到重视。另外,正是由于幼儿具有各自的特点、个性等,教师才要根据其差异因材施教。作为幼儿园老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能因为涛涛顽皮,不听话,就对他有偏见,这是不正确的。


第109题

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正兴致勃勃地做着手工,忽然停电了,教室里光线不足。此时教师应该(  )。


A.继续组织幼儿手工活动

B.让幼儿自行选择是否继续

C.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

D.让幼儿在教室内自由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应以幼儿为本。在美术活动中,停电导致教室里光线不足,显然不宜继续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而且让幼儿在教室内自由活动也存在潜在危险。因此,若天气好,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若天气不好,教师应组织幼儿在教室开展讲故事、听音乐等较为安全的集体活动。

 


第110题

李老师要面向全区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有老师建议她选择班级中比较乖巧的参加,但是李老师安排了全班小朋友参加。这表明李老师认识到(  )。


A.幼儿发展是能动的

B.幼儿发展是平衡的

C.幼儿发展是平等的

D.幼儿发展是持续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公平、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


第111题 根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尊重学生个性

B.培养学生特长

C.发展学生潜能

D.私拆学生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育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故本题选D。


第112题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包括(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C.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答案:C


解析:

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113题 王老师得知红红偷拿了同伴的玩具,没有当着全体幼儿的面批评红红,而是把红红叫到办公室耐心引导。王老师的做法(  )。


A.正确,幼儿需要赏识

B.不正确,幼儿是有个性的人

C.正确,幼儿需要尊重

D.不正确,幼儿是有发展潜能的人


参考答案:C


解析:育人为本,就要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第114题 在一堂科学课上,孩子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参考答案:A


解析:同学们就学习内容发生激烈争论是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表现,教师的阻止、不加干预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妥当。向专业人员请教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在课堂上进行,会影响正常教学。因此,教师最好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第115题

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  )。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饭后有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调查表明88%的孩子都会经历“入园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人园时哭闹、经常生病和胃口变差,不少孩子的入园不适症会持续一个月以上。这是由于刚刚离开父母的孩子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幼儿园方面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节上学时间,等孩子和老师同学都熟悉了,这种现象就会慢慢消失。故选B。


第116题

健健是孙老师班上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一天班里的小朋友们都在认真搭积木,健健刚玩一会儿,还没有搭出什么,便要去捣乱别人。这个时候,孙老师最恰当的做法是(  )。


A.指责健健不应打扰别人,让健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B.告知健健不喜欢搭积木可以做别的事情,但是不能打扰别人

C.对于健健的行为不予理睬,指导其他同学搭积木

D.向健健提出一些关于搭积木的想法,和他一起玩


参考答案:D


解析:

对于学生的坏习惯,老师要本着教育性的原则去加以引导。A选项中指责的行为和C选项中不予理睬的做法,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没有注意到学生的需求。B选项这种一味说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最好就是和孩子沟通,言传身教,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重视,又可以消退其不良行为。


第117题 老师组织集体游戏时,发现嘉嘉独自一人专注地看着落在地上的小水珠,老师走过去对嘉嘉说:“还是先跟大家一起玩吧,游戏后再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该教师的做法(  )。


A.保护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B.忽视了游戏的活动目标

C.忽视了幼儿仔细观察的需求

D.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参考答案:A


解析:教师组织集体游戏时,需要全体小朋友参加,因此教师适当地干预了嘉嘉的观察活动,让他游戏后继续观察。这样的教育行为既保障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又保护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


第118题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参考答案:A


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第119题

结合案例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分析教师在保育实践中应怎样对待幼儿?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育人为本”的幼儿观,要求教师在保育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2)“育人为本”的幼儿观要求教师在保育实践中应当把幼儿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3)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育人为本”的幼儿观中应当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缺乏应有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加强学习。


第120题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保育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这体现了“育人为本”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服务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育人为本”要求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了解孩子,关注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