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王老师在教室里贴了一个“坏孩子”榜,那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都榜上有名。王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维护教师权威
B.合理,体现了对幼儿的严格要求
C.不合理,没有认真备课、上课
D.不合理,没有尊重幼儿人格
参考答案:D
解析:“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王老师将那些爱讲话、爱打闹的小朋友列入“坏孩子”榜,是不尊重幼儿人格的体现。
第162题
俗话说“十个手指各有长短”,每个幼儿各有各的长处与短项,同一个年龄段的幼儿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各具特色,个性纷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
A.关爱幼儿,维护幼儿
B.尊重幼儿,信任幼儿
C.研究幼儿,了解幼儿
D.承认差异,引导幼儿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都各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教师应当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163题 学前教育要求,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 ),避免用整齐划一的标志评价不同的幼儿。
A.个体差异
B.年龄特征
C.年龄特征
D.性别
参考答案:A
解析:幼儿教育要求,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对幼儿阶段性的评价要关注其相对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进步情况,注重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164题
下列关于教师幼儿保育和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基本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B.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C.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D.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
第165题
“育人为本”儿童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 )。
A.幼儿的全面发展
B.幼儿主体地位的形成
C.幼儿的身心健康
D.幼儿教育的公平公正
参考答案:A
解析:
育人为本就是要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166题
下列关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分歧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
B.教师把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个人意愿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从社会要求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
C.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
D.职业、交往、文化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把教育看做是自已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做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
第167题
离园的时间已经过了半个小时,明明的家长还没有来,也不接电话。于是蒋老师把明明送回了家,发现明明的妈妈正在打麻将。事后,蒋老师与明明妈妈进行了沟通。明明妈妈以后再也没出现过类似情况,这体现的是()。
A.家长是教师的帮手
B.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
C.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D.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体现在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家长同孩子间的思想沟通、活动配合。题干中表述的是蒋老师对于明明妈妈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168题
幼儿教师是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这体现了幼儿教师( )的特点。
A.纯真美好
B.教育效果的长期性
C.精神生产
D.多重角色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说明幼儿教师在不同时间,在幼儿身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说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具有多重角色性,这也是幼儿教师劳动的一个特点。
第169题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不包括( )。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
B.工作任务的全面性
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D.工作效果的可预见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包括:工作对象的幼稚性、工作任务的全面性、工作过程的创造性、工作手段的示范性、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第170题 刘老师,根据《小蚂蚁搬豆》的故事,把小蚂蚁画下来,一个挨着一个的贴在有厕所的墙面上,幼儿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就会按顺序等待入厕。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角色是( )。
A.支持者
B.合作者
C.示范者
D.引导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支持、引导作用体现在活动的开展环节,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掌握幼儿活动的脉搏,使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题千中,刘老师通过《小蚂蚁搬豆》的故事巧妙地通过环境创设的形式将正确的行为规则融入,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故选D项。
A项,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幼儿的学习是—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互动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到活动的进程之中,包括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因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话关系。同时,幼儿园教师还要相互学习和合作,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领导应当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是指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可能随时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具有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与题干不符,排除。
A.游戏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浅湿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方式的整合,充分认识到了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的教育价值,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通过贴花朵的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体现的是整体性。此题混淆项是游戏性,王老师的做法不属于游戏,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游戏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
第172题
为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法,王老师自编了儿歌,清清水哗啦啦卷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个个手指都洗到人人夸我讲卫生,引导幼儿边唱边练下列说法与该教师的做法无关的是( )。
A.注重幼儿知识积累
B.注重幼儿气质养成
C.注重幼儿情境体验
D.注重幼儿习惯培养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自编儿歌让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顺序和方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对于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视。儿歌通俗易懂,画面性强,给人一种引导和情感体验,有利于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与生俱来,没有体现气质养成。
第173题 班级里有的幼儿活泼,有的幼儿内向,有的幼儿喜欢画画,有的幼儿喜欢唱歌,有的幼儿家来自农村,有的幼儿来自城市,这给刘老师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这表明刘老师的劳动具有( )。
A.多样性
B.示范性
C.个体性
D.复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便是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面对不止一个学生,而依据身心发展的规律可知,学生是有个别差异性的,因此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题干中强调了幼儿性格及特点各不相同,也就是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师要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体现了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故选D项。
第174题 “师者,人之楷模也”。这句话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特殊的复杂性
B.独特的复杂性
C.鲜明的示范性
D.显效的长期性
参考答案:C
解析:“师者,人之楷模”,强调教师工作的示范性,故选C。
第175题
张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非常注意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发言、动作、交往等各种情况,并作深入的反思,为以后改进教学做好准备。张老师在这里承担的角色是( )。
A.幼儿发展的指导者
B.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C.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
D.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
第176题
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会燃尽自己的“蜡烛”,更要成为长明灯不应该只是“一桶水”,更要成为“源头活水”。这说明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究其原因,下列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
B.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C.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
D.教师劳动具有重复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劳动特点: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示范性;长期性、间接性;持续性、广延性。
第177题
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所以教师还扮演着( )角色。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故选A。
A.正确,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妆容
B.正确,老师化妆并无耽误到幼儿学习
C.错误,老师的不良示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D.错误,老师应用语言告诫幼儿不要学会化妆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因此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第179题
王老师在给孩子们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球卷起来”时,用手做出“卷”的动作。说到“大象把球扔到河里去了”,又用手做出“扔”的动作,孩子们跟着做动作,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体现出教师的什么特点( )。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幼儿好奇心强,好模仿,易受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自身的言行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具有示范作用。材料中的教师模仿大象做出“卷”和“扔”的动作,对幼儿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180题
初入园的小朋友害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黎老师就在每个蹲坑的合适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新奇又喜欢,入厕时都去踩自己喜欢的小脚印。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长期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能够创造性的运用教育和教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学生。题目中黎老师用画小脚丫的形式帮助幼儿正确的上厕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的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