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合理,有效维护了课堂秩序
B.合理,给幼儿树立了规矩
C.不合理,不利于营造自由的教学环境
D.不合理,不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
参考答案:C
解析:
老师不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一味让学生听自己的话,限制了学生讨论的自由以及发表自己观点的自由,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当前的成长,不利于发挥想象力,所以是不合理的,没有提供给学生安全、自由地发表观点的环境。
第122题 平时嗓门很大的小强,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却很低,老师批评说:“声音这么小,难道你是蚊子吗?”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的做法( )。
A.合理,有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激发幼儿主动反思
C.不合理,没有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幼儿的生理缺陷
参考答案:C
解析:小强回答老师提问时声音很低,老师应该对其加以鼓励、引导,让小强逐渐变得自信,而不是挖苦、批评。题干中老师的做法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第123题
幼儿黄某活泼好动,常与同伴嬉笑打闹,多次违反活动纪律。为此,带班教师万某不允许其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文艺活动,以防其破坏活动秩序。教师万某的做法 ( )。
A.正确,是维护活动秩序的需要
B.不正确,教师应平等对待幼儿
C.正确,教师有权自主管理班级
D.不正确,应征的其他教师同意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师因为黄某活泼顽皮而不让其参与各种文艺活动,这侵犯了该幼儿参与活动的权利,教师没有平等的对待所有幼儿,而是更多看到黄某的缺点。答案为B。
第124题
小花玩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被张老师发现,张老师课后找到小花耐心询问理由,并教育小花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关于张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B.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C.关注教书也重视育人
D.降低了教师自身的权威
参考答案:D
解析:
张老师遇到问题没有生气呵斥,也没有一味教导学生,而是先询问缘由,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这样做注意到学生的感受和自尊心,关注到学生情感,注意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没有降低教师的权威,反而让学生更喜欢更敬爱,所以选D。
第125题
在某幼儿园,当王老师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时候,他教的班级有个淘气的幼儿。每当教师讲课时,他总爱低头玩他桌子上放的“宝贝”葫芦丝,有时候还会轻轻地吹一声。对此,王老师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A.让他到教室外面吹奏,以示惩戒
B.联系家长,让家长严加管束
C.对该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进行批评训斥
D.从该生喜爱音乐,擅长乐器入手,采取鼓励措施,使该生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时期的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师教学应努力把学生的喜爱音乐的动机迁移到学习动机上来,既尊重鼓励了学生,也避免了教条的管束和批评。
第126题
在学生的发展中,加强(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幼儿美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第127题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 )。
A.统筹兼顾
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
C.因材施教
D.立足长远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
A.老师让小樱先举手再发言
B.老师让小樱先吃饭再做事
C.老师应该让小樱搬凳子
D.老师应该让小樱发勺子
参考答案:D
解析:
教师应当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力所能及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因此,答案为D。
第129题
某幼儿园一直注重教育质量,选择“唐诗三百首”对幼儿进行详细讲解、认读、听写,部分家长对此很满意。该幼儿园的做法 ( )。
A..不正确,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生活化
B..不正确,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均衡化
C.正确,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D.正确,打牢了幼儿的知识基础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园教育强调保教结合,过早呈现没有生活常识相衔接的唐诗,不契合而儿童的认知方式,违背了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答案是A。
第130题
手工制作后,孩子们都开心滴把作品拿在手中 。小明兴高采烈的奔向老师,举起手里的作品向老师炫耀,可是老师瞟了一眼说:“看你做的是什么呀,难看死了。”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从小培养幼儿的认真态度
B.正确,从小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C.不正确,挫伤孩子的创造热情
D.不正确,扼杀幼儿的竞争欲望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幼儿的探索,因此题干中教师的反映错误,会因此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答案为C。
第131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邓老师的保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邓老师能够把握时机,设计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出邓老师具备“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第一,蝌蚪吃金鱼的事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后,邓老师利用这次机会,组织孩子们分组讨论小金鱼为什么死亡、怎么喂养是正确的,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讨论结束后,邓老师充分尊重了孩子们希望埋葬金鱼的想法,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参加这个小小的“葬礼”,幼儿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懂得了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邓老师的做法关注了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幼儿的人格养成。
邓老师充分挖掘了“金鱼死亡事件”中的教育因素。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幼儿变得更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我们在保教活动中应该像邓老师一样,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使幼儿健康、快乐地全面发展。
第132题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儿童的( )。
A.个体差异
B.兴趣爱好
C.原有知识
D.可塑造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幼儿发展中共性与个性并存,每个幼儿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相信每个儿童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应对教育好每一位儿童充满信心。材料中,小朋友涛涛因为读错数的分解,涛涛在李老师的责备及小朋友的讥笑声中低下了头,教师没有看到涛涛的发展潜能,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2)儿童是独特的人,具有个体差异。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教师应当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材料中,涛涛因为读错数的分解而责骂涛涛,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未做到因材施教。
(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鼓励幼儿的自我教育活动。材料中,老师在教授数的分解的过程中,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学习,仅是带着小朋友机械背诵,没有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幼儿是权利的主体,要把幼儿看作与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享有基本人权的积极主动的、人格独立的人。材料中李老师的语言和态度伤害了涛涛的自尊心,没有保护好涛涛的人格尊严权,所以,李老师没有把幼儿看作权利的主体。
总之,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我们要引以为戒。
第134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王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第一,王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每一位幼儿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而王老师没有了解具体情况就在幼儿面前批评亮亮,还用了“你真是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这样侮辱性的语言,严重侵犯了亮亮的尊严,对亮亮的发展极为不利。
第二,王老师没有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保教过程应该让幼儿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而王老师的教育行为忽视了幼儿的情绪、情感,不仅亮亮会伤心、难过,其他幼儿也会受到影响,产生负面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第三,王老师没有关注幼儿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王老师应当在了解实际情况之后,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法,例如打比方、做游戏等方法,让明明和亮亮认识到打人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从而让幼儿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
第135题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 )。
A.儿童是国家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
参考答案:D
解析:“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从儿童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
第136题 请你运用教师职业理念中儿童观的相关知识对这两名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答案要点】 (1)材料中,两位教师的言论是错误的。
(2)作为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应把幼儿看作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内驱力。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强调积极、正向的生命意涵,促进幼儿健康、持续和富有个性的发展。乙老师的行为没有把幼儿当作发展中的人,基于幼儿当前的表现就给幼儿贴上固定的标签。
(3)素质教育观认为,应全面看待幼儿,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特点,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幼儿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要尊重幼儿的感受,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这两位教师对幼儿的看法一致用智育这个片面的观点去衡量评价两个幼儿,这没有全面地看待幼儿。
(4)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看待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因而各具特点,所以教育者不能因家庭背景等因素把幼儿分成三六九等,而应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教师应一视同人。这两位教师因其父母的文化而断定两个幼儿的发展,这就是区别看待幼儿的表现。而这种观点带到实际教育中,会因为偏见意识而十分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137题
幼儿园里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沉默,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关于导致个体差异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决定了幼儿发展个体差异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C.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自我发展
D.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遗传、环境和教育均为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非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选项中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决定幼儿的个体差异是错误的。
第138题
( )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发展的首要条件。
A.良好的品德修养
B.良好的身心素质
C.良好的审美能力
D.良好的智力水平
参考答案:B
解析:
学前儿童处于身体、生活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疾病抵抗能力都较弱的时期,因此坚持以学前儿童身体为重,保护、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身心素质是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发展的首要条件。
第139题
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幼儿的( )。
A.个体差异
B.兴趣爱好
C.原有知识水平
D.可塑造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个性发展的教育首先应该承认幼儿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平等的学生观;同时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个性,并因势利导幼儿发展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A.陈老师树立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B.陈老师的评语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
C.陈老师关注到了儿童的优点和闪光点
D.陈老师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参考答案:D
解析:
陈老师用鼓励的话语既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又不至于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侵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老师的评语是定性的评价,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未采用定量评价,所以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