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81题
以下药物中,可能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的是
A.磺胺药
B.卡那霉素
C.巴比妥类
D.吲哚美辛
E.两性霉素B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尿隐血的临床意义。应用阿司匹林、磺胺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药物可导致尿血红蛋白阳性。两性霉素B、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可导致尿肌红蛋白阳性。
第682题
使尿比重降低的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糖尿病
C.心力衰竭
D.尿崩症
E.高热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尿比重与疾病的关系。尿比重降低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因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下降,尿比重降低。尿崩症因排尿量大,导致尿比重降低。
第683题
常用于酸化尿液,促进毒性药物排泄的是
A.苯巴比妥
B.磺胺醋酰
C.麻黄碱
D.碳酸氢钠
E.氯化铵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尿液pH与药物的关系。应用酸性药物,如维生素C、氯化铵等,使尿液pH降低。苯巴比妥、磺胺醋酰虽然也是酸性药物,但不良反应多,并不用于酸化尿液。
第684题
服用大黄、番泻叶等可呈现
A.黄色
B.白陶土便
C.红至黑色
D.橘红至红色
E.无光泽灰黑色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粪外观检查。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口服药用炭、铋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称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第685题
服用药用炭、铋铁制剂可呈现
A.黄色
B.白陶土便
C.红至黑色
D.橘红至红色
E.无光泽灰黑色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粪外观检查。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口服药用炭、铋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称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第686题
服用保泰松、水杨酸钠可呈现
A.黄色
B.白陶土便
C.红至黑色
D.橘红至红色
E.无光泽灰黑色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粪外观检查。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口服药用炭、铋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称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第687题
以下粪便细胞显微镜检出物中,能提示患者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是
A.真菌
B.红细胞
C.上皮细胞
D.白细胞增多
E.吞噬细胞增多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第688题
服用华法林、利福平可呈现
A.黄色
B.白陶土便
C.红至黑色
D.橘红至红色
E.无光泽灰黑色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粪外观检查。服用大黄、番泻叶等中药者大便呈黄色;口服药用炭、铋铁制剂、中草药者粪便可呈无光泽的灰黑色;水杨酸钠可使大便称为红至黑色;利福平可使大便变成橘红至红色;抗凝药华法林可使大便变红或黑色。
第689题
如果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检出上皮细胞,可提示供试者所患疾病的种类属于
A.痢疾
B.结肠癌
C.急性肠炎
D.肠道炎症
E.伪膜性肠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第690题
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
A.骨折
B.痛风
C.胰腺炎
D.消化道溃疡
E.脂肪或酪蛋白食物消化不良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粪隐血的临床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隐血阳性率可达55-77%,可呈间歇性阳性,虽出血量大但非持续性。
第691题
粪便隐血可见于
A.口腔溃疡
B.痛经
C.湿疹
D.胃溃疡
E.支气管哮喘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粪隐血检查。粪便隐血可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痔疮、肛裂、部分伴有出血性的肠炎。
第693题
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显示的是
A.AST下降
B.ALT下降
C.AST/ALT比值>1
D.AST/ALT比值<1
E.AST,ALT同时下降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肝功能检查。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
第694题
碱性磷酸酶(ALP)增高可见于
A.阻塞性黄疸
B.变形性骨炎(Paget病)
C.糖尿病
D.慢性肾炎
E.佝偻病
参考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ALP与疾病关系。ALP升高常见于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胰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骨骼疾病[如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Paget病)、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症等。
第695题
关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谷丙转氨酶(GPT)是同一概念
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只反映肝脏的功能
D.AST/ALT的数值可以鉴别黄疸的性质
E.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升高的幅度不如ALT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肝功能检查。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P)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催化L-天门冬氨酸与α-酮戊二酸间氨基转移反应,旧称谷草转氨酶(GST)。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ST活力上升。
临床意义: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在发病后6~8h后AST开始上升,18~24h后达高峰。但单纯心绞痛时,AST正常。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ST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如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时,具体与ALT类同。
第696题
经检查,某患者A/G(白蛋白/球蛋白)<1,提示患者可能患有
A.慢性肝炎
B.胰腺炎
C.胃肠炎
D.胆囊炎
E.肺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对于疾病诊断的意义。A/G正常比值为(1.5~2.5):1。A/G倒置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
第699题
肝细胞性黄疸的肝功能检查结果表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胆红素与黄疸的关联。胆红素有游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两者合称为总胆红素。溶血性黄疸患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均升高;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红素排泄减慢,导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升高;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导致各种胆红素均升高。
第700题
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肝功能检查结果可能显示的是
A.AST上升幅度大
B.ALT上升幅度大
C.AST、ALT同时上升
D.AST上升幅度高于ALT
E.ALT上升幅度高于AST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肝功能检查。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故AST/ALT比值测定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