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2005题)


第421题

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包括


A.确定风险因素

B.进行新药临床试验

C.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

D.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E.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警戒的工作内容。1.早期发现未知(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提出新信号;2.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的动态和发生率;3.确定风险因素,探讨不良反应机制;4.对药物的风险/效益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第422题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服用普萘洛尔后易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第423题

肾病患者由于清除减慢,服用呋喃妥因可引起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第424题

新生儿使用氯霉素可导致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普萘洛尔在老年患者人群中药效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易出现头痛、眩晕和低血压。新生儿肝酶发育不全,肾脏排泄功能较弱,氯霉素在体内蓄积可致灰婴综合征。肾病患者由于清除减慢,服用呋喃妥因后,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第428题

钙剂与左甲状腺素钠合用,可导致两者药效降低,原因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药动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如钙剂与左甲状腺素钠可形成不溶性螯合物,两者吸收均下降;苯妥英钠可能与华法林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将华法林置换为游离型,使其抗凝作用增强;红霉素是CYP3A4肝药酶抑制剂,会抑制辛伐他汀的代谢,导致他汀类相关不良反应增加;布洛芬减少甲氨蝶呤的肾小管分泌,导致甲氨蝶呤毒性反应增加。


第429题

下列药源性疾病中,其诱因主要是“遗传因素”的是


A.口服避孕药致阿米替林清除率下降

B.灰婴综合征是氯霉素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所致

C.假胆碱酯酶遗传性缺陷者应用琥珀胆碱产生呼吸暂停

D.肝硬化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E.肾病患者清除减慢,服用呋喃妥因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口服避孕药致阿米替林清除率下降为性别因素;灰婴综合征是氯霉素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所致为年龄因素;肝硬化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病患者清除减慢,服用呋喃妥因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周围神经炎为基础疾病因素。


第430题

阿可匹林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等疾患的主要因素是其


A.药理作用

B.药物的使用

C.药物制剂因素

D.药动学相互作用

E.药效学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阿可匹林中的副产物,乙酰水杨酰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酐能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药源性疾病,属于药物的制剂因素。


第431题

下列药源性疾病中,其诱因主要是“性别因素”的是


A.口服避孕药致阿米替林清除率下降

B.灰婴综合征是氯霉素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所致

C.羟化酶缺乏者服用一半剂量的苯妥英钠呈现引起神经毒性

D.老年人应用普萘洛尔可诱发头痛、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E.肾病患者清除减慢,服用呋喃妥因血药浓度升高,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妇女服用的口服避孕药,对其他药物代谢有时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抗精神失常药,如口服避孕药可使阿米替林的清除速率下降、半衰期延长。另外药物的吸收、代谢也会受月经期的影响。


第432题

下列药源性疾病中,其诱因主要是“病理因素”的是


A.灰婴综合征是氯霉素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所致

B.假胆碱酯酶遗传性缺陷者应用琥珀胆碱产生呼吸暂停

C.肝硬化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D.月经期服用常规剂量的避孕药和地西泮、药理效应增强

E.慢乙酰化者服异烟肼半衰期由为45一110分钟延长至2-4.5小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疾病既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效学也能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可使主要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引起药源性疾病。


第433题

异烟肼的代谢酶Ⅳ一乙酰转移酶,个体间差异很大。慢乙酰化者服用后,异烟肼的半衰期为2~4.5h,血药浓度为5ug/ml;快乙酰化者服用后,则分别为45~110min及1ug/ml,导致代谢物聚积,易引起肝毒性。慢乙酰化型在黄种人中占  58.10%~20%,在美国白种人及黑种人中约占50%,导致药物在体内聚积,易引起周围神经病。造成这种药源性疾病差异的原因是


A.年龄因素

B.性别因素

C.遗传因素

D.药物相互作用因素

E.基础疾病因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亚洲人、欧美人遗传因素不同,造成对某些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可能存在差异,属于遗传因素引起。


第434题

《中国药典》规定庆大霉素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得静脉注射,如果直接静脉注射易引起


A.溶血性贫血

B.呼吸抑制

C.锥体外系反应

D.高血压

E.巨幼细胞贫血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庆大霉素具有神经一肌肉阻滞作用,引起呼吸肌松弛,造成呼吸抑制,该不良反应与其血药浓度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得静脉注射。


第435题

以下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事例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药物相互作用”的是


A.“亮菌甲素”事件的祸首是二甘醇

B.胶囊壳中色素可引起固定型药疹

C.阿托品滴眼剂常引起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D.与氟西汀同服的华法林的游离型浓度超出安全范围

E.阿司匹林中的副产物乙酰水杨酰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酐能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药物相互作用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




第438题

“散瞳药和缩瞳药,常会引起慢性滤泡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药理作用

B.药物的使用

C.药物制剂因素

D.药效学相互作用

E.药动学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药物制剂因素的相关案例:

(1)药品赋形剂、溶剂、稳定剂或染色剂等因素:胶囊中色素常可引起固定性药疹;“亮菌甲素”事件(二甘醇代替丙二醇);

(2)药物副产物、分解产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阿司匹林副产物——引起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药源性疾病;阿司匹林分解产物——腹痛;散瞳药和缩瞳药分解产物——慢性滤泡性结膜炎;静脉注射用高纯度蔗糖及甜菜糖分解产物——过敏样反应;

(3)污染物、异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血液制品引起的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输液中颗粒物——肺部异物肉芽肿。


第439题

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血药浓度有关,直接静脉注射庆大霉素,则易引起呼吸抑制。此种致病因素属于


A.药理作用

B.药物的使用不当

C.药物制剂因素

D.药效学相互作用

E.药动学相互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药物性损害尚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忽视用药注意事项和禁忌证等均可诱发药物性损害。例如,庆大霉素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与其血药浓度有关,故中国药典规定该药用于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得静脉注射,如果直接静脉注射则易引起呼吸抑制。 


第440题

临床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是


A.脑血管反应

B.心血管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肝脏和肾脏反应

E.皮肤和呼吸道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药源性疾病诱发因素。皮肤和呼吸道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其严重程度不一,可以很轻,也可以致死。抗生素、磺胺、非甾体抗炎药、抗癫痫药等许多药品都可引起过敏反应。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