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41题
已知苯巴比妥的pka约为7.4,在生理pH为7.4的情况下,其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比例是
A.30%
B.40%
C.50%
D.75%
E.90%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pKa-pH =lg[HA]/[A-]=0,故解离状态与未解离状态比值为1,各占50%。
第342题
有机药物多数为弱酸或弱碱,在体液中只能部分解离,以解离的形式和非解离的形式同时存在于体液中。若某碱性药物的pKa=6.4,则它在pH=7.4的环境中,分子型和离子型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
A.90%和10%
B.10%和90%
C.50%和50%
D.33.3%和66.7%
E.66.7%和33.3%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碱性药物非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比值=10pH-pKa=101=10,则非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各占90%和10%。
酸性药物:
碱性药物:
第343题
在胃中易吸收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和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如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在胃中几乎全部呈解离形式,很难被吸收;而在肠道中,由于pH比较高,容易被吸收。碱性极弱的咖啡因和茶碱,在酸性介质中解离也很少,在胃中易被吸收。强碱性药物如胍乙啶在整个胃肠道中多是离子化的,以及完全离子化的季铵盐类和磺酸类药物,消化道吸收很差。
第344题
在肠道易吸收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和巴比妥类药物在酸性的胃液中几乎不解离,呈分子型,易在胃中吸收。弱碱性药物如奎宁、麻黄碱、氨苯砜、地西泮在胃中几乎全部呈解离形式,很难被吸收;而在肠道中,由于pH比较高,容易被吸收。碱性极弱的咖啡因和茶碱,在酸性介质中解离也很少,在胃中易被吸收。强碱性药物如胍乙啶在整个胃肠道中多是离子化的,以及完全离子化的季铵盐类和磺酸类药物,消化道吸收很差。
第345题 为了增加药物吸收,降低药物酸性,可将羧酸类药物制成
A.磺酸类药物
B.醇类药物
C.盐类药物
D.酰胺类药物
E.酯类药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羧酸成酯可增大脂溶性,易被吸收。酯基化合物进入体内后,易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利用这一性质,将羧酸制成酯类前药。
第346题
能增加药物脂溶性和亲核性,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结合,含有该结构药物可用做重金属解毒剂的是
A.酯
B.巯基
C.硫醚
D.羧酸
E.羟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团对药效的影响。巯基的硫原子具有孤对电子,能与带正电的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用于金属中毒的解救。
第347题
可酰化成酯,但其活性多降低的官能团是
A.羟基
B.硫醚
C.烃基
D.含氮基团
E.酰胺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取代基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分子中的羟基一方面增加药物分子的水溶性,另一方面可能会与受体发生氢键结合,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改变生物活性,可以将羟基进行酰化成酯或烃化成醚,但其活性多降低。
第348题
药物分子中引入酰胺基
A.增加药物的水溶性,并增加解离度
B.可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
C.增强药物的亲水性,并增加其与受体的结合力
D.明显增加药物的亲脂性,并降低夅低解离度
E.影响药物的电荷分布及作用时间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引入酰胺基,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第349题
氮原子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可增加碱性和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的官能团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氮原子上含有未共用电子对,可增加碱性和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力的官能团为胺类。
第351题
可以提高药物脂溶性的基团有
A.羟基
B.羧酸基
C.烷氧基
D.氯原子
E.苯环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团对药物溶解性的影响。亲水性基团有羟基、羧基、氨基、磺酸基;亲脂性基团有烃基(如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等)、脂环烃(如环戊基、环己基)、卤素(如氟原子、氯原子等)、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等)、苯环、硫原子。
第352题
二巯丙醇可作为解毒药是因为含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巯基有较强的亲核性,可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还可与重金属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硫醇盐,故可作为解毒药,如二巯丙醇。巯基还可与一些酶的吡啶环生成复合物,可显著影响代谢。
第353题
可被氧化成亚砜或砜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因此,同受体结合的能力以及作用强度有很大的不同。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因此酰胺类药物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第354题
在环己巴比妥结构的N原子上引入甲基,得到海索比妥(如图),结果是
A.溶解度提高
B.解离度增大
C.脂水分配系数降低
D.药效降低
E.在生理pH环境下分子形式增多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巴比妥结构的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后成为海索比妥,使其不易解离,解离度降低,分子形式比例提高,药物的脂溶性和脂水分配系数提高,对中枢的作用增强。
第355题
头孢呋辛属于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将其结构中2位羧酸做成乙酰氧基乙酯,得到头孢呋辛酯,其目的是
A.降低药物的酸性,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B.脂溶性增强,口服吸收良好
C.增强与受体的结合力,改变生物活性
D.影响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从而增强与受体的一电性结合作用
E.增加立体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羧酸成酯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降低药物的酸性,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性;二是提高药物脂溶性,口服易吸收,提高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方便制备成口服制剂。成酯后的药物多数为前药,在体内水解后变成原药发挥药效。头孢呋辛脂溶性小,其钠盐只能注射给药,将其制备成酯类前药头孢呋辛酯后,口服吸收好,为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此题易误选A,虽然成酯可降低头孢呋辛的酸性,但这并不是制备头孢呋辛酯的初衷。
第356题
具有孤对电子,能吸引质子具有亲水性,而碳原子又具有亲脂性,因此具有该基团化合物可以在脂-水交界处定向排列,易于透过生物膜的是
A.酯
B.醚
C.烃基
D.巯基
E.酰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团对药效的影响。
醚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具有亲水性,而碳链具有亲脂性,故具有两亲性。
第357题
可被氧化成亚砜或砜的为
A.酰胺类药物
B.胺类药物
C.酯类药物
D.硫醚类药物
E.醚类药物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硫醚与醚类化合物的不同点是前者可氧化成亚砜或砜,它们的极性强于硫醚。
第358题
二巯丙醇可作为解毒药是因为含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巯基有较强的亲核性,可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还可与重金属作用生成不溶性的硫醇盐,故可作为解毒药,如二巯丙醇。巯基还可与一些酶的吡啶环生成复合物,可显著影响代谢。
第359题
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构成受体或酶的蛋白质和多肽结构中含有大量的酰胺键,因此酰胺类药物易与生物大分子形成氢键,增强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第360题
环己巴比妥引入甲基后引起的变化有
A.溶解度
B.解离度
C.分配系数
D.位阻
E.稳定性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结构中的取代基对生物活性影响。
药物分子中引入烃基,可改变溶解度、解离度、分配系数,还可增加位阻,从而增加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