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661题

露天矿在开釆过程中,由于使用各种大型移动式机械设备和大爆破,导致作业现场尘毒污染。为控制尘毒危害,新建露天矿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B.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C.采用局部排风除尘措施

D.采用文式除尘器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尘、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662题

高温作业对劳动者职业健康可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应加强预防措施。判断作业场所是否属于高温作业的主要指标是(  )。


A.温度

B.相对湿度

C.绝对湿度

D.WBGT指数


参考答案:D


解析:

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

作业场所存在高温作业的企业应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原材料,工艺流程的设计宜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根据其具体条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原材料特性以及自然条件,通过采取工程控制措施和必要的组织措施,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和水蒸气释放、屏蔽热辐射源、加强通风、减少劳动时间、改善作业方式等,使室内和露天作业地点WBGT指数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劳动者室内和露天作业WBGT指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


第663题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将其分为3类:即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下列四种粉尘中,属于有机性粉尘的是(  )。


A.水泥粉尘

B.石英砂粉尘

C.木材粉尘

D.金属粉尘


参考答案:C


解析:

(1)无机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质粉尘;人工合成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

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种粉尘的混合存在,一般包括两种以上的粉尘。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混合性粉尘。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664题

某露天矿山开采出来的矿石运输主要采用间断一连续运输系统,其中连续运输系统主要由多部胶带运输机组成,胶带运输机转载处的粉尘控制措施主要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局部通风除尘系统主要由(  )组成。


A.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

B.局部排风罩、密闭罩、风管和风机

C.局部排风罩、密闭罩、净化设备和风机

D.密闭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


参考答案:A


解析:

局部通风除尘系统主要包括: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D选项中的密闭罩是局部排风罩的一种,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为选项A。


第665题

在工业生产中散发的各种粉尘、有害气体和蒸气等有毒有害物,如果不加控制,会使室内、外空气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人的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生态造成危害。在上述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


A.血液

B.消化道

C.皮肤

D.呼吸道


参考答案:D


解析: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666题

某炼油厂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烃类、有机硫化物。为了止危及人身安全,需要对炼油厂尾气进行净化,常用的净化方法是(  )。


A.直接燃烧法

B.高空排放法

C.袋滤法

D.静电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燃烧法是将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0,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的方法。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是在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必须采取燃烧处理时采用,如净化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主要用于净化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苯、醇、酯、醚、醛、酮、烷和酚类等有机蒸气。

洗涤法也称吸收法,是通过适当比例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完成沉降、降温、聚凝、洗净、中和、吸收和脱水等物理化学反应,以实现气体的净化。洗涤法是一种常用的净化方法,在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净化CO、S02、NOx、HF、SiF4、HCl、CL2、NH2、Hg蒸气、酸雾、沥青烟及有机蒸气。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气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667题

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下列关于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措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密闭空间进行强制通风

B.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

C.提供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D.采取静电消除措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应由用人单位实施安全作业准入。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密闭空间的职业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明确密闭空间作业负责人、被批准进入作业的劳动者和外部监护或监督人员及其职责。

在密闭空间外设置警示标识,告知密闭空间的位置和所存在的危害。

提供有关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

当实施密闭空间作业前,须评估密闭空间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以确定该密闭空间是否准入作业。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经容许的劳动者进入密闭空间。

提供密闭空间作业的合格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及报警仪器。

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668题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一般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类。下列设备产生的噪声中,属于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是(  )。


A.球磨机

B.汽轮机

C.冲压机

D.砂轮机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以下3类。

(1)空气动力噪声,是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和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是由于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和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冲,磁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669题

在生产中,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其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下列作业中,不会导致手臂振动病的是(  )。


A.操作风钻

B.操作凿岩机

C.操作冲压机床

D.操作空气锤


参考答案:C


解析: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操作锤打工具,如操作凿岩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和铆钉机等;②手持转动工具,如操作电钻、风钻、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和钻孔机等;③使用固定轮转工具,如使用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和电锯等;④驾驶交通运输车辆与使用农业机械,如驾驶汽车、使用脱粒机。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670题

电磁辐射属于物理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由于其频率、波长、量子能量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射频辐射是电磁辐射的一种。下列电磁辐射中,属于射频辐射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微波

D.X射线


参考答案:C


解析:

电磁辐射分为射频辐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等。射频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超高频电磁场、微波。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671题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C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在(  )°C以上并有较强辐射热的作业。


A.25

B.30

C.35

D.40


参考答案:B


解析:

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是指工作地点气温在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的锅炉间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的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672题

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复杂路面,易积水地点应设置(  )。


A.警告牌

B.指示牌

C.信号灯

D.指路牌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复杂路面,易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地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发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的第一节:运输事故主要类型与预防技术。


第673题

隔离栅是阻止人畜进入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之一,可有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保障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和效益的发挥。隔离栅按其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属网、钢板网、刺铁丝和(  )等类型。


A.常青绿篱

B.混凝土墩

C.尼龙绳网

D.髙粱秸秆


参考答案:A


解析:

隔离栅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使高速公路全封闭得以实现,并阻止人畜进入高速公路。它可有效地排除横向干扰,避免由此产生的交通延误或交通事故,保障高速公路效益的发挥。隔离栅按其使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金属网、钢板网、刺铁丝和常青绿篱几大类。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的第二节:公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674题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与相邻线间距为(  )mm。


A.4500

B.5000

C.5500

D.6000


参考答案:B


解析:

铁路线间距为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标准距离,线间最小距离的基本规定为:线路允许速度不超过14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000mm,站内正线、到发线和与其相邻线间为5000mm;线路允许速度140km/h以上至160km/h的区段,区间双线为4200mm,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间为5000mm,牵出线与其相邻线为6500mm。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的第三节: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675题

船舶的舵用于控制航向,螺旋桨用于推进与制动船舶。在控制船舶的航向、位置、速度、回转角速度等方面,最基本的要求是掌握船舶的(  )。


A.定位方法

B.导航方式

C.操纵特性

D.轮机特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舵用于控制航向,螺旋桨用于推进与制动船舶。要控制船舶的航向、位置、速度、回转角速度等,必须掌握船舶的操纵特性。了解船舶在舵作用下的保向与改向能力,惯性停船冲程及螺旋桨逆转制动冲程等规律。这些规律一般用船舶操纵运动方程式来描述。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六章《运输安全技术》的第五节:水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676题

机械伤害的危险性与机器的类型、用途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工作态度密切相关。预防机械伤害包括两方面对策:一是实现机械本质安全,二是保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安全。下列措施中,属于保护操作者及有关人员安全的措施有(  )。


A.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

B.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C.采用多人轮班作业的劳动方式

D.采取必要的行动增强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E.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保护操作者和有关人员安全:

①通过培训来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

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④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避免伤害的自觉性。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一节:机械行业安全概要。


第677题

冲压(剪)作业是靠压力机械和模具对管材、带材等施加外力,使之变形或分离获得所需冲压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剪)事故可能发生在冲压(剪)机械的各个部位。冲压(剪)作业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


A.操作者使用弹性夹钳送进工件

B.关键零件磨损、变形导致机器动作失控

C.控制开关失灵导致机器错误动作

D.模具缺陷导致意外状态

E.刚性离合器一旦接合运行,将完成冲压(剪)的一个循环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冲压作业的危险因素:

根据发生事故的原因分析,冲压作业中的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结构具有的危险。相当一部分冲压设备采用的是刚性离合器。这是利用凸轮机构使离合器接合或脱开,一旦接合运行,就一定要完成一个循环后才会停止。假如在此循环中手不能及时从模具中抽出,就必然会发生伤手事故。

(2)动作失控。设备在运行中还会受到经常性的强烈冲击和振动,使一些零部件变形、磨损以至碎裂,引起设备动作失控而发生危险的连冲或事故。

(3)开关失灵。设备的开关控制系统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动作。

(4)模具的危险。操作时手就要直接或经常性地伸进模具才能完成作业。有缺陷的模具则可能因磨损、变形或损坏等原因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发生意外而导致事故。

在冲压作业中,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的事故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三节: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第678题

金属铸造是将熔融的金属注入、压入或吸入铸模的空腔中使之成型的加工方法。铸造作业中存在着火灾及爆炸、灼烫、高温和热辐射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因此,铸造作业应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列关于浇注作业的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有(  )。


A.浇注前检查浇包、升降机构、自锁机构、抬架是否完好

B.所有与铁水接触的工具使用前烘干

C.浇包盛铁水不得超过容积的90%

D.操作工穿戴好防护用品

E.现场有人统一指挥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浇注作业一般包括烘包、浇注和冷却三个工序。浇注前检查浇包是否符合要求,升降机构、倾转机构、自锁机构及抬架是否完好、灵活、可靠;浇包盛铁水不得太满,不得超过容积的80%(C项错误),以免洒出伤人;浇注时,所有与金属溶液接触的工具,如扒渣棒、火钳等均需预热(B项错误,并非烘干),防止与冷工具接触产生飞溅。此外,该过程中操作工需穿戴好防护用品,现场需有人统一指挥。


第679题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锻造的主要设备有锻锤、压力机、加热炉等。下列关于锻造设备安全技术措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位不得有棱角

B.蓄力器应装有安全阀,且安全阀的重锤应位于明处

C.控制按钮有按钮盒,启动按钮为红色按钮、停车按钮为绿色按钮

D.启动装置的结构和安装应能防止锻造设备意外开启或自动开启

E.外露的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曲柄传递、皮带传动机构有防护罩


参考答案:ADE


解析:

锻造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1)锻压机械的机架和突出部分不得有棱角或毛刺。

(2)外露的传动装置(齿轮传动、摩擦传动、曲柄传动或皮带传动等)必须要有防护罩。防护罩需用铰链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不动部件上。

(3)启动装置的结构应能防止锻压设备意外的开动或自动开动。

(4)电动启动装置的按钮盒,其按钮上需标有“启动”、“停车”等字样。停车按钮为红色,其位置比启动按钮高10—12 mm。

(5)任何类型的蓄力器都应有安全阀。安全阀必须由技术检查员加铅封。并定期进行检查。

(6)安全阀的重锤必须封在带锁的锤盒内。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


第680题

机械安全是指机器在预定使用条件下执行其功能和在对其进行运输、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拆卸和处理时,不致对操作者造成损伤或危害其健康的能力。机械安全的特性包括(  )。


A.系统性

B.友善性

C.防护性

D.局部性

E.整体性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现代机械安全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系统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应建立在心理、信息、控制、可靠性、失效分析、环境学、劳动卫生、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基础上,并综合与系统地运用这些科学技术。

(2)防护性

通过对机械危险的智能化设计,应使机器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发挥预定功能,包括误操作时,其机器和人身均是安全的,使人对劳动环境、劳动内容和主动地位的提高得到不断改善。

(3)友善性

机械安全设计涉及到人和人所控制的机器,它在人与机器之间建立起一套满足人的生理特性、心理特性,充分发挥人的功能的、提高人机系统效率的安全系统,在设计中通过减少操作者的紧张和体力来提高安全性,并以此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其可靠性。

(4)整体性

现代机械的安全设计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导致危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整体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优设计方案。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九节:机械的特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