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641题

压力容器的元件开裂、穿孔、密封失效等会造成容器内的介质泄漏。当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切断泄漏处相关联的阀门

B.堵漏

C.打开放空管排气

D.控制周围明火


参考答案:C


解析: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

1)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2)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3)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4)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

5)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防止静电产生。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642题

安全附件是为了使压力容器安全运行而安装在设备上的一种安全装置,应根据压力容器自身的特点安装不同的安全附件。在盛装液化气体的钢瓶上,应用最广泛的安全附件是(  )。


A.爆破片

B.易熔塞

C.紧急切断阀

D.减压阀


参考答案:B


解析:

易熔塞属于“熔化型”(“温度型”)安全泄放装置,它的动作取决于容器壁的温度,主要用于中、低压的小型压力容器,在盛装液化气体的钢瓶中应用更为广泛。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643题

某单位司炉班长巡视时发现一台运行锅炉的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水位刻度,同时有人报告锅炉水泵故障,已停止运转多时,司炉班长判断锅炉已缺水,立即按紧急停炉程序进行处置。下列紧急停炉处置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启动备用泵给锅炉上水

B.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C.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加大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启动备用泵给锅炉上水,并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D.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


参考答案:D


解析:

紧急停炉的操作次序是:立即停止添加燃料和送风,减弱引风;与此同时,设法熄灭炉膛内的燃料,对于一般层燃炉可以用砂土或湿灰灭火,链条炉可以开快挡使炉排快速运转,把红火送入灰坑;灭火后即把炉门、灰门及烟道挡板打开,以加强通风冷却;锅内可以较快降压并更换锅水,锅水冷却至70℃左右允许排水。因缺水紧急停炉时,严禁给锅炉上水,并不得开启空气阀及安全阀快速降压。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644题

对一台在用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中,检验人员发现容器制造时焊缝存在超标的体积性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发展或扩大。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划分规则,该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为(  )级。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划分规则:

2级:技术资料基本齐全;设计制造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根据检验报告,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且不易修复的一般性缺陷;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3级:技术资料不够齐全;主体材料、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造时存在的某些不符合法规和标准的问题或缺陷,焊缝存在超标的体积性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发展或扩大;其检验报告确定在规定的定期检验周期内,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安全使用。

4级:主体材料不符合有关规定,或材料不明,或虽属选用正确,但已有老化倾向;主体结构有较严重的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的缺陷,强度经校核尚能满足要求;焊接质量存在线性缺陷;根据检验报告,未发现缺陷由于使用因素而发展或扩大;使用过程中产生了腐蚀、磨损、损伤、变形等缺陷,其检验报告确定为不能在规定的操作条件下或在正常的检验周期内安全使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处理,提高安全状况等级,否则只能在限定的条件下短期监控使用。 

5级:无制造许可证的企业或无法证明原制造单位具备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制造的压力容器;缺陷严重、无法修复或难于修复、无返修价值或修复后仍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以判废,不得继续作承压设备使用。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645题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包括审查技术文件、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等项目。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内容的是(  )。


A.力矩限制器检查

B.液压系统检查

C.额定载荷试验

D.静载荷试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如下:

(1)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1次;

(2)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1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1次。

性能试验中的额定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动载荷试验项目,首检和首次定期检验时必须进行,额定载荷试验项目,以后每间隔1个检验周期进行1次。

(3)定期检验的内容

1)技术文件审查,作业环境和外观检查,司机室检查。

2)金属结构检查:主要受力构件(如主梁、端梁、吊具横梁等)无明显变形,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螺栓和销轴等连接无松动,无缺件、损坏等缺陷,箱型起重臂(伸缩式)侧向单面调整间隙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检查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轨道是否存在明显松动,是否影响其运行;检查电气与控制系统,液压系统,主要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包括吊钩、钢丝绳、滑轮、减速器、开式齿轮、车轮、联轴器、卷筒、环链等)。

4)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检查:包括制动器,超速保护装置,起升高度(下降深度)限位器,料斗限位器,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防风防滑装置,防倾翻安全钩,缓冲器和止挡装置,应急断电开关,扫轨板下端(距轨道),偏斜显示(限制)装置,连锁保护装置,防后翻装置和自动锁紧装置,断绳(链)保护装置,强迫换速装置,回转限制装置,防脱轨装置,起重量起升速度转换连锁保护装置,专项安全保护和防护装置等。

5)性能试验:空载试验,额定载荷试验。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三节:起重机械安全技术。


第646题

做好压力容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可以使压力容器保持完好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压力容器使用寿命。下列项目中,属于压力容器日常维护保养项目的是(  )。


A.容器及其连接管道的振动检测

B.保持完好的防腐层

C.进行容器耐压试验

D.检査容器受压元件缺陷扩展情况


参考答案:B


解析:

容器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保持完好的防腐层。工作介质对材料有腐蚀作用的容器,常采用防腐层来防止介质对器壁的腐蚀,如涂漆、喷镀或电镀、衬里等。如果防腐层损坏,工作介质将直接接触器壁而产生腐蚀,所以要常检查,保持防腐层完好无损。若发现防腐层损坏,即使是局部的,也应该先经修补等妥善处理以后再继续使用。

(2)消除产生腐蚀的因素。有些工作介质只有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对容器的材料产生腐蚀。因此要尽力消除这种能引起腐蚀的、特别是应力腐蚀的条件。例如,一氧化碳气体只有在含有水分酌情况下才可能对钢制容器产生应力腐蚀,应尽量采取干燥、过滤等措施;碳钢容器的碱脆需要具备温度、拉伸应力和较高的碱液浓度等条件,介质中含有稀碱液的容器,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使稀液浓缩的条件,如接缝渗漏,器壁粗糙或存在铁锈等多孔性物质等;盛装氧气的容器,常因底部积水造成水和氧气交界面的严重腐蚀,要防止这种腐蚀,最好使氧气经过干燥,或在使用中经常排放容器中的积水。

(3)消灭容器的“跑、冒、滴、漏”,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跑、冒、滴、漏”不仅浪费原料和能源,污染工作环境,还常常造成设备的腐蚀,严重时还会引起容器的破坏事故。

(4)加强容器在停用期间的维护。对于长期或临时停用的容器,应加强维护。停用的容器,必须将内部的介质排除干净,腐蚀性介质要经过排放、置换、清洗等技术处理。要注意防止容器的“死角”积存腐蚀性介质。

要经常保持容器的干燥和清洁,防止大气腐蚀。试验证明,在潮湿的情况下,钢材表面有灰尘、污物时,大气对钢材才有腐蚀作用。

(5)经常保持容器的完好状态。容器上所有的安全装置和计量仪表,应定期进行调整校正,使其始终保持灵敏、准确;容器的附件、零件必须保持齐全和完好无损,连接紧固件残缺不全的容器,禁止投入运行。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二节:锅炉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


第647题

锅炉蒸发表面(水面)汽水共同升起,产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叫汽水共腾。汽水共腾会使蒸汽带水,降低蒸汽品质,造成过热器结垢,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汽设备的安全运行。下列锅炉运行异常状况中,可导致汽水共腾的是(  )。


A.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冲击

B.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

C.锅水含盐量太低

D.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


参考答案:D


解析:

2)形成汽水共腾原因。

一是锅水品质太差。由于给水品质差、排污不当等原因,造成锅水中悬浮物或含盐量太高,碱度过高。由于汽水分离,锅水表面层附近含盐浓度更高,锅水粘度很大,气泡上升阻力增大。在负荷增加、汽化加剧时,大量气泡被粘阻在锅水表面层附近来不及分离出去,形成大量泡沫,使锅水表面上下翻腾。

二是负荷增加和压力降低过快。当水位高、负荷增加过快、压力降低过速时,会使水面汽化加剧,造成水面波动及蒸汽带水。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第648题

火灾可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进行分类,也可按照物质的燃烧特性进行分类。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下列关于火灾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B.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

C.E类火灾是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D.F类火灾是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

《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嘛、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649题

根据燃烧发生时出现的不同现象,可将燃烧现象分为闪燃、自燃和着火。油脂滴落于高温部件上发生燃烧的现象属于(  )。


A.阴燃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参考答案:D


解析:

阴燃是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闪燃是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650题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爆炸现象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周围介质发生持续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B.爆炸瞬间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C.爆炸点附近产生浓烟

D.爆炸瞬间附近温度急剧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骤然释放或转化的现象。在这种释放和转化的过程中,系统的能量将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等。

一般说来,爆炸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爆炸过程高速进行;

•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多数爆炸伴有温度升高;

•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的物质遭到破坏。

爆炸最主要的特征是爆炸点及其周围压力急剧升高。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651题

天然气的组分有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与纯甲烷气体比较,天然气的爆炸可能性(  )。


A.低于甲烷

B.高于甲烷

C.与甲烷一样

D.随甲烷比例减小而降低


参考答案:B


解析:

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m——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L1、L2、L3——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V1+ V2+ V3+… = 100%

某种天然气的组成如下:甲烷80%,乙烷15%,丙烷4%,丁烷1%。各组分相应的爆炸下限分别为5%,3.22%,2.37%和1.86%,则天然气的爆炸下限为;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652题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粉尘爆炸机理比气体爆炸复杂的多。下列关于粉尘爆炸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粉尘爆炸速度比气体爆炸大

B.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

C.粉尘爆炸的感应期比气体爆炸短

D.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气体爆炸大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粉尘爆炸过程可以看出粉尘爆炸有如下特点:

(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粉尘的爆炸过程比气体的爆炸过程复杂,要经过尘粒的表面分解或蒸发阶段及由表面向中心延烧的过程,所以感应期比气体长得多。

(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性。因为粉尘初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将堆积的粉尘扬起,悬浮在空气中,在新的空间形成达到爆炸极限浓度范围内的混合物,而飞散的火花和辐射热成为点火源,引起第二次爆炸,这种连续爆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粉尘有不完全燃烧现象,在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CO及粉尘(如塑料粉)自身分解的有毒气体,会伴随中毒死亡的事故。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653题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其主要功能包括多方面。下列关于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记忆和识别功能

B.具有火灾应急照明功能

C.具有防排烟、通风空调功能

D.具有自动检测和灭火功能


参考答案:A


解析:

火灾报警控制器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种;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称为火灾警报装置,火灾警报器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火灾警报装置,它以声、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以警示人们采取安全疏散、灭火救灾措施;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消防设备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称为消防控制设备。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


第654题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作用机理是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域缺氧而灭火。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二氧化碳液体可在常温常压下生成1000L左右的气体,足以使lm3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氧气含量低于15%时燃烧终止

C.二氧化碳灭火器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火灾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硝酸盐等氧化剂火灾的扑灭效果好


参考答案:C


解析: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的一种灭火器具,其利用降低氧气含量,造成燃烧区窒息而灭火。一般当氧气的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浓度达30%~35%时,燃烧中止。1kg的二氧化碳液体,在常温常压下能生成500L左右的气体,这些足以使lm2空间范围内的火焰熄灭。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的气体,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档案、精密仪器仪表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二节:消防设施与器材。


第655题

某加工玉米淀粉的生产企业在对振动筛进行清理和维修过程中,发生淀粉爆炸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初步调查,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具使用不当。造成该起爆炸事故的原因是使用了(  )工具。


A.铁质

B.铁铜合金

C.木质

D.铝质


参考答案:A


解析:

粉碎应在单独工房进行,粉碎前后应筛掉机械杂质,筛选时不得采用铁质、塑料等产生火花和静电的工具。

装、筑药工具应采用木、铜、铝制品或不产生火花的材质制品,严禁使用铁质工具。工作台上等冲击部位必须垫上接地导电橡胶板。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第656题

在工业生产中应根据可燃易爆物质的燃爆特性,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避免爆炸事故。下列关于爆炸控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乙炔管线连接处尽量采用焊接

B.用四氯化碳代替溶解沥青所用的丙酮溶剂

C.天然气系统投用前,采用一氧化碳吹扫系统中的残余杂物

D.汽油储罐内的气相空间充入氮气保护


参考答案:C


解析:

常用的不燃溶剂主要有甲烷和乙烷的氯衍生物,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烷等。使用汽油、丙酮、乙醇等易燃溶剂的生产,可以用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或丁醇、氯苯等不燃溶剂或危险性较低的溶剂代替。又如四氯化碳用于代替溶解脂肪、沥青、橡胶等所采用的易燃溶剂。但这类不燃溶剂具有毒性,在发生火灾时能分解放出光气,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为避免泄漏,必须保证设备的气密性,严格控制室内的蒸气浓度,使之不得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第657题

为了保证烟花爆竹在生产、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安全可靠,烟火药组分除了氧化剂和可燃剂之外,还有(  )。


A.还原剂和黏结剂

B.黏结剂和阻化剂

C.安定剂和还原剂

D.黏结剂和安定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烟火药最基本的组成是氧化剂和可燃剂。氧化剂提供燃烧反应时所需要的氧,可燃剂提供燃烧反应赖以进行所需的热。但仅有单一的氧化剂和可燃剂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很难在工程应用上获得理想的烟火效应。因此,实际应用的烟火药除氧化剂和可燃剂外,还包括制品具有一定强度的黏结剂,产生特种烟火效应的功能添加剂(如使火焰着色的物质,增加烟雾浓度的发烟物质,增加火焰亮度的其他可燃物质,燃速缓慢的惰性添加物质)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四节: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第658题

粉状乳化炸药是将水相和油相在高速的运转和强剪切力作用下,借助乳化剂的乳化作用而形成乳化基质,再经过敏化剂敏化得到的一种油包水型的爆炸性物质。粉状乳化炸药生产中,火灾爆炸主要来自(  )的危险性。


A.物质

B.环境

C.气候

D.管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粉状乳化炸药生产的火灾爆炸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如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与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引起的危险性。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五节: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第659题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这个安全距离称作(  )。


A.内部安全距离

B.外部安全距离

C.扩展安全距离

D.适当安全距离


参考答案:B


解析:

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作外部安全距离。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五节: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第660题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下列关于爆炸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低能量密度的气体产物,以极高的速度向周围膨胀,强烈压缩周围的静止空气,使其压力、密度和温度突跃升高

B.爆炸的机械破坏效应会使容器、设备、装置以及建筑材料等的碎片,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飞散而造成伤害

C.爆炸发生时,特别是较猛烈的爆炸往往会引起反复较长时间的地震波

D.粉尘作业场所轻微的爆炸冲击波导致地面上的粉尘扬起,引起火灾


参考答案:B


解析:

爆炸过程表现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物质的(或系统的)潜在能以一定的方式转化为强烈的压缩能;第二阶段,压缩物质急剧膨胀,对外做功,从而引起周围介质的变化和破坏。不管由何种能源引起的爆炸,它们都同时具备两个特征,即能源具有极大的密度和极大的能量释放速度。

(二)爆炸破坏作用

(1)冲击波;

(2)碎片冲击;

(3)震荡作用;

(4)次生事故。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