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历史真题(815题)


第621题

剪板机用于各种板材的裁剪。下列关于剪板机操作与防护的要求中,正确的是(  )。


A.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相同材质不同厚度的板料可以叠料剪切

B.剪板机的皮带、齿轮必须有防护罩,飞轮则不应装防护罩

C.操作者的手指离剪刀口至少保持100mm的距离

D.根据被裁剪板料的厚度调整剪刀口的间隙


参考答案:D


解析:

操作剪板机时应注意:

    (1)工作前要认真检查剪板机各部是否正常,电气设备是否完好,润滑系统是否畅通;清除台面及其周围放置有工具、量具等杂物以及边角废料。

    (2)不要独自1人操作剪板机,应由2—3人协调进行送料、控制尺寸精度及取料等,并确定由1人统一指挥。

    (3)要根据规定的剪板厚度,调整剪板机的剪刀间隙。不准同时剪切2种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板料;不得叠料剪切。剪切的板料要求表面平整,不准剪切无法压紧的较窄板料。

    (4)剪板机的皮带、飞轮、齿轮以及轴等运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

    (5)剪板机操作者送料的手指离剪刀口应保持最少200mm以外的距离,并且离开压紧装置。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三节  冲压(剪)机械安全技术


第622题

木工机械刀轴转速高、噪声大,容易发生事故。下列危险有害因素中,属于木工机械加工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是(  )。


A.高处坠落

B.热辐射

C.粉尘

D.电离辐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木工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

(1)机械伤害;

(2)火灾和爆炸;

(3)木材的生物、化学危害;

(4)木粉尘危害;

(5)噪声和振动危害。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第623题

在木材加工的诸多危险因素中,木料反弹的危险性大,发生概率高。下列木材加工安全防护的措施中,不适于防止木料反弹的是(  )。


A.采用安全送料装置

B.设置止逆器

C.设置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

D.设置分离刀


参考答案:A


解析:

针对木材加工作业中的木料反弹危险,应采用安全设置分离刀、防反弹安全屏护装置。A选项属于防止手被割伤的安全装置。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四节:木工机械安全技术。 


第624题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锻造生产中存在多种危险有害因素。下列关于锻造生产危险有害因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噪声、振动、热辐射带来职业危害,但无中毒危险

B.红热的锻件遇可燃物可能引燃成灾

C.红热的锻件及飞溅的氧化皮可造成人员烫伤

D.锻锤撞击、锻件或工具被打飞、模具或冲头打崩可导致人员受伤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是:

(1)机械伤害。锻造加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锻锤锤头击伤;打飞锻件伤人;辅助工具打飞击伤;

模具、冲头打崩、损坏伤人;原料、锻件等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砸伤;操作杆打伤、锤杆断裂击伤等。

(2)火灾爆炸。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3)灼烫。锻造加工坯料常加热至800~1 200℃,操作者一旦接触到红热的坯料、锻件及飞溅氧化皮等,必定被烫伤。

在锻造生产中易发生的职业危害是:

(1)噪声和振动。锻锤以臣大的力量冲击坯料,产生强烈的低频率噪声和振动,可引起职工听力降低或患振动病。

(2)尘毒危害。火焰炉使用的各种燃料燃烧生产的炉渣、烟尘,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微粒。

(3)热辐射。加热炉和灼热的工件辐射大量热能。

火焰炉使用的各种燃料燃烧生产的炉渣、烟尘,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和粉尘微粒,可以导致中毒,即锻造作业中的尘毒危害。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六节:锻造安全技术


第625题

人机系统可分为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两类。在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的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保证作用。下列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的人机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

B.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机器的冗余系统是否失灵

C.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该闭环系统机器自身的控制

D.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该系统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工操作、半自动化系统的人机系统,人机共体,或机为主体,系统的动力源由机器提供,人在系统中主要充当生产过程的操作者与控制者,即控制器主要由人来操作。在控制系统中设置监控装置,如果人操作失误,机器会拒绝执行或提出警告,这是现代生产中应用最多的人机系统。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 


第626题

某职工在皮包加工厂负责给皮包上拉链,工作时间从8:00到16:00。工作一段时间后,该职工认为作业单一、乏味,没有兴趣,经常将拉链上错。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原理,造成该职工经常将拉链上错的主要原因是(  )。


A.肌肉疲劳

B.体力疲劳

C.心理疲劳

D.行为疲劳


参考答案:C


解析:

造成心理疲劳的诱因主要有:

①劳动效果不佳。在相当长时期内没有取得满意的成果,会引发心理疲劳。

②劳动内容单调。作业动作单一、乏味,不能引起作业者的兴趣。如流水线上分工过细的专门操作,显示器前的监视工作等。

③劳动环境缺少安全感。涉及技术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职业的稳定性,以及不适的督导和过分的暗示,造成心理压力与精神负担。

④劳动技能不熟练。当工作任务的繁复程度远远超过了劳动者能力水平。网难大,负担重,压力大,力不能负时.也易产生心理疲劳。

⑤劳动者本人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导致的精神状态欠佳、人际关系不好,上下级关系紧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顺等都可能引起心理疲劳。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八节:人的特性。


第627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保证新建或在用供水和供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降低或消除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应检查检测供水和供气管道内部结构的裂纹、腐蚀等情况。常用的检测技术是(  )。


A.超声探伤

B.渗透探伤

C.涡流探伤

D.磁粉探伤


参考答案:A


解析:

超声波是比声波振动频率更高的波,检测中常用的是1~5MHz的超声波。与声波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波长短、在高密度固体中损失小及在不同密度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大等特点。因此,利用超声波可以对所有固体材料进行探伤和检测。它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还可以检查管道中流体的流量、流速以及泄露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九节:机械的特性。


第628题

人机系统的任何活动实质上是信息及能量的传递和交换。人机之间在进行信息及能量传递和交换中,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  )。


A.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操纵功能

B.传感功能、记忆功能、检测功能

C.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检测功能

D.传感功能、信息处理功能、操纵功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在人机系统中主要有3种功能:

   (1)传感功能。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的看、听、摸等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信息,如物体、事件、机器、显示器、环境或工作过程等,将这些刺激信息作为输入传递给人的中枢神经。

   (2)信息处理功能。大脑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判断、评价,然后做出决策。

   (3)操纵功能。将信息处理的结果作为指令,指挥人的行动,即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如操纵控制器、使用工具、处理材料等,最后达到人的预期目的,如机器被开动运转、零件被加工成形、机器的故障已被排除、缺陷零件已被修复或者更换等。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八节:人的特性。


第629题

机械伤害风险的大小除取决于机器的类型、用途、使用方法和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外,还与人们对危险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险的措施有关。下列措施中,属于实现机械本质安全的是(  )。


A.通过培训,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

B.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

C.减少接触机器危险部件的次数

D.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部位更加醒目


参考答案:C


解析:

实现机械安全:

①消除产生危险的原因。

②减少或消除接触机器的危险部件的次数;

③使人们难以接近机器的危险部位(或提供安全装置,使得接近这些部位不会导致伤害);

④提供保护装置或者防护服。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九节:机械的特性。


第630题

工作场所作业面的照度会受到人工照明、自然采光条件以及设备的布置、光线反射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还与工作人员的体位有关。对于站立工作的场合,测定照度时,测点的位置应选取在其地面上方(  )cm处。


A.40

B.60

C.85

D.150


参考答案:C


解析:

测定工作场所的照度,可以使用光电池照度计。工作场所内部空间的照度受人工照明、自然采光以及设备布置、反射系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考虑选择什么地方作为测定位置。一般站立工作的场所取地面上方85cm,坐位工作时取40cm处进行测定。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一章《机械安全技术》的第十节:人机作业环境。


第631题

下图是某工地一起重大触电事故的现场图片。20余名工人抬瞭望塔经过10kV架空线下方时发生强烈放电,导致多人触电死亡。按照触电事故的类型,该起触电事故属于(  )。


A.低压直接接触电击

B.高压直接接触电击

C.高压间接接触电击

D.低压间接接触电击


参考答案:B


解析:

10kv属于高压电,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此题中的架空线正在正常输电,不存在故障状态。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第632题

电气装置内部短路时可能引起爆炸,有的还可能本身直接引发空间爆炸。下图所示的4种电气设备中,爆炸危险性最大,而且可能酿成空间爆炸的是(  )。


A.直流电动机

B.低压断路器

C.油浸式变压器

D.干式变压器


参考答案:C


解析:

油浸式变压器火灾爆炸。变压器油箱内充有大量的用于散热、绝缘、防止内部元件和材料老化以及内部发生故障时熄灭电弧作用的绝缘油。变压器油的闪点在130一140℃之间。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在高温或电弧的作用下,变压器内部故障点附近的绝缘油和固态有机物发生分解,产生易燃气体。如故障持续时间过长,易燃气体愈来愈多,使变压器内部压力急剧上升,若安全保护装置(气体继电器、防爆管等)未能有效动作时,会导致油箱炸裂,发生喷油燃烧。燃烧会随着油流的蔓延而扩展,形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危害。造成停电、影响生产等重大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等重大事故。

除油浸变压器外,多油断路器等充油设备也可能发生爆炸。充油设备的绝缘油在高温电弧作用下气化和分解,喷出大量油雾和可燃气体,还可引起空间爆炸。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第633题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具有雷电流幅值大、雷电流陡度大、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等特点。下列关于雷电破坏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破坏电力设备的绝缘

B.引起电气设备过负荷

C.造成电力系统过负荷

D.引起电动机转速异常


参考答案:A


解析:

雷电具有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等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破坏高压输电系统。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的电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二次放电也可能造成电击,伤害人命;形成接触电压电击和跨步电压导致触电事故;雷击产生的静电场突变和电磁辐射,干扰电视电话通讯,甚至使通讯中断;雷电也能造成飞行事故。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能够烧毁导体;使金属熔化、飞溅引发火灾或爆炸。球雷侵入可引起火灾。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使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汽化为大量气体,导致被击物破坏或爆炸。雷击时产生的冲击波也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此外,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的电磁作用力也会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电气危险因素及事故种类。


第634题

对地电压指带电体与零电位大地之间的电位差。下图为TT系统〔即配电变压器低压中性点(N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M)的外壳也直接接地的系统〕示意图。已知低压中性点接地电阻RN=2.2Ω、设备外壳接地电阻RM=2.8Ω、配电线路相电压U=220V。当用电设备发生金属性漏电(即接触电阻接近于零)时,该设备对地电压为(  )V。


A.220

B.123.2

C.96.8

D.36


参考答案:B


解析:

TT系统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做中性线也叫做工作零线。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当用电设备发生金属性漏电时,电流回路是220V电源——设备外壳接地电阻RM=2.8Ω——大地(电势=0V)——低压中性点接地电阻RN=2.2Ω——220V电源,回路的电流是220V/(2.8+2.2)=44A,该设备对地电压为44A×2.8=123.2V。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第635题

直击雷、闪电感应(雷电感应、感应雷)、球形雷(球雷)、雷击电磁脉冲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下列关于避雷针安全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避雷针能防闪电静电感应

B.避雷针能防直击雷

C.避雷针能防闪电电磁感应

D.避雷针能防雷击电磁脉冲


参考答案:B


解析:

外部防雷装置指用于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接闪器有接闪杆(以前称为避雷针)、接闪带(以前称为避雷带)、接闪线(以前称为避雷线)、接闪网(以前称为避雷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

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起到拦截闪击的作用,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保护被保护物免受雷击。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第636题

为防止静电危害,在装、卸油现场,应将所有正常时不带电的导体连通成整体并接地。下图是装油鹤管的示意图。下列装油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先接地后开始装油,结束时先断开接地线后停止装油

B.先接地后开始装油,结束时先停止装油后断开接地线

C.先开始装油后接地,结束时先停止装油后断开接地线

D.先开始装油后接地,结束时先断开接地线后停止装油


参考答案:B


解析:

接地是防静电危害的最基本措施,它的目的是使工艺设备与大地之间构成电气上的泄漏通路,将产生在工艺过程的静电泄漏于大地,防止静电的积聚。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

汽车槽车、铁路槽车在装油之前,应与储油设备跨接并接地;装、卸完毕先拆除油管,后拆除跨接线和接地线。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四节:雷击和静电防护技术。


第637题

绝缘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措施之一,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应经常检测。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定。下列关于绝缘电阻测定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动机满负荷运行情况下进行测量

B.在电动机空载运行情况下进行测量

C.在电动机断开电源情况下进行测量

D.在电动机超负荷运行情况下进行测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绝缘电阻是衡量绝缘性能优劣的最基本的指标。在绝缘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中,经常需要测定其绝缘电阻。通过测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定某些电气设备的绝缘好坏,判断某些电气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的绝缘情况等。以防因绝缘电阻降低或损坏而造成漏电、短路、电击等电气事故。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五节:电气装置安全技术。


第638题

漏电保护又称剩余电流保护,在保障用电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运行中的漏电保护装置必须保持在完好状态。下图为一微型漏电保护断路器。图中圆圈内的按钮是(  )。


A.复位按钮

B.试验按钮

C.分闸按钮

D.合闸按钮


参考答案:B


解析: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又称漏电保护,是利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气事故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所谓剩余电流,是指流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主回路电流瞬时值的相量和(用有效值表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简称RCD,主要用于防止人身电击,防止因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由检测元件、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元件和比较元件)、执行机构三个基本环节及辅助电源和试验装置构成。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试验装置,由一只限流电阻和检查按钮相串联的支路构成,模拟漏电的路径,以试验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动作。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二章《电气安全技术》的第二节:触电防护技术。


第639题

特种设备中,压力管道是指公称直径>25mm并利用一定的压力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道。下列介质中,必须应用压力管道输送的是(  )。


A.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0.1MPa (表压)的气体

B.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化气体

C.最高工作温度低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D.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第640题

水在锅炉管道内流动,因速度突然发生变化导致压力突然变化,形成压力波在管道内传播的现象叫水击。水击现象常发生在给水管道、省煤器、过热器、锅筒等部位,会造成管道、法兰、阀门等的损坏。下列关于预防水击事故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快速开闭阀门

B.使可分式省煤器的出口水温高于同压力下饱和温度40°C

C.暖管前彻底疏水

D.上锅筒快速进水,下锅筒慢速进汽


参考答案:C


解析:

为了预防水击事故,给水管道和省煤器管道的阀门启闭不应过于频繁,启闭速度要缓慢;对可分式省煤器的出口水温要严格控制,使之低于同压力下的饱和温度40℃;防止满水和汽水共腾事故,暖管之前应彻底疏水;上锅筒进水速度应缓慢,下锅筒进汽速度也应缓慢。

发生水击时,除立即采取措施使之消除外,还应认真检查管道、阀门、法兰、支撑等,如无异常情况,才能使锅炉继续运行。 

【考点来源】该考点来自教材的第三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的第一节:特种设备事故的类型。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