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61题)



第322题

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下列作品中,不属于狄更斯的是()。


A.《呼啸山庄》

B.《荒凉山庄》

C.《匹克威克外传》

D.《大卫·科波菲尔》


参考答案:A



第324题

在 Word 中,新建的文档执行“文件”选中的“保存”,产生的结果是()。


A.直接保存文档的内容

B.弹出“另存为”,提示重命名

C.直接以“文档”为名存盘

D.弹出警告框,操作终止


参考答案:B


第325题

王老师在Powerpoint中的对象需要进行动画设置。下列选项中在普通视图中不能完成的操作是()。


A.改变某一对象的动画播放速度

B.改变某一对象的动画播放次数

C.复制某一对象到新幻灯片

D.复制某一对象的动画设置到幻灯片母版中


参考答案:D


第326题

下列选项中与“中年人--成年人”逻辑关系相同的是()。


A.赞助人--制片人

B.重庆人--上海人

C.运动员--裁判员

D.司令员--指挥员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年人--成年人是包含于的关系,A是交叉关系,B是并列关系,C并列关系,D是包含于的关系。



第328题

材料:黄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联系实际,她把学生带到运动场,讲解多边形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她用牙膏盒、肥皂盒让学生体验点、线、面一体的知识。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距离=速度×时间”;她还拍了一张鞋柜,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重要性……有同事说:“黄老师你脑子真灵,天生就是教书的料!”黄老师说:“哪里有天生的教师啊!我经常在课后琢磨存在的问题,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寻找改进的方法。”这样,日积月累,黄老师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她常说:“课后总结要及时,越及时越有效。”

黄老师还是大家公认爱读书的人。“不看书不行啊。当老师,经验固然重要,但老师和学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节课都是新的。教学需要新能量。”她说,“我的进步,离不开读书。”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黄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解析:

黄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中的相关要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发展不只是在学业方面,更体现在对学生人格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关心上。材料中,黄老师用角色扮演、道具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会知识,在学习上帮助引导学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积极参与课程的建设。材料中,黄老师牙膏和肥皂盒等做成了道具让学生体验点面的计算,丰富了课程。

(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材料中,黄老师经常研究遇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做到了这一条。

(4)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教师要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材料中,黄老师经常课后琢磨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征求学生们的意见,寻求改进的方法,做到了自我反思。

(5)教师应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黄老师热爱读书,积极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养。总之,黄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综上所述,黄老师践行了新课改教师观的要求,作为新教师,我们应积极学习。真正关心帮助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329题

材料:针对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成老师在班上开展“温情支票”活动,她自己带头设计了4张“温情支票”,每张“支票”写上“兑付”对象、内容及有效期限,然后一一履行“支票”上的承诺。小萌英语基础较差,成老师设计了一张“温情支票”送给她,承诺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此后,成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激励。长此以往,小萌的英语成绩有了提升,小萌也设计了一张“温情支票”送给成老师,内容是“成老师,我好想做您的女儿!有效期:一辈子!”

在成老师的示范下,同学们纷纷制作自己的“温情支票”,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意愿自主选择“兑付”对象、内容、有效期限等,有的写给同桌,承诺帮助他提高成绩;有的写给朋友,承诺向他学习,鼓励自我;有的写给父母,承诺帮做家务;有的写给自己,承诺努力学习,通过开展“温情支票”的活动,同学们学会了分享,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也懂得关心他人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成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解析:

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

(1)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成老师设计温情支票活动帮助学生改变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情况,还利用托管时间辅导英语成绩差的小萌,做到了爱岗敬业。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成老师设计活动带动学生参加并帮助学生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成老师没有歧视成绩差的小萌,还给了她一张温情支票,利用托管时间辅导英语成绩差的小萌,体现了关爱学生。

(3)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成老师通过温情支票的活动,带动同学学会了分享,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了教书育人。

(4)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材料中,在成老师的示范下,学生都做了温情支票,给了同桌、父母、自己,学会了分享,成老师做到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总之,成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第330题

材料:在中国古代的艺术鉴赏和诗话文评中,有一组耐人寻味的对立--匠心与匠气。匠心说的是独特的艺术构思。比如唐人张祜在《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中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钱谦益也评价沈周:“声而为诗歌,绘而为图画,经营挥酒,匠心独妙。”不难看出,在诸多文论品评中,“匠心”所指,大抵是褒扬之词。

至于“匠气”,则落得有些下乘了。王夫之在《姜斋诗话》在品评咏物诗时特别指出“匠气”和“士气”,正有格调的高下之分。而清代的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格外提出“画忌六气”,其中就有“二日匠气,工而无韵”。不难看出,在艺术评论中,匠气往往意味着缺乏神韵,鲜有独特艺术创造。

为何同样是与“匠”有关,在艺术批评中,却有如此迥异的落差?如何才能跨越匠气,实现真正的匠心?我们不妨从“工匠”的字源说起。

段玉裁说:“匚者,矩也。”在造字之时,古人取“斤”表示用于削斫木料的斧斤,取“匚”表示用于丈量的矩尺,将用木匠最常用的工具组合在一起,用来指称善于木工的木匠。其后,“匠”又扩大指各种手工艺的不同工种,从而成为“工匠”的代称。由此,匠的意义,可以具有双重的解读:一方面,工匠处于“士农工商”中的“工”的阶层,是职业化的一个工种,简单的重复必然意味着原创力的丧失,故而会有流于匠气的评价;另一方面,匠字的构字理据中,蕴含着古人对规矩的朴素理解和对技巧的不懈追求。以此为线索,则有两支不同的走向--工而无韵,便是匠气,性灵熔匠,方有匠韵。

工匠代表着掌握着专门技巧的手工业从事者。凭借着历代相传的精湛技巧,他们曾在中华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谱写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工匠地位并不高。在重农而轻工、商的时代,他们不仅没有像士人那样有掌握文化的权利,也不及农人在国家生产中的作用重要。因此,也就无怪乎明清的书画评论中,“士气”与“匠气”往往互相对立。“士气”是有文人的气韵,不必浓墨重彩,只消墨色天然;不可流于细节,但须画龙点睛;不要中规中矩,何妨自成一体。在这背后,或许就是古人对“道”和“器”的不同体认。《周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传统的道、器之辨中,工匠的技巧、技艺,都属于“器”的层面,而在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论语》载夫子之言:“君子不器。”缺乏创意,循规蹈矩,就只能算是“匠气”,而滋养匠心,升华匠韵,还要从对规矩的传承与超越中去理解。

是墨守成规蹈袭故常,还是推陈出新别具匠心?不同的选择,最终决定了艺术成就的高下之分。

《墨子·法仪》中说:“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平以水,正以悬。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倘若有机会去走访一位木匠,他也许不会去翻译这样典雅的文言,但绝对会用再熟悉不过的手艺,来诠释这段古老的句子:参照图样,三下五除二,用尺规画方圆,以墨斗拉直线,拿刨子加工成料。《墨子》中的这一番话,道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从古及今,无论是古代的手工艺的作业,还是当下的工业流水线制造,任何一门工艺,都要以基本的规矩和法度为基础。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成就卓越。《孟子·尽心上》中曾记载,公孙丑问孟子:“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也?”但孟子的回答却很简单:“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毂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工匠不会改变规矩与法度,更重要的,则是精益求精,从而抵达“道”的高度。

这个时代,重提“工匠精神”,匠气易达,而匠心难求。真正的工匠精神,绝非简单的遵循规矩,传承工艺。匠心贵在专注,贵在超越,从单调的“技”的模仿出发,进一步升华为对“道”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钦佩各行各业那些关注细节,矢志不渝地专注创新的匠人。无他,只因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能读到一颗巧妙构思的匠心,都能领略到一份别出心裁的匠意。

摘编自董京尘《匠气易达,匠心难求——说“匠” 》

问题:

1.从文章中看,“匠心与匠气”的区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认为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能“实现真正的匠心”?请简要分析。(10分)



参考答案:↓


解析:

1.匠心与匠气的区别是:匠心是独特的艺术构思,匠气往往意味着缺乏神韵,鲜有独特艺术创造。

2.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能“实现真正的匠心”应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要以基本的规矩和法度为基础。

其次,精益求精,从而抵达“道”的高度。

最后,要专注,要超越,要从单调的“技”的模仿出发,进一步升华为对“道”的追求。


第331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科学家年轻时在餐厅用餐,看到有人将边缘刻有学校章的餐盘抛向空中盘子边缘。旋转。摇摆徽章图案随之不断变化。他发现盘子旋转节奏。摇摆节奏并不同步,感觉这两种周期运动之间可能具有相关性,他从中受到启发,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有人问他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他回答:“我无需考虑物质是否重要,关键是好玩”。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解析:

这则材料的作文立意可以结合科学家追求纯粹的好奇心与教育的关系来展开,强调探索与兴趣驱动的学习理念。

立意:培养好奇心,激发创造力

这位科学家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受到启发,凭借对运动现象的好奇心逐步深入研究。这启示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正如科学家所说,“关键是好玩”,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功利性目标,而是兴趣驱动的探索。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教育能够引导他们自发地探索世界,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延伸到教育中:

①寓教于乐:教育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享受探索与发现

的乐趣。

②鼓励探索精神:像科学家一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应被视为阻碍,而是探究的起点。通过鼓励好奇心和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深入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③学会发现/善于观察

④培养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好奇心

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⑥快乐是探索/学习的真谛

⑦关注过程(不唯结果/价值论)


第332题

何老师上课时很少提教材上有现成答案的题,而是提一些容易引起学生讨论的问题。何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


A.忽视文化知识的传播

B.注重学科结构的完善

C.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D.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答案:D


第333题

某小学举办运动会,为营造气氛,学校从五年级挑选40名女生:让她们穿高跟鞋化浓妆组成模特方队。开幕式上,这个方阵的出现引起了轰动。该校的做法( )。


A.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

B.有利于学生强身健体

C.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D.不符合教育公平要求


参考答案:C


第334题

某校长在期末总结会上说:“XX学生成绩远超其他学校,成功的法宝就是把最好的资源集中在语文、教学、英语单科上,并缩减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将缩减( )。


A.有利于教育质量提升

B.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C.有利于重点学科学习

D.不利于教师自我提升


参考答案:B



第336题

某新建居民区需设置一所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关于该学校的建设,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


A.应在该居民区建成前交付使用

B.应与该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C.可在该居民区建成后调整规划

D.可根据该居民区入住情况取消设置


参考答案:B


第337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前教育

D.义务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教育法》第58条,税务机关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主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  


第338题

教师王某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A.同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教育行政部门

D.检察机关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教师法》第39条相关规定,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利,教师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339题

学生玩手机,沉迷网络,老师多次提醒,屡教不改。对此,学校可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 )。


A.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

B.予以训诫

C.责令接受心理辅导、行为矫治

D.责令其悔过


参考答案:A


解析:

  沉迷网络属于不良行为,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1条,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加强管理教育,不得歧视;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处分或者采取以下管理教育措施:(一)予以训导;(二)要求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三)要求参加特定的专题教育;(四)要求参加校内服务活动;(五)要求接受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六)其他适当的管理教育措施  


第340题

李某和张某在校内发生了争执。李某父亲是该校老师。放学后,李某父亲在回家路上打伤了学生张某。这起事故中,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李某父亲

B.学校和李某父亲

C.张某父亲

D.学校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放学后的事件,与学校无关,李某父亲打伤学生属于个人行为,他已经是成年人,因此赔偿责任由他自己负责。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