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历史真题(361题)


第341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A.人民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工农联盟


参考答案:A


解析: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342题

小张是个淘气包,成绩不太好。有次老师和他谈心,发现他很会打篮球,并鼓励他去参加篮球比赛,然后让他担任篮球队长,一个学期后,他在各方面都有进步,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 )。


A.教育责任的自觉性

B.教育效果的延时性

C.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D.教育方法的迁移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题目中的老师发现学生的优点之后,及时进行引导,体现了责任的自觉性;一个学期后学生才进步明显,体现了效果的延时性;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各方面都有进步,体现了影响的连续性。


第343题

张桂梅校长说:“现在的‘苦’,是一种我愿意付出的苦。因为我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我要把孩子们带出大山,我要去实现它。有目标就有了干劲儿,就不觉得那么苦了。”这体现了她的( )。


A.精神性

B.客观性

C.被给予性

D.集体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师职业幸福具有精神性、关系性(给予性和被给予性)、集体性和无限性。精神性指的是教师职业不仅仅是劳动物质报酬上的精神满足,更是在工作和关爱学生、实现价值中的精神满足,符合题意;被给予性是指教师的幸福是需要学生的肯定才能实现,这个题目未提到;集体性是指教师的幸福来源与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不符合题意。  


第344题

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的是( )。


A.紫薇

B.白桦

C.黄栌

D.银杏


参考答案:D


解析:

  植物三个活化石,分别是水杉、银杏和银杉。  


第345题

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是什么效应?( )


A.多普勒效应

B.丁达尔效应

C.蝴蝶效应

D.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1869年,约翰·丁达尔发现,当光通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的方向可以观察到一条光的通路,即丁达尔效应。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  


第346题

为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把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十六字方针的是( )。


A.长期共存

B.休戚相关

C.互相监督

D.肝胆相照


参考答案:B


解析:

  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长期共存,肝胆相照,互相监督,荣辱与共”。  


第347题

文庙在中国古代是庙学合一的建筑群,大多是各地的最高学府,在日本、东南亚和朝鲜也有设立。它所供奉和祭祀的人物是( )。


A.孔子

B.屈原

C.诸葛亮

D.文天祥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庙祭祀的人是孔子。  


第348题

中国古钱币多为金属铸币,有一定的形状、大小、重量、成色,两面多有文字标记以铜钱、银锭为主,也有铁钱、铅钱、金饼等。圆形方孔是中国古代铜钱的基本造型。下列选项中,最早出现的圆形方孔钱是(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永乐通宝


参考答案:A


解析:

  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民国的"民国通宝"铜币最晚。这种钱在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  



第350题

右图是一幅中国画作品,其所绘的《水浒传》人物是()。


A.关胜

B.李逵

C.林冲

D.武松


参考答案:C


解析:

  图中人物为林冲,故事情节是风雪山神庙。  


第351题

奥地利作家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数百首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其代表作之一。该曲以旋转舞步的快速律动为特征,通常用以伴奏的舞蹈是( )。


A.伦巴

B.波尔卡

C.探戈

D.华尔兹


参考答案:D


解析:

  华尔兹,又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又名《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第352题

打击乐器指由于敲打乐器本身而发声的一支乐器,音色因乐器材料的不同而各异,我国古代发明了多种打击乐器,下列选项中,多以石和玉为材料的打击乐器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


解析:

磬是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如曲尺,悬于架上,用木槌击奏。


第353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如果删除了桌面上某个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目标,则该应用程序的状态是()。


A.已被删除

B.未被删除

C.不能使用

D.功能受限


参考答案:B


解析:

  只删除了图标,该应用程序仍被保留。  


第354题

在PowerPoint 幻灯片浏览视图下,按住Ctrl键井拖动某张幻灯片,可实现的功能是()。


A.移动幻灯片

B.删除幻灯片

C.复制幻灯片

D.选定幻灯片


参考答案:C


解析:

  这样操作可以复制幻灯片。  


第355题

下列选项中,与“学科一数学”的逻辑关系一致的是()。


A.“植物”和“松树”

B.“大学”和“中学”

C.“动物”和“化石

D.“暴风”和“台风


参考答案:A


解析:

  A是包含关系。其他都是并列。  



第357题

在开学之初,有同学来向我反映,小丽同学有偷拿同学小东西的行为。我把小丽同学带到办公室询问这个事情,我正准备严厉地和他说,发现他眼神害怕,改变了说法。

我说你这个行为是不可取的,然后让他回去了。班里风平浪静一段时间后,我将小丽同学重新叫到了办公室,让他担任班级的工具管理员。小丽同学用力地点了点头,我在班级公布了这个职务。

小丽同学上任后,告诉学生,要保管好自己的工具,提出举办文具分享日。班里面的同学再见到小丽,渐渐地不再叫小丽同学为小偷。同时小丽同学跟同学的关系更加融洽,上课提问问题也积极地回答。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该老师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是发展的人,有巨大发展潜

能的人,老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材料中,老师知道小丽有偷拿同学东西的行为,没有指责小丽,而是告诉小丽这个行为是不可取的,相信小丽会变好,体现了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有自身的独特性,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材料中,老师先是告诉小丽这种行为不可取,然后让小丽担任班级的工具管理员,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体现了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材料中老师让小丽担任班级工具管理员,小丽受到老师的鼓励也开始积极回答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综上所述,材料中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第358题

林老师是一个数学老师,他给班上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比较少,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完成。有的家长认为他是为了让他们交另外的补课费,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在升入初中后数学成绩下降。林老师然后跟家长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进行沟通,取得了家长的认同。

他还跟数学基础成绩差的学生结成了同盟,每周两次免费进行数学补课,对于作业也都是精心挑选,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在学期末后,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而且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是采用单纯的提问方式来让学生回答,而是对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林老师课后也通过自身的钻研发表多篇论文,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林老师的教育行为。  



参考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

材料中林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现如下:

(1)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材料中,林老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面对家长的质疑,也会通过家长会等方式积极沟通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其爱岗敬业。

(2)关爱学生,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林老师考虑学生的情况对于作业也都是精心挑选,少而精。不让学生进行机械式的作业。面对后进生,也也对其进行耐心教育。帮助其进步。这体现了林老师关爱学生的特点。

(3)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材料中,林老师不是采用单纯的提问方式来让学生回答,而是对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做到了循循善诱。

(4)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尊重家长,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材料中,材料中,在遇到问题时,林老师与家长积极沟通,每周进行免费的数学补课,做到了尊重家长,廉洁从教。

(5)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材料中,林老师通过自身的钻研发表多篇论文,提高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做到了不断提高教育知识与教育水平。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总之,林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第359题

结合全文,对画线句“写的历史也永远要重写”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


解析:

“写的历史也永远要重写”意思是历史永远要进步,历史学家永远有工作可做。因为一切的学问都是人类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主观的认识总不能和其所认识的客观对象完全符合,写的历史同本来的历史也不能完全符合。


第360题

结合全文,对“历史这个名词有两个意义”进行“两个意义”的分析及其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解析:

历史这个名词有两个意义:

第一个意义是本来的历史,客观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在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总名。

第二个意义是史学家所写的历史,主观的历史。历史家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把他所研究的结果写出来,以他的研究为根据,把过去的本来的历史描绘出来,把已经过去的东西重新提到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写的历史。

写的历史与本来历史并不是一回事。两者的关系是原本和摹本的关系,是原形和影子的关系。本来历史是客观存在,写的历史是主观的认识。写的历史则有信不信之分,信不信就看其所写的是不是与本来历史相符合。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