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董老师认为,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一认识忽视了学生( ) 。
A.发展的独立性
B.发展的主体性
C.发展的全面性
D.发展的主动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只关注成绩,没有从其他角度去评判学生,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第2题
数学课上,李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解例题,小雨站起来兴奋地说:“老师 ,我想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李老师眼一瞪,说:“就你聪明!赶紧坐好,认真听课!”关于李老师做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B.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C.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D.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无关。C项正确。
第3题 针对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唐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了矫正方案并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唐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
A.行动研究
B.校本教研
C.专业引领
D.进修培训
参考答案:A
解析:
行动研究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材料中唐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属于行动研究。
第4题
李老师在交流经验时说:“ 尽管我课前已经准备好了教学设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灵活地调整了教学策略。”李老师的做法表明教师的专业实践具有( )。
A.阶段性
B.情境性
C.长期性
D.发展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情境,调整教学策略,所以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实践具有情境性。
第5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 )。
A.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B.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C.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D.平等的受教育条件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6题 某小学规定,没有完成暑假作业的学生,一律不准到校上课。该校的做法( )。
A.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B.合法,学校有惩罚学生的权力
C.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休息权
D.不合法,学校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D
解析:
不准到校上课,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第7题
小学生孙某经常与同学打架,班主任以此为由再也才让他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文体活动。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班级管理
B.正确,有利于警示学生
C.不正确,教师不得歧视学生
D.不正确,教师应征得家长同意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年修订)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对有不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应当加强管理教育,不得歧视;对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予以处分或者其他管理教育措施。题干中,学生孙经常打架,属于不良行为,老师不允许他参加班级活动是在歧视孙某,C项正确。
第8题
为保障学生安全,某校要求所有学生购买学校统一采购的带有定位功能的智能手环。学该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
B.正确,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信息
C.不正确,购买智能手环应报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D.不正确,是否购买智能手环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9题 教师王某向学校提出辞职,当天便离开学校,所任课程教学受到影响。王某的做法( )。
A.正确,教师有辞职的权利
B.正确,教师有教学的自由
C.不正确,教师在聘期内不能辞职
D.不正确,辞职应提前向学校申请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应当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所以教师辞职应提前向学校申请。
第10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吸烟、饮酒
B.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C.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教材发布商业广告
D.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11题
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一小学生小红跟祖父母一起生活。他在放学自行回家途中将同学打伤。应对该事件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 )。
A.小红
B.小红祖父母
C.小红父母
D.学校
参考答案:C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题干中学生小红打伤同伴,应由其监护人即小红父母承担赔偿债任。
第13题 有几位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些偏颇,甚至与吴老师的相悖,影响了教育效果。吴老师感到很无奈。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吴老师还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这些家长沟通以求形成教育合力。这表明( )。
A.家校予盾具有非对抗性
B.家校协作关系具有选择性
C.家校地位具有非对等性到
D.家校根本利益具有相异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吴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家长沟通以求形成教育合力,体现家校合作,说明家校予盾具有非对抗性。
第14题
某小学一(3)班的宁宁数学运算经常出错,于是段老师经常和宁宁一起做“摆小棒”的数学游戏,以提高他的运算能力。下列选项与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符合的是( )。
A.“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B.“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
C.“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
D.“教人有秩而不可躐等。
参考答案:B
解析:
A意思是说,教育应该按照儿童的兴趣和个性特点,使儿童自然地自由发展。B意思是,知晓他的行动,之后能随顺他的形体,知晓他的事情,之后才能辨别他的情感。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正确。C体现言行合一。D学不躐等,体现学习的循序渐进。
第15题 赵老师在班里开展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将同学们的作品在教室陈列,并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参考。下列对赵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教育重点
B.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C.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D.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创新实践活动,将同学们的作品在教室陈列,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第16题
某中学在配备班主任时做出了下列规定,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为1学期以上
B.要求初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C.将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其聘任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D.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向班主任倾斜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选项中A项表述“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为1学期以上”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第17题 下列关于常见医学检测技术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B超检查利用了超声波能产生回声的原理
B.CT检查利用了γ射线所具有的超强穿透性
C.核磁共振检查利用了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共振的原理
D.X光检查利用了X射线穿过不同组织后衰减程度不同的特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CT所使用的是X射线辐射。X射线辐射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穿透力强、能量高、对生物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等特点。在医学影像学中,由于X射线具有可穿透人体的特性,因此常用于成像检查,如CT、X线片等。
第18题 半导体是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它是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的主要材料。下列选项中。属于半导体的是( )。
A.铜
B.硅
C.石墨
D.塑料
参考答案:B
解析:
铜、石墨都是常见的导体,硅是半导体材料,塑料是绝缘体。
第19题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下列历史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 )。
A.韩非
B.李斯
C.苏秦
D.李悝
参考答案:C
解析: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
第20题 下列选项中,历史文件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土地法令》——俄国十月革命
B.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
C.《人权宣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权利法案》——美国南北战争
参考答案:A
解析:
美国的《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