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注册会计师《税法》考试试题(2646题)


第1641题 (4)计算资料(4)中的国债转让收入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其持有期间尚未兑付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100×((3.65%/365)×375=3.75(万元)。



第1642题 (5)计算资料(5)中的车辆购置业务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数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5)车辆为固定资产,应于投入使用的下月起计提折旧,减少会计利润=52.8×(1-5%)/4/12×8=8.36(万元)。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2.8万元。

【提示】对所有行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1643题 (6)计算资料(6)中的研发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8×75%=51(万元)。



第1644题 (7)计算资料(7)中转让代个人持有的限售股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7)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0×15%=36(万元)。



第1645题 (8)计算资料(8)中2020年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数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8)可弥补的亏损=[(90-250)-170+490+340]-300=200(万元)。



第1646题 (9)计算该公司境内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9)会计利润=11 700-2 114.25-386.14-600-500-400+312+457-8.36=8 460.25(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8 460.25+48-10.5+30-3.75-(52.8-8.36)-51-36-200=8 192.56(万元)。



第1647题 (10)计算该公司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补(退)的企业所得税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0)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实际补(退)的企业所得税=8 192.56×25%-1 957.25=90.89(万元)。



第1648题 (1)判断12月份购进新设备的成本能否一次性税前列支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不能一次性税前列支。

理由:对所有行业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第1649题 (2)计算当年会计利润。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2)会计利润=8 000-5 100+700-100-800-1 800-200+150+180-130-200=700(万元)



第1650题 (3)计算业务(3)中转让非独占许可使用权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3)纳税调减=500+(700-100-500)×50%=550(万元)



第1651题 (4)计算业务(4)中研究开发费及业务招待费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4)研究开发费用纳税调减=300×75%=225(万元)

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8 000+700)×5‰=43.5(万元)

实际发生额的60%=80×60%=48(万元)

业务招待费纳税调增=80-43.5=36.5(万元)

业务(4)纳税调减=225-36.5=188.5(万元)



第1652题 (5)计算业务(5)中广告费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5)广告费扣除限额=(8 000+700)×15%=1 305(万元)

纳税调增=1 500-1 305=195(万元)



第1653题 (6)计算业务(7)中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6)取得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纳税调减150万元。



第1654题 (7)计算业务(8)中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7)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按照100%加计扣除,因此残疾人工资纳税调减50万元;

职工福利费扣除限额=400×14%=56(万元),纳税调增120-56=64(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400×8%=32(万元),纳税调增33-32=1(万元);

拨缴工会经费扣除限额=400×2%=8(万元),纳税调增18-8=10(万元);

业务(8)纳税调增=64+1+10-50=25(万元)



第1655题 (8)计算业务(9)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金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8)业务(9)纳税调增=7+15=22(万元)



第1656题 (9)计算当年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9)应纳税所得额=700-550-188.5+195-150+25+22=53.5(万元)



第1657题 (10)计算当年该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0)应纳企业所得税=53.5×15%=8.03(万元)



第1658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征收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取得的全部所得,均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B.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C.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机构、场所的,符合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可以选择由其主要机构、场所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按年计征,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参考答案:A


解析:

选项A: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以机构、场所所在地为纳税地点;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境内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第1659题 下列关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企业所得税只能分季预缴

B.企业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1个纳税年度

C.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D.企业在1个纳税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为1个纳税年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企业所得税可以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第1660题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企业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B.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C.按月或按季预缴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7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D.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参考答案:BC


解析:

选项B,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选项C,按月或按季预缴的,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