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01题 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炎症介质是
A.白(细胞)三烯(LT)
B.肿瘤坏死因子(TNF)
C.5-羟色胺(5-HT)
D.氧自由基
E.前列腺素F2(PCF2)
参考答案:C
解析:
5-羟色胺的致炎作用是多方面的,能通过舒张小血管、增强小血管通透性、收缩非血管平滑肌致使血浆外渗、局部水肿而发挥促炎作用。
第402题 脓性指头炎初期的主要表现是
A.红肿
B.搏动性跳痛
C.局部皮肤呈黄白色
D.局部有波动感
E.针刺样疼痛
参考答案:E
解析:
脓性指头炎初期的主要表现是针刺样疼痛,随着组织病变发展,红肿逐渐加重,疼痛加剧,压迫指动脉时可出现搏动性跳痛,红肿不明显时局部皮肤是黄白色改变。
第403题 初步考虑
A.甲沟炎
B.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C.急性化脓性滑囊炎
D.浅部淋巴管炎
E.脓性指头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多由局部刺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多为金葡菌,主要表现为除末节外,指中、近节均匀性肿胀,压痛明显,做被动伸指运动痛感加剧,可同时伴有全身炎症表现。
第404题 若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出现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拇指及鱼际处有压痛感
A.掌深间隙急性细菌感染
B.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C.急性化脓性滑囊炎
D.浅部淋巴管炎
E.脓性指头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化脓性滑囊炎多由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发展而来,本例属桡侧滑液囊感染,特点就是拇指肿胀微屈,不能外展和伸直,拇指及鱼际处有压痛感。
第405题 若须在大鱼际肌处做小切口引流,切口的近端应距离腕部横纹至少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E.1.0cm
参考答案:A
解析:
若须在大鱼际肌处做小切口引流,切口的近端应距离腕部横纹至少1.5cm,其目的是防治损伤正中神经。
第406题 口底急性蜂窝组织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化脓性扁桃体炎
B.颅内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炎
C.喉头水肿
D.肺部化脓性感染
E.化脓性心包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口腔起病者,炎症迅速波及咽喉,局部肿胀而阻碍通气,病情危急。
第408题 下列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A.抗生素控制感染
B.右手食指理疗
C.鱼石脂软膏外敷右手食指
D.金黄散糊剂敷贴右手食指
E.保持右手下垂,以利于血液循环
参考答案:E
解析:
指头炎初发时,应悬吊前臂平置患手,避免下垂以减轻疼痛。
第409题
患者右手示指肿胀加重,伴有剧烈搏动性跳痛,此时做切开引流,操作正确的是
A.右手两侧面纵切口,远侧应超过指节横纹
B.突出切口的脂肪不应剪去,以防损伤血管、神经
C.右手示指末端做鱼口形切口
D.右手中指末端做鱼口形切口
E.末节指侧面纵切口,远侧不应超过甲沟的1/2
参考答案:E
解析:
通常采用指神经阻滞麻醉,选用末节指侧面做纵切口,切口远侧不超过甲沟的1/2,近侧不超过指节横纹,将皮下纤维素分离切断,剪去突出的脂肪使脓液引流通畅。
第410题 疖在危险三角区容易并发
A.痈
B.眼睑炎
C.海绵状静脉窦炎
D.上颌窦炎
E.口腔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面部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的疖,如被挤压或挑破,容易感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第412题 气性坏疽的局部表现,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水肿、苍白、紧张和发亮,可出现大理石样斑纹
B.有大量恶臭味的浆液性或血性渗出物,并出现气泡
C.触诊肢体有捻发音
D.肌肉一般无坏死
E.早期感伤肢沉重,以后出现胀裂样剧痛,用止痛药无效
参考答案:D
解析:
气性坏疽是厌氧菌的一种,即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所以D错。
第413题 查体可见背部有一3×5cm皮肤硬肿,其间有多个脓点,局部触痛(+),考虑本病致病菌最可能的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厌氧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白色念珠菌
E.金葡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从患者症状上看,多个脓点,背部片状硬肿,考虑痈的可能性最大,不论是痈、疖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选E。
第414题 若条件允许行切开引流,采用静脉麻醉下做十字形切口,切口线应
A.超过病变边缘皮肤
B.做短切口
C.不得延长切口
D.不得做连续十字形切口
E.不得超过病变边缘皮肤
参考答案:A
解析:
做十字形切开引流时,切口线应超出病变边缘皮肤,同时尽量清除化脓或已失活的组织。
第415题 术中充分引流脓腔,然后填塞凡士林纱布,于下述哪一时间改换呋喃西林纱布条
A.术后24小时
B.术后72小时
C.引流完全后
D.全身症状控制后
E.术后12小时
参考答案:A
解析:
呋喃西林能干扰细菌的糖代谢过程和氧化酶系统而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主要干扰细菌糖代谢的早期阶段,导致细菌代谢紊乱而死亡。其抗菌谱较广,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抗菌作用,一般在术后24小时更换辅料后,改用呋喃西林纱布贴于创面,利于伤口恢复。
第416题 下列气性坏疽的综合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A.大剂量靑霉素和甲硝唑治疗
B.高压氧治疗
C.定期活动肢体,预防下肢血栓形成
D.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E.彻底清创引流,最大限度地切除坏死组织和切开筋膜减压,氧化剂冲洗、湿敷
参考答案:C
解析:
气性坏疽的治疗包括:急诊清创,应用抗生素,高压氧治疗和全身支持疗法。气性坏疽多伴有开放性骨折,肌肉挤压伤,血管损伤,不宜活动患肢。
第417题 患者男,45岁。3天前右小腿皮肤破损处略红肿,疼痛,未予重视。今日病变扩散蔓延,疼痛加剧,伴畏寒,发热。查体:体温38.3℃。右小腿肿胀,压痛明显,表皮发红,指压稍褪色,红肿边缘界限不淸。正确的诊断是
A.急性静脉炎
B.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C.急性淋巴管炎
D.皮下蜂窝织炎
E.坏死性筋膜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蜂窝织炎分为表浅和深部。表浅者初起时患处红肿热痛,继之炎症迅速沿皮下和四周扩散,肿胀越发明显,疼痛更加剧烈,此时皮肤局部发红、指压后可稍褪色,红肿边缘不清楚。
第418题 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下述观点错误的是
A.抗菌药物剂量需考虑年龄和肾脏功能等综合选择
B.对全身感染给药途径优先考虑静脉通道
C.经验性用药需多结合病情分析
D.可用窄谱时尽量不要选择广谱
E.根据药敏试验选择何种药物是金标准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敏试验结果是一种理想化的标准,并非金标准;它只是单一的考虑了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忽略了人体内组织药物的分布能力、代谢能力,比如人体有血脑屏障,会限制某些药物通过,从而限制了药理作用,故药敏试验仅仅是参考依据,具体选择还需要参考人体组织分布能力以及肾脏、肝脏代谢能力来综合判断。
第419题 男,8岁,足部刺伤1h,已接受计划性混合疫苗注射,为预防破伤风,最重要的正确的处置是
A.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
B.刺伤部切开不予缝合
C.注射TAT750U
D.注射TAT1500U
E.注射TAT3000U
参考答案:A
解析:
破伤风的预防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免疫,即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有效期为10d左右,必要时在1周后再追加一次;另一种是自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获得自动免疫。我国对小儿推行的计划性混合疫苗注射包括破伤风类毒素,凡在10年内做过自动免疫者伤后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预防,该小儿8岁,仅需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
第420题
患者男,26岁。工作时不慎擦破右小腿皮肤,2天后突然畏寒,发热,伤肢疼痛明显。查体:体温38.1度。右下肢轻度肿胀,小腿及大腿中下段出现一红线,压痛明显。正确的诊断是
A.急性浅静脉炎
B.深层淋巴管炎
C.浅层淋巴管炎
D.急性蜂窝织炎
E.网状淋巴管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浅层淋巴管炎下肢常见,病变部位表皮下可见红色线条,有触痛,扩展时红线向近心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