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82题 尿酸测定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在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生成嘌呤核苷及嘌呤后,经水解脱氨和氧化,最后生成尿酸。其测定方法有酶偶联测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583题 肌酐测定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肌酐是肌酸代谢的终产物。肌酸部分来自食物摄入,部分在体内生成,在控制外源性来源、未进行剧烈运动的条件下,肌酐的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GFR。测定方法有碱性苦味酸法(法)和肌酐酶法。
第585题
健康人胰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为
A.Br-
B.F-
C.HCO3-
D.HPO3-
E.Cl-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腺的外分泌物总称为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其中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
第591题 反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好的指标为
A.弹性蛋白酶
B.脂肪酶
C.淀粉酶
D.胰岛素
E.胰多肽
参考答案:A
解析:反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有淀粉酶,脂肪酶,而弹性蛋白酶使胰腺血管严重损伤,导致广泛出血,是最好指标。
第592题 胆汁中与消化作用有关的物质是
A.磷酸酶
B.胆固醇
C.胆红素
D.脂肪酶
E.电解质
参考答案:D
解析:脂肪酶是一种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酶,血清中的脂肪酶主要来自于胰腺,存在于胆汁中。
第593题 临床上检测血清淀粉酶,主要用于诊断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胰腺炎
C.肝硬化
D.急性肝炎
E.有机磷中毒
参考答案:B
解析:血清淀粉酶升高最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第594题 血清中的淀粉酶主要的组织来源是
A.心肌
B.肾脏
C.骨骼肌
D.肝脏
E.胰腺
参考答案:E
解析:胰淀粉酶由胰腺以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是最重要的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和唾液腺分泌的淀粉酶一样都属于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对分支上的α-1,6糖苷键无作用,故又称淀粉内切酶,其作用的最适pH为6.9,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是唯一能在正常时于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第595题 胰液的PH值为
A.5.1~7.1
B.5.2~6.3
C.7.4~8.4
D.7.1~7.4
E.8.1~9.1
参考答案:C
解析:胰腺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双重功能的器官。胰腺的外分泌物总称为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4~8.4,主要成分为水,其中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
第596题 淀粉酶的特征不包括
A.由胰腺分泌
B.分子量为5.5~6.0kD
C.最适PH为6.9
D.可作用于淀粉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
E.是正常时唯一能在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参考答案:D
解析:
胰淀粉酶由胰腺以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是最重要的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和唾液腺分泌的淀粉酶一样都属于α-淀粉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对分支上的α-1,6糖苷键无作用,故又称淀粉内切酶,其作用的最适pH为6.9,可通过肾小球滤过,是唯一能在正常时于尿中出现的血浆酶。
第597题 关于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胰腺的一种外分泌酶
B.尿中可测到脂肪酶活性
C.可由肾小球滤过
D.血清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
E.血清脂肪酶可部分来源于肠黏膜
参考答案:B
解析:脂肪酶是一种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酶,血清中的脂肪酶主要来自于胰腺,也有一些来自于其他组织,如胃、小肠黏膜、肺等处者;此外,在白细胞、脂肪细胞及乳汁中也可测到脂肪酶活性。脂肪酶可由肾小球滤过,并被肾小管全部回吸收,所以尿中测不到脂肪酶活性。因此,B选项的说法错误。
第598题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的叙述
A.胰腺炎的时候可出现异常
B.胰腺癌时胰液流出量减少
C.针对胰外分泌功能所进行的检查
D.胰腺囊性纤维变性时胰液流出量增加
E.测定胰液流出量、HCO3-和淀粉酶的排出量
参考答案:D
解析: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试验是利用给胰腺以刺激,引起胰腺外分泌活动,采取给刺激前后十二指肠液和血液,测定各项指标,从给刺激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来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所给刺激物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胰腺组织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电解质溶液,使胰液流出量增多,促使各种胰酶的分泌量和浓度增加。
第599题 属于外分泌酶的是
A.乳酸脱氢酶
B.淀粉酶
C.肌酸激酶
D.胆碱酯酶
E.酸性磷酸酶
参考答案:B
解析:胰腺是一个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双重功能的器官。胰腺的外分泌物总称为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4~8.4,主要成分为水,其中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和碳酸氢盐等。碳酸氢盐的主要作用是中和胃酸和激活消化酶。消化酶有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蛋白酶又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这些酶主要是消化、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类物质。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可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发生障碍,而导致营养性消化、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