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检验技士-临床化学题库(683题)


第461题 正常成人血清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正常时LD同工酶的比例应为:LD2>LD1>LD3>LD4>LD5(小儿有时可出现LD1>LD2);其中,LD1/LD2<0.7,AMI的cutoff limit为LD1/LD2>1.0。 


第462题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血清LD同工酶电泳结果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正常时LD同工酶的比例应为:LD2>LD1>LD3>LD4>LD5(小儿有时可出现LD1>LD2);其中,LD1/LD2<0.7,AMI的cutoff limit为LD1/LD2>1.0。


第463题 有关肌钙蛋白的评价,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cTn敏感度高于CK

B.cTn检测特异性高于CK

C.cTn可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D.cTn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E.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效果最好


参考答案:E


解析:由于CK-MB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而cTn诊断窗较宽,cTnT(5~14天),cTnⅠ(4~10天),对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的效果不如CK-MB。故E项错误。


第464题 血清LD同工酶电泳时,如出现“反转LD1”,最可能见于何种疾病


A.阻塞性黄疸

B.肝炎

C.肺栓塞

D.心肌梗死

E.白血病


参考答案:D


解析:LD同工酶分离和定量的方法主要为电泳法。心肌损伤时主要是LD1同工酶增高,因此测定LD1同工酶才对AMI诊断有意义。


第465题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CK开始升高的时间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当发生AMI时,CK活性在3~8小时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15小时,峰值在10~36小时之间,3~4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第466题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LD开始升高的时间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由于分子较大,AMI等心肌损伤发生后,8~12h血中LD及LD1出现升高,3d左右达峰值,8~12d缓慢恢复正常。


第467题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MB开始升高的时间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Mb1~3h血中浓度迅速上升,通常在6~7小时达峰值,12h内几乎所有AMI患者Mb都有升高。 


第468题 目前被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指标为


A.Mb

B.cTn

C.AST

D.CK

E.CK-MB


参考答案:B


解析:cTn被认为是目前用于AMI诊断最特异的生化标志物,它们出现早,最早可在症状发作后2h出现;具有较宽的诊断窗:cTnT(5~14d),cTnI(4~10d)。在它们的诊断窗中,cTn增高的幅度要比CK-MB高5~10倍。


第469题 患者,女,胸痛10天后,来院就诊,心电图检查正常,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检查一系列生化指标。如果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时,下列哪一种LDH同工酶显著升高


A.LD5

B.LD4

C.LD3

D.LD2

E.LD1


参考答案:E


解析:临床上测定LD及其同工酶常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肝和骨骼肌的疾病。AMI时,LD由于分子量较大,在常用心肌酶中升高最迟,通常在梗死8~18h升高,48~144h达峰值,可显著升高>5倍;因其半寿期较长,增高持续时间可达5d~10d,此时其他酶已恢复正常,在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上有一定价值。心肌梗死和心肌炎时以LD1和LD2升高为主,且绝大多数的AMI患者血中LD同工酶都出现LD1/LD2>1,即所谓“反转比率”(flipped LDratio)现象,且持续的时间长。


第470题 下列组合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诊断指标的是


A.CK、LD、CK-MB、AMS、ALT

B.AMS、ALT、AST、LD、CK

C.CK、LD、CK-MB、AST、HBD

D.LD、CK、ALT、HBD、CK-MB

E.AST、ALT、GGT、ALP、CK


参考答案:C


解析: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以上都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酶学指标。


第471题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升高达峰值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


A.酶的分子大小

B.细胞内钙的浓度

C.细胞的能量释放

D.蛋白质所带的电荷

E.细胞膜上磷脂的含量


参考答案:A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升高达峰值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酶的分子大小,分子量小的相对达峰时间短。


第472题 CK-MB亚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在血清中的时间为


A.1小时

B.4~6小时

C.2小时

D.8~12小时

E.10~16小时


参考答案:C


解析:CK-MB亚型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较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2小时即上升,而CK、CK-MB在血中出现的时间为3~8小时。


第473题

患者,男,45岁,突然感觉胸痛,4小时后到医院就诊,以下哪项检查对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最有帮助


A.CK-MB亚型

B.cTn

C.CK

D.Mb

E.以上都可以


参考答案:D


解析:

CK-MB和cTn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确诊标志物,而Mb是早期标志物 。由于Mb半衰期短,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的很好指标 。


第474题 肌酸激酶在典型心肌梗死时多长时间恢复正常


A.10~12h

B.15~20h

C.20~36h

D.48~72h

E.30~40h


参考答案:D


解析:CK及其同工酶和亚型是目前临床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主要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AMI时总CK活性升高显著,约在梗死后3~8h即升高,10~24h达峰值,2d~4d恢复正常。


第475题 患者,男性,58岁,10天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现最有可能异常的血清酶是


A.ALT

B.AST

C.LD

D.CK

E.CK-MB


参考答案:C


解析:由于分子较大,AMI等心肌损伤发生后,8~12h血中LD及LD1出现升高,3d左右达峰值,8~12d缓慢恢复正常。


第476题 下述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分子量最小的是


A.CK-MB

B.cTnI

C.cTnT

D.Mb

E.CK


参考答案:D


解析:肌红蛋白(Mb),分子量为17.5kD。肌钙蛋白T(cTnT)分子量37kD,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cTnⅠ氨基末端比sTnⅠ多31个氨基酸,分子量达到22kD。CK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单位的分子量约40kD。CK-MB分子量>CK。


第477题 LD5同工酶的四聚体组成为


A.M4

B.H4

C.H3M

D.H2M2

E.HM3


参考答案:A


解析:

乳酸脱氢酶(LD)由2个亚单位组成,H和M。它们按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含有4个亚基的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LD3(H2M2),LD4(HM3),LD5(M4)。 


第478题 IFCC建议缩短测定周期(TAT)检验心脏生化标志物应控制在


A.2小时

B.1小时

C.3小时

D.6小时

E.12小时


参考答案:B


解析:检验部门应将心脏生化标志物列为24h随时检测的急诊项目,并且检测周转时间(TAT)应<60min。TAT是指从血标本采集到临床医生得到检测结果所需的时间。 


第479题 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


A.ALT和AST

B.ALP和CK

C.AST和AMY

D.γ-GT和ALT

E.CK和CK-MB


参考答案:E


解析:当发生心肌梗死(AMI)时,肌酸激酶(CK)活性在3~8小时升高,血中半寿期约为15小时,峰值在10~36小时之间,3~4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与总CK测定比较,CK-MB的峰时稍有提前,且消失也较快。由于诊断窗较窄,无法对发病较长时间的AMI进行诊断。临床上也可利用这一点对再梗死进行诊断。 


第480题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应证包括下列情况,但除外


A.药物毒性大

B.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指数低

C.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和中毒水平尚未确定

D.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

E.合并用药时


参考答案:C


解析: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应证主要有:①使用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作用强的药物。②使用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体内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关的药物及半衰期常的药物。③患者有肝脏、肾脏、心脏、胃肠道疾病时,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时。④长期使用的药物。⑤合并用药时。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