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口腔执业医师 临床医学综合题库(1421题)


第1201题

能通过胎盘,给婴儿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感染过程中IgM首先出现,但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随后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IgE则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虫。故选C。


第1202题

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第1203题

主要作用于入侵的原虫和蠕虫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1204题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部位主要是


A.乙状结肠、直肠

B.空肠

C.十二指肠

D.回肠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第1205题 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可能是


A.细菌侵入数量多且毒力强

B.细菌毒力强

C.细菌侵入量多

D.特异性体质对细菌的强烈过敏反应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呈强烈过敏反应


参考答案:E


第1206题 患者,男性,20岁。突发寒战高热,伴腹痛,腹泻,腹泻十余次,粪便质少,为黏液脓血便,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便常规:脓液(++),红细胞6/HP,白细胞满视野。该患者首选治疗


A.氯霉素

B.诺氟沙星

C.头孢霉素

D.红霉素

E.利巴韦林


参考答案:B


解析:

菌痢的治疗,喹诺酮药物,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小,耐药菌株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药物。故选B。


第1207题 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e

E.抗-HBc


参考答案:C


第1208题

患儿,4岁。于夏季高热8小时,抽搐2小时,呕吐一次,体温40℃,血压46/18mmHg,昏睡状,面色苍白,腮腺不大,四肢紧张,肢冷,腱反射亢进,皮肤花纹状,心肺腹未见异常,周围血象WBC18×l09/L,N 0.86,粪便镜检:WBC 2~8/HP。应首选考虑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腮腺炎脑炎

C.中毒性菌痢

D.脑型疟疾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患者起病急,高热,呕吐,抽搐,迅速出现循环衰竭,再结合年龄和发病季节,符合中毒性菌痢休克型的诊断。故选C。


第1209题 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项特点


A.是脱氧核糖核酸( DNA)病毒

B.黑猩猩和狨猴易感,但不能传代

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

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参考答案:E


解析:

甲型肝炎病毒( HAV)归类于微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属。很多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狨猴、狒狒等均对HAV易感。在细胞培养中,HAV复制生长缓慢,接种后约4周才可检出抗原,滴度低,很少释放到细胞外,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经多次传代后,HAV的致病性大大减弱甚至消失。在血清型方面,能感染人的血清型只有1个,因此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故选E。



第1211题 患儿,女,6岁。发热l天,腹泻5~6次,为黏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进食过夜食物,粪便常规检查:黏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慢性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菌痢,根据毒血症和肠道症状轻重,可分成四型:①普通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成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十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里急后重明显。常伴有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自然病程1—2周,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②轻型(非典型):全身中毒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天排便10次以内,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1周左右可自愈,少数转为慢性。③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④中毒型菌痢:以2—7岁儿童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突起畏寒、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临床以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而局部肠道症状很轻或缺如。开始时可无腹痛及腹泻症状,但发病24小时内可出现痢疾样粪便。中按临床表现分为三型:休克型、脑型(呼吸衰竭型)及混合型。故选A。


第1212题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是


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

B.病原体、感菌动物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E.病原体和环境


参考答案:D


第1213题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B.病原体、感菌动物、易感人群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传染源传播途径

E.社会环节、自然环节


参考答案:C


解析: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故选C。


第1214题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潜在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参考答案:C


第1215题 潜伏性感染的意义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病原体侵人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参考答案:B


解析:

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故选B。


第1216题 感染的含义是


A.病原体侵人人体的过程

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C.病原体侵人人体的一种方式

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

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答案:E


解析:

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来自宿主体外,也可来自宿主体内。来自宿主体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称为传染,传染主要指病原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主个体到另一个宿主个体的感染。故选E。


第1217题 传染病的防治原则是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参考答案:A


解析:

传染病的预防也是传染病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传染源的传染病患者总是由临床工作者首先发现因而及时报告和隔离患者就成为临床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应当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并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特点,针对传播的主导环节,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继续传播:①管理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③保护易感人群。故选A。


第1218题 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疟疾

E.狂犬病


参考答案:B


第1219题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是


A.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间

B.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间

C.从病原体侵入到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时间

D.从起病到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时间

E.从发热到特异性抗体产生的时间


参考答案:A


第1220题 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参考答案:B


解析:

感染过程可出现五种不同的结局:①清除病原体。②隐性感染,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10倍以上)。③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故选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