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反映肺通气功能潜力的指标是
A.时间肺活量
B.肺泡通气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活量
E.最大通气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中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是由于肺活量的测定不限制呼气的时间,所以肺活量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因此引入了一秒用力呼气量(旧称时间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秒内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而这个指标也反映了肺通气功能的潜力
第162题
阻塞性肺气肿病人肺通气指标肯定下降的是
A.一秒用力呼气量
B.肺活量
C.潮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肺总量
参考答案:A
解析: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是以流速(FEV1)降低为主,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则以肺容量(VC)减少为主。阻塞性肺气肿病人早期即可出现FEV1降低。1秒用力呼气量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第1秒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肺活量、潮气量降低,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增加,均为阻塞性肺气肿的晚期表现。
第163题 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A.颈动脉体血流量减少
B.动脉血液内总的氧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C.动脉血氧分压在正常水平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
E.主动脉体受到刺激
参考答案:C
解析:
呼吸反射性调节的化学感受器包括中枢感受器和外周感受器,其中中枢感受器对PaO2的变化不敏感,外周感受器感受的是PaO2并不是02含量。贫血和CO中毒时,虽然血红蛋白氧含量降低,但由于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所决定的PaO2并不降低,而是仍处于正常水平,因此不能兴奋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强。
第164题
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
A.变深变慢
B.变浅变慢
C.不变
D.变浅变快
E.变深变快
参考答案:A
解析:
肺牵张反射为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肺萎陷引起吸气兴奋。该反射是由迷走神经参与和完成的。故切断迷走神经后,肺吸气的兴奋减弱,则呼吸变慢,肺扩张时,吸气抑制减弱,则呼吸变深。
第165题
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增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减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增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占非弹性阻力的80%?90%。由于气道阻力与其管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因此气道管径的大小是影响气道阻力的主要因素。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增大而跨壁压增大,因肺的扩展而使弹性成分对小气道的牵引作用增强,可使气道口径增大,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则相反,气道口径变小,气道阻力增加。因此,支气管哮喘病人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
第166题 正常人先用力深吸气,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第一秒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应为
A.60%
B.80%
C.96%
D.99%
E.100%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FEV1,曾称时间肺活量。排除了肺容积差异的影响,通常以FEV1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正常时,FEV1/FVC约为80%
第167题
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气量125ml,每分钟肺血流为5L,则通气/血流比值应为
A.0.7
B.0.8
C.0.9
D.1.0
E.1.1
参考答案:D
解析:
通气/血流比值,分子的通气为肺泡通气量,等于肺通气量-每分钟的无效腔气量=7500-125×20=5000ml=5L。故通气/血流比值=5L/5L=1
第168题 某人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
B.肺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肺泡通气量增加
E.肺泡通气量不变
参考答案:C
解析:
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500×12=250×24,故肺通气量不变。但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使得肺泡通气量减少。假设该患者的生理无效腔为Xml,肺泡通气量1=(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500-X)×12=6000-12X,肺泡通气量2=(潮气量-解剖无效腔)×呼吸频率=(250-X)×24=6000-24X;可见,当呼吸频率加快了,虽然肺通气量不变,但肺泡通气量减少了。此即浅而快的呼吸是对机体不利的
第169题 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吸入气体在肺内分布状况、血流状态、二者的比例关系以及弥散膜对气体通过的影响,均对肺的气体交换效率产生影响。故选E
第170题 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1秒钟内的用力肺活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FEV1,曾称时间肺活量。排除了肺容积差异的影响,通常以FEV1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正常时,FEV1/FVC约为80%。FEV1/FVC可用于限制性肺疾病和阻塞性肺疾病的鉴别
第171题
血中PCO2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主要是因为
A.接刺激中枢的呼吸神经元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
E.刺激心肺感受器
参考答案:B
解析: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PaCO2增高对呼吸的调节既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也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进行,但中枢感受器的敏感性高于外周感受器。
第174题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
C.形成碳酸氢盐
D.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E.与血浆白蛋白结合
参考答案:C
解析:
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包括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物理溶解占总运输量的5%,化学结合为主要运输形式,其中以碳酸氢盐形式运输为主,以氨基甲酰血红蛋白为辅。因此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方式是形成碳酸氢盐。
第175题
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
A.肺通气阻力减小
B.代谢性碱中毒
C.2,3-二磷酸甘油酸增多
D.血温降低
E.血CO2分压下降
参考答案:C
解析:
当2,3-二磷酸甘油酸增加时,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合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
第176题 测定肺通气效率最好的指标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反映肺通气效率的指标是肺泡通气量
第177题 测定肺换气效率最好的指标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值0.84,增大或减小都不利于气体交换。比值增大,代表通气过剩,致使无效腔增大,比值减小,表示通气不足,血流过剩,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第178题 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C.直接兴奋延髓吸气神经元
D.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兴奋呼吸中枢
E.外周化学感受器所实现的反射性效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的。轻度低氧时,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以对抗其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使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强。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性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第179题 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的刺激物是
A.血液中的CO2
B.脑脊液中的CO2
C.血液中的H+
D.脑脊液中的H+
E.动脉血O2分压降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离子的敏感性较外周的高,约为外周化学感受器的25倍。脑脊液中的H才是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最有效的刺激。H离子通过血脑屏障碍物速度较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
第180题 缺氧引起呼吸加强加快的原因是
A.通过肺牵张反射
B.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D.刺激呼吸肌
E.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参考答案:B
解析:
缺氧时呼吸的加深加快主要是由于血氧分压的降低刺激了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