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生理学题库(381题)


第1题 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A.正常

B.小于正常

C.为零

D.无限大

E.大于正常


参考答案:C


解析:

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暂时不能被再次激活,此时不能接受任何强度刺激而发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兴奋性缺失


第2题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B.钠平衡电位

C.钾平衡电位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外来刺激时产生的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可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动作电位处于上升相最高点时的膜电位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为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第3题 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Cl-

B.Na+

C.K+

D.H+

E.Ba2+


参考答案:C


解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有关。正常时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膜外钠离子比膜内高,离子均有跨电位差转移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通透性很小,故K+顺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入细胞外,而随着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当K+外流和内流的量相等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第4题

下列属于等张溶液的是


A.10%葡萄糖

B.0.9%葡萄糖

C.0.9%NaCl

D.5%NaCl

E.1.9%尿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通常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维持细胞膜张力不变、体积和形态正常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NaCl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所以0.9%NaCl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


第5题

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Mg2+

B.K+

C.Na+

D.Ca2+

E.Cl-


参考答案:C


解析: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引起细胞膜去极化,促使Na+通道蛋白质分子构型变化,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因此,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为Na+


第6题 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A.脂质双分子

B.紧密连接

C.通道蛋白

D.载体蛋白

E.钠泵


参考答案:D


解析:

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的顺浓度跨膜转运需依靠载体,故选D。


第7题 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确答案是D。大分子的物质或者物质团块不能通过细胞膜蛋白质(载体、离子泵)进行转运,而是由细胞膜本身的运动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根据被转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入胞和出胞两种过程。入胞作用是细胞外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肽、脂肪颗粒以及侵入体内的细菌或者异物等的进入细胞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是D。


第8题 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A.Na+

B.Ca2+

C.O2和CO2

D.葡萄糖

E.氨基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AB为主动转运,DE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也是为主动转运。C为单纯扩散


第9题 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神经纤维的直径

B.刺激时间

C.刺激强度

D.细胞内、外的Na+浓度

E.阈电位水平


参考答案:D


解析: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直到Na+的平衡电位,锋电位停止上升。细胞内、外的Na+浓度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


第10题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酶

B.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E.单胺氧化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胆碱酯酶(ChE或CHE)可以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和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前类亦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神经末梢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在神经末梢、效应器接头或突触间隙等部位终止乙酰胆碱作用


第11题

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活动时,可使细胞的


A.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参考答案:D


解析:

静息电位即静息时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在接受刺激时细胞膜的连续电位变化过程,其上升值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会抑制Na+-K+泵活动。故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会减小


第12题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转运的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当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的钙离子通道打开,钙内流,引起轴突内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出小泡内的神经递质(ACH),此为胞吐(出胞作用)


第13题 有机磷中毒出现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多

C.C终板膜上的受体增加

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胆碱酯酶被药物磷酰化而丧失活性,造成ACh在接头间隙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


第14题

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离子通透性最大的是


A.Mg2+

B.K+

C.Na+

D.Ca2+

E.Cl-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导致细胞的静息电位基本上等于K+的平衡电位。而对Na+通透性很小,对其他的离子的通透性就更加小


第15题

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肌质中何种离子浓度升高


A.K+

B.Na+

C.Ca2+

D.Mg2+

E.Mn2+


参考答案:C


解析:

突触后膜(终板膜)兴奋时,肌膜上的动作电位传播至肌细胞内部,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使肌浆网释放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浆,引发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第16题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与维持是由于


A.细胞膜上ATP的作用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细胞膜上Na+-K+泵的作用

E.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细胞膜上Na+-K+泵通过ATP酶的活动,为Na+和K+的耦联性交换提供能量。钠泵活动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造成Na+-K+膜内外的浓度差


第17题 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与膜两侧Na+-K+泵的活动有关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内流形成的

C.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E.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于钠泵活动使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其通透性增高,由于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故钾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外流


第18题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神经肽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


第19题 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由于


A.K+内流

B.Na+内流

C.Ca2+内流

D.K+内外流

E.Na+外流


参考答案:B


解析:

神经和肌肉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复极化为钾离子外流


第20题 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


A.Cl-

B.K+

C.Mg2+

D.Na+

E.Ca2+


参考答案:E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是当神经的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使得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Ca2+进入细胞膜内触发了神经末梢递质(ACh)的释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