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生理学题库(381题)


第81题

某人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量、动脉血压降低,该人搏出量减少是由于下列哪项所致


A.心室后负荷增大

B.心迷走神经兴奋

C.心交感神经兴奋

D.异长调节

E.等长调节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卧位突然站立,则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液回到右心减缓,右心室回心血量减少,右心泵出血量减少,进入左心室血量亦减少,则最终左室泵出血量降低。前负荷(preload)是指肌肉在发生收缩期前所承载的负荷,它使肌肉在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初长度。在本题中左室的充盈量减少,故心肌初长度要发生对应的缩短,即通过异常调节来适应该变化


第82题 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动物某药物后出现心率减慢,心电图P-R间期延长,该药是


A.阿托品

B.心得安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E.酚妥拉明


参考答案:B


解析: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肌有负性作用,减慢心率,使P-R间期延长


第83题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


A.Ca2+内流

B.Na+内流

C.K+内流

D.Ca2+外流

E.K+外流


参考答案:A


解析: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钙内流(缓慢除极),其他所有细胞的0期除极都是钠内流,注意特例的记忆


第84题 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


A.强烈兴奋降压反射

B.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

C.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

D.无缩血管效应

E.不影响血管收缩


参考答案:C


解析:

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水平的平均值。由于心动周期中舒张期较长,所以平均动脉压接近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的脉压、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小剂量肾上腺素通过兴奋心脏使心排血量增加,造成收缩压升高,同时作用于骨骼肌血管床的β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因此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


第85题

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室肌的传导速度约为1m/s,而心室内传导组织的传导速度则快得多,末梢浦肯野纤维的传导速度可达4m/s,而且这些纤维呈网状分布于整个心室壁,因此,房室交界的兴奋可沿浦肯野纤维网迅速而广泛地传到左、右两心室,有助于左、右两心室的同步活动。房室交界区细胞的传导速度很慢,其中又以结区为最慢(0.02m/s),且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需经一个时间延搁,这一现象称为房一室延搁


第86题 心脏内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第87题 心肌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房室交界,最快的部位是浦肯野纤维。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的频率。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最高,为心脏正常起搏点。


第88题 心肌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通道处于


A.启动状态

B.备用状态

C.激活状态

D.失活状态

E.超极化状态


参考答案:B


解析:

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当给予阈刺激时,钠通道则打开,导致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发生去极化


第89题 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提示


A.血容量严重不足

B.血容量不足

C.心功能不全,血容量正常

D.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心静脉压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39~1.18kPa(4~300pxH2O)。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当中心静脉压低的时候提示血量不足,而血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或者是心功能不全


第90题 大动脉弹性降低


A.只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无影响

B.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降低

C.使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

D.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影响

E.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参考答案:E


解析:

由于大动脉弹性降低,心脏射血时动脉扩张的程度小,而存储的血液不变,由此造成了收缩压力的增大;同时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由于弹性的降低,其对血液的压力同时明显下降,因此舒张压下降


第91题 影响外周阻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血液粘滞性

B.红细胞数目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小静脉口径


参考答案:D


解析:

外周阻力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动脉,外周阻力是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外周阻力加大,动脉血压升高,但主要使舒张压升高明显,收缩压的增加较小,脉压减小。外周阻力对舒张压的影响要大于对收缩压的影响


第92题

可反映左右心室复极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第93题 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94题

可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P波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复合波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U波: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V波加大


第95题 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


A.动脉血压

B.静脉血压

C.毛细血管血压

D.静脉回心血量

E.循环系统充盈程度


参考答案:E


解析: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当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也就增多。反之,血量减少或容量血管舒张时,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第96题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


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差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

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外周静脉压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心静脉压约4~12厘米水柱,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97题 男,60岁,其发生右心衰时,引起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


A.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淋巴回流受阻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参考答案:A


解析:

①组织液是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滤过形成的,其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十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右心衰竭的病人,由于静脉血回流右心房受阻,引起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其有效滤过压增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甚至下肢水肿。②低蛋白血症发生水肿的原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丝虫病引起水肿的原因为淋巴回流受阻。炎症、过敏反应引起水肿的原因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第98题 衡量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强度

B.兴奋性

C.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D.4期自动除极速度

E.绝对不应期


参考答案:D


解析:

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在3期复极末期到达最大复极电位后,4期的膜电位并不稳定于这一水平,而是开始自动除极,除极达到阈电位后,自动引起下一个动作电位的产生,因此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的基础,4期自动除极速度不同,引起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不同。所以本题的答案是D


第99题 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是


A.有效不应期长

B.相对不应期长

C.超常期长

D.低常期长

E.局部反应期长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选A。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在心肌同步兴奋中有重要意义


第100题 影响心肌传导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

B.4期自动去极速度

C.阈电位水平

D.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E.平台期时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在本题中主要涉及生理因素。影响心肌传导性的生理性因素包括作为电源和电穴的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多种环境和神经体液因素。
1、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已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作为电源,在决定传导速度中起着决定作用。快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率快,幅度大,作为电源,它形成的局部电流大,向前影响的范围广,使其前方的细胞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的速度快,所以传导速度快。反之,慢反应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较慢。
快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依赖于快钠通道的激活和开放。
2、邻近未兴奋部位心肌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心肌为电穴。其生理特性也影响传导速度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