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1题 下列有关基础代谢中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基础状态下测定
B.儿童高于成人
C.反映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水平
D.临床常用相对值表示
E.正常平均值相差±10%~±15%属于正常
参考答案:C
解析:
基础代谢率不是最低的,人在睡眠中时的能量代谢率更低
第243题 给高热病人进行酒精擦浴降温是利用下列哪项散热方式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不感蒸发
E.可感蒸发
参考答案:D
解析:
可感蒸发的散热方式如流汗,眼睛看得见;不感蒸发如挥发,眼睛看不见
第244题
某肠痉挛截瘫患者在炎热环境中服用阿托品后,出现发热副作用,将其转移至凉爽环境后,未做出其他处理,体温自行恢复正常,该患者最可能发热的原因是
A.散热中枢功能障碍
B.产热中枢功能障碍
C.调定点上移
D.发汗功能障碍
E.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D
解析:
体温的调节分为调节性体温升高和非调节性体温升高。前者如细菌感染发热,是体温调定点的上调;后者如中暑,为环境温度过高而引起的机体散热障碍所致的体温升高。该题给阿托品,阻断了M受体,抑制了汗腺的分泌,使机体不能散热,故体温升高。
第245题 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干网状结构
D.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E.大脑皮层
参考答案:D
解析:
脊髓系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脊髓两旁发出许多成对的神经(称为脊神经)分布到全身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脊髓是周围神经与脑之间的通路。也是许多简单反射活动的低级中枢。脊柱外伤时,常全并脊髓损伤。严重折脊髓损伤可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
延髓(medullaoblongata)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结脊髓,随着脑各部的发育,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就在脑的各部内部形成一个连续的脑室系统。延髓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以上的脑干部分以及小脑和大脑中,都存在与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
脑干网状结构是指在脑干内除界限清楚、机能明确的神经细胞核团和神经纤维束外,尚有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网眼内散布着大小不等的神经细胞胞体。其结构占据脑干的广泛范围,嘴侧端起自丘脑板内核,尾侧端移行于颈髓的中间质外侧部网状结构。横断面占据脑干被盖部内侧2/3和外侧1/3。在脑干网状结构内散在分布着40余个细胞核团,其纤维与大脑、小脑、脊髓等均有密切联系。其主要纤维束包括:脊髓网状束、网状脊髓束、小脑网状束、网状小脑束、网状丘脑纤维、网状丘脑下部纤维、皮质网状纤维、网状皮质纤维、纹状体网状纤维、网状纹状体纤维。此外,还有脑干网状结构与脑干其他结构的联系纤维,如红核网状纤维以及网状结构与各脑干神经核的联系纤维等。脑干网状结构借助上述各联系纤维束执行其复杂的神经功能。主要功能有觉醒与睡眠的调节、注意力、调节肌肉张力、呼吸调节、心血管反射中枢、意识障碍等等。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性热敏神经元起着调定点作用.热敏神经元对温热的感受有一定阈值,正常一般为37℃这个阈值就是体温稳定的调定点.当中枢温度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增加,结果散热中枢兴奋,产热中枢抑制,使体温不致过高;当中枢温度降到37℃以下时,产热中枢兴奋,出现寒战,而散热中枢抑制,皮下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停止,这样,体温便可维持恒定.
大脑皮层包被大脑半球沟和回外层的灰质,是调节机体机能的最高部位。哺乳动物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并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而进化。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246题 安静时,下列哪一环境温度范围内能量代谢最稳定
A.10-14℃
B.15-19℃
C.20-30℃
D.31-350℃
E.36-40℃
参考答案:C
解析:
主要原因是骨骼肌保持在比较松弛的状态
第247题 某疟疾患者突然畏寒,寒战,体温39℃,此时体内的变化是由于
A.散热中枢兴奋
B.产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上调
D.皮肤血管扩张
E.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C
解析:
感染发热时,机体的体温调定点上调,此时体温大于调定点设置的温度,会导致散热减少、产热增加
第248题 由于存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时应注意
A.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B.适当增加能量摄入总量
C.调整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
D.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总量
E.细嚼慢咽,以减少这种特殊动力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从进食后1h左右开始,延续7-8h,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时有所增加,食物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能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其中蛋白质的特殊动力效应高达30%(推测额外热量可能来源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额外增加的热量不能被利用来做功,只能用于维持体温。因此,在为患者配餐时,应考虑到这部分额外的热量消耗,给予相应的能量补充
第249题 某肺炎高热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关于此时患者体温调节过程的变化,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产热中枢抑制
B.散热中枢兴奋
C.调定点恢复正常水平
D.皮肤血管扩张
E.发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恢复正常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发热是由于热敏神经元的阈值受致热源的作用而升高,固定点上移的结果
第250题 在测量基础代谢率时,正确的做法是
A.室温不限高低,但要求恒定不变
B.测量前一天晚上的饮食不受任何限制
C.测量可在24小时内任何时刻进行
D.受试者无精神紧张和肌肉活动
E.受试者应处于睡眠状态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
第252题 通过游泳使机体散热的方式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①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导热性能较好,皮肤与冷水接触时因热传导带走的热量大,临床上常利用冰帽、冰袋给高热患者降温。②由于酒精容易蒸发,因此给高热患者进行酒精擦浴可增加蒸发散热。③游泳时,既可通过与冷水接触而进行传导散热,又可通过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热。
第254题 常温安静状态下,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辐射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约有60%的热量是以此方式散热,是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皮肤与环境间的温度差,一般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两者温差越大,辐射散热量越多。机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散热就越多。当然,如果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机体就会吸收辐射热。炼钢工人在炉前作业,炎热的夏季农民在日照下田间劳动也会遇到这种情况
第256题 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E.甲状旁腺激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甲状腺激素大量分泌,可使机体代谢率增加。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基础代谢率可比正常值高25%~80%。
第258题
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
A.以HCO3-的形式吸收
B.以CO2的形式吸收
C.主要在远曲小管进行
D.滞后于Cl-吸收
E.不依赖于H+的分泌
参考答案:B
解析:
重吸收机制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小管液中HCO3-不易透过管腔膜,它与上述Na+-H+交换分泌到管腔内的H+结合生成H2CO3,H2CO3迅速分解为CO2和H2O,CO2扩散入上皮细胞,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在此酶的作用下,CO2即与细胞内的H2O结合生成H2CO3,H2CO3又解离成HCO3-和H+,而与Na+一起转运回血
第259题 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的原因是
A.饮水过多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肾小管重吸收NaCl量减少
D.小管液溶质浓度过高
E.肾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当超过肾糖阈及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能力时,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肾小管溶质浓度增高,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因此,引起血糖增高的原因都可引起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
第260题
少尿是指尿量在
A.100~200ml/d
B.100~300ml/d
C.100~400ml/d
D.100~500ml/d
E.100~600ml/d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100~400ml/d,称为少尿。